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不可违背的七大法则( 三 )
降气又称顺气 , 平气 。 气逆于上 , 以实为主 , 亦有虚者 。 降气法 , 适于实证 , 且宜暂用 , 不可久图 。 若因虚而逆者 , 补其虚而气自降 , 不得用降气之品 。 ⑤气脱则固:气脱是气的内守固摄作用过弱 , 而致气的外越散脱的一种病理变化 。 多因气虚至极而成 。 由于体内气血津液遭到严重损耗 , 以致脏腑的功能衰竭 , 阴阳失其相互为根之常 , 因而有脱绝危亡之险 。 脱有缓急 , 故临床上有虚脱和暴脱之分 。 凡汗出亡阳、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遗、久嗽亡津者 , 属于气脱 。 虚者补之 , 涩可固脱 。 故气脱者每于补气固本之中加入收涩之品 , 以补而涩之 。 若属暴脱者 , 固涩无效 , 应当补阳助阴 , 使阴固阳潜?固涩法常与补法同用 , 又据证之寒热而与温法或清法同用 。 因气属阳 , 故气脱之治 , 多温补与固涩同用 。 ⑥气闭则开:气闭是由于浊邪外阻 , 或因气郁之极 , 甚至气的外出亦为所阻 , 从而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变化 。 临床上以突然昏倒 , 不省人事 , 或伴有四肢厥冷为主要特征 。 闭则宣开 , 因清窍闭塞而昏厥 , 故又称开窍 。 开窍有温开、凉开之分 。 气闭有虚实之分 , 实则邪未减而正末衰 , 治当开其闭:而虚则为内闭外脱之候 , 当予以补气养血 , 回阳固脱之晶 。 切勿但见气机闭塞 , 不分虚实 , 一律用辛香走窜、通关开窍之药 , 以避免犯虚虚实实之弊 。 (2)血病治则:血为水谷之精华 , 出于中焦 , 生于脾 , 宣于肺 , 统于心 , 藏于肝 , 化精于肾 , 功司濡养、滋润 , 调和五脏 , 洒陈六腑 , 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临床上 , 血之为病 , 证有血虚、血瘀、出血、血寒、血热之分 。 其治疗则有补、行、止、凉之异 。 ①血虚则补: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变化 。 心主血 , 肝藏血 , 脾生血统血 , 肾精可化而为血 , 所以血虚多与心肝脾肾有密切关系 。 气为阳 , 血为阴 , 气能生血 , 血能载气 , 根据阳生阴长的理论 , 血虚之重证 , 于补血方内常配人补气药物 , 可收补气生血之效 。 血虚与阴虚常常互为因果 , 故对血虚而兼有阴虚者常配伍补阴之品 , 以加强其作用 。 补血药多滋腻 , 可妨碍消化 , 故对湿滞中焦、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慎用 。 如必须应用 , 则应:与健脾和胃药同用 , 以免助湿碍脾 , 影响脾胃之健运 。 ②血脱则固:下血不止 , 崩中漏下 , 诸大出血 , 皆属血脱 , 用涩以固脱 。 凡脱则散而不收 , 故用酸涩温平品 , 以敛其耗伤 。 凡治血脱者 , 于止涩药中加入气药 。 如 , 大失血又当用固脱益气之法 。 气能行血 , 血能载气 , 所以血脱必然导致气脱 , 即气随血脱 , 并非单纯的血脱 , 甚则阴竭阳脱 , 出现亡阳亡阴之危候 。 ③血瘀则行: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 。 “血实者宜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瘀者行之 , 总以祛瘀为要 。 祛瘀又称消瘀:在具体运用活血化瘀法时 , 应注意以下原则:辨证精确:运用活血化瘀法 , 除正确地掌握瘀血的诊断指征外 , 还必须分清其病位之表里脏腑经络、病性之寒热、病势之或虚或实 , 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 如活血化瘀虽是治瘀血证的总则 , 但瘀血有轻重缓急之分 。 故活血化瘀又有“和血行瘀”、“活血化瘀”、“破血逐瘀”之别 。 一般来说 , 应根据瘀血程度的轻重 , 分别按和血行瘀、活血化瘀、破血逐瘀三法之序 , 先轻后重 。 切勿不分轻重 , 动辄破瘀攻逐 , 虽能取快于一时 , 但瘀去而正伤 。 掌握药性:活血化瘀疗法的作用是通过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和方剂来体现的 。 因.此 , 必须掌握药物的特性 。 其一 , 寒者热之 , 热者寒之 , 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 , 血瘀之因有寒热之分 。 “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医林改错》) 。 因此 , 要根据药物之寒热温凉分别选用 。 其二 , 活血化瘀药物除具有通行血脉、调畅血气、祛除瘀滞的共同功效外 , 每味药还可兼有行气、养血、凉血、止血、消症、通络、利水、疗伤、?消痈等不同作用:其三 , 某些活血化瘀药物 , 对疾病或病变部位具有敏感性 。 如消症除痞之三棱 , 莪术、阿魏 , 治疗肿块之黄药子、刘寄奴 , 瘀血在上部用川芎 , 下部用牛膝 , 瘀血人心用郁金 , 在肝用泽兰等等 。 掌握这些药性 , 选药组方可恰到好处 。 熟悉配伍:血瘀往往是由多种原因而引起的 , 所以活血化瘀必须根据辨证的结果 , 视具体情况配合其他疗法 , 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 。 临床常用的配伍有:理气行气、补气益气 , 补血养血、止血消症、凉血温经、清热解毒等 。 ④血寒则温:血寒是指寒邪侵袭经络 , 气血流行不畅 , 或素体阳虚 , 虚寒内生 , 而致气血凝滞而言 , 以寒痛为其临床特征 。 以温经散寒药通经活络 , 和和血行血之品相配伍 。 ⑤血热则凉:血热是脏腑火热炽盛 , 热迫血分 , 或外感温热邪气侵入血分的一种病理变化 , 以出血和热象为临床特征 。 热者寒之 , 故血热多选用清热凉血和凉血止血之品治之:血得寒则凝 , 得温则行:所以应用凉血止血和清热凉血等寒凉药物 , 要中病即止 , 不可过剂 。 出血而有明显瘀滞者 , 不宜一味大剂寒凉止血.必要时配合活血行血药 , 旨在避免留瘀之患 。 热盛必伤阴 , 除配伍有养阴作用的清热凉血和凉血止血之品外 , 亦可加入养阴之药 。
推荐阅读
- 绍兴中医专家为务川义诊助阵
- 15克|名老中医郭剑华,行医几十载,骨科病秘验方总结,值得珍藏
- 脾胃|万病之药找到了170位名老中医长寿大调查,共性就是一杯它
- 郎中|中医不是“慢郎中”,这些穴位一分钟治病
- 此方|5年骨刺20天就好了,中医此方上治颈椎、中治腰椎、下治膝盖
- 肿瘤|45岁男子患癌,中医讲:这三个“好习惯”,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 乡村|乡村土中医的“固精方”!一味药,守住精气神,好不容易学到手
- 睡眠|褪黑素不能治失眠,灌酒助眠不可取,睡不着试试这9招
- 一段时间|中医养生方法:甩手,坚持一段时间,身体会发生4处不一样的变化
- 免疫力|想长寿全靠吃,3种食物不可少,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