张爱玲《茉莉香片》:缺爱且扭曲的人生,是不幸,但却不值得同情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当中曾提出一个观点: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对于一个人来说 , 童年在我们的人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 因为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 , 我们就要学会感受这个世界了 。
父母的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 如果没有一个快乐的、好的童年 , 没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 那么童年的感情缺失就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治愈 。
文章插图
然而 , 真正的治愈是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放下 , 懂得与自己和解 。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痛不痒的 , 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 却说出这样轻飘飘的一句话是不是太不负责任?
其实不然 , 事实上我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所有的经历和痛苦都是有例可循 , 只是我们在深处漩涡之中的时候 , 把自己放大成了唯一罢了 。
做到放下 , 与自己和解 ,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文章插图
需要经历更多的事情 , 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善意之后 , 将那个孤僻敏感的自己释放出来 , 才能让冰山一角开始融化 。
我们接受到的教育都是要乐观 , 要积极 , 要有自信 , 但是偶尔的颓丧、自卑、慵懒的自己 , 也是可以偶尔出现的 。
接受真实的自己 , 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 才能更好地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 才能放下过往的心结 , 弥补曾经的不幸 , 看到更美好的世界 。
文章插图
一、长期缺爱导致的心理扭曲 , 是不幸 , 但不值得同情张爱玲的《茉莉香片》讲述的是一个苦涩的故事 , 聂传庆是一个二十岁的男孩 , 在他四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 他对母亲没有什么印象 , 却始终对她带有恨意 。 母亲没有爱过父亲 , 她嫁给父亲也是被迫无奈 。 所以 , 在母亲去世之后 , 父亲把对母亲的恨强加到了他的身上 。
在聂传庆的眼里 , 父亲是恶毒的 , 给他娶了后妈之后 , 更加速了聂传庆在精神上的扭曲 , 他的内心是盼望自己的父亲死的 。 因为只有他死了 , 他的钱才是自己的 , 这个家 , 才是他的天下 。
在父亲的眼里 , 自己的儿子三分像人 , 七分像鬼 。 父亲长期的辱骂导致聂传庆内心越发的自卑和不自信 , 再加上面对后妈的挑拨离间 , 让父亲更不爱他 。 总之 , 一系列的事情 , 在他看来自己的悲剧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 。
文章插图
他不愿意呆在家里 , 因为没人爱他 , 把他放在心上 , 也不想去学校 , 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 , 一个朋友也没有 。 他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 在这个极度冷漠的世界里游荡 。 但他这一系列的悲剧 , 归结到了母亲身上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他发现母亲的初恋是自己的国文老师言子夜 , 当初言子夜是向母亲提过亲的 , 可因为母亲家里反对 , 觉得他们门不当户不对 。 母亲倾心于言子夜却不敢对家里安排提出反抗 , 所以两个人自然也没有结果 。
聂传庆越想就越觉得是母亲的错 , 如果他是言子夜的孩子 , 那么他肯定是幸福的 。 他自己喜欢穿西装 , 但是看到老师穿长袍又觉得是一种别样的美好 。 他努力地想象着 , 自己若是言子夜的孩子 , 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外表 , 更活泼开朗的性格 。 而不是现在这一张脸 , 他恨极了那张像父亲的脸 。
文章插图
聂传庆对自己老师畸形的崇拜 , 也激发了他对老师的女儿言丹朱的恨 。 在他心里 , 如果不是母亲软弱 , 自己就可以是言子夜的孩子 , 甚至都不会有言丹朱的存在 。
推荐阅读
- 想你了,想你了,真的想你了
- 张爱玲:女人是深情还是薄情,三个区别一看便知,你是哪一种
- 缺爱的人不是没有感情,只是无法表达
- 放下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断联
- 爱情|长期缺爱的人,会有以下4种表现,希望你一个也没有
- 女人一旦“缺爱”,就会有这些征兆,隐藏不了
- 想你,念你,因为在乎,所以难忘
- 婚姻心理学:长期缺爱的女人,容易发生婚外情
- 40岁阿娇离婚“细节”曝光:缺爱的人,在感情中是如何榨干自己的?
- 一个女人,长期缺爱,往往爱发三种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