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超硬核!华科创智实现纳米银线技术突破!打破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 二 )


“当时从日本进口的ITO材料一旦断货 , 整个珠三角的生产线都要停工 , ”喻东旭说 。
这同样给曾西平留下深刻印象 。 他表示 ,“我当时就在想 , 要是我们自己能够做材料来替代ITO , 是不是就有更多的自主权 , 是不是有助于提升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
目前 , ITO的主要替代材料有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 , 此外还有纳米碳管、石墨烯等 。 就目前市场化情况来看 , 金属网格和纳米银线暂居头筹 。 第三方机构迪显咨询的数据显示 , 2020年一季度中国交互大屏电容市场中 , 智慧黑板市占率达到95% , 其中纳米银触控占据市场份额约59% , 金属网格触控占据市场约41% 。
曾西平当初也没想到 , 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最后成了创业项目 。
“当时学术界都在研究 , 但都没有了解透彻机理是什么 , 我研究出了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银线生长机理的影响 。 ” 曾西平说 。
偶然机会下 , 喻东旭认识了温维佳 , 被他研究的纳米银线材料吸引 , 而恰巧温维佳也希望有一个具有产业背景的人将实验室的纳米银线市场化 。
于是 , 华科创智应运而生 。
飞跃“创业死亡谷”:技术打造硬实力
图 / 图虫
但要在纳米银线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 国际中早有先行者 。
成立于2004年的Cambrios是目前全球拥有最多纳米银线专利的企业 , 目前已获得326篇以上全球专利 , 是全球首家量产纳米银线并成功商用化的公司 。 在2018年6月 , 其与中国企业苏州诺菲纳米科技就纳米银相关专利完成交互许可 , 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
喻东旭也表示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纳米银线的市场都被Cambrios垄断 , 要想打破这种格局 , 就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
在总结华科创智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时 , 喻东旭表示 , 在2014年到2016年是技术从实验室孵化的阶段 。
有了纳米银线的技术后 , 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扩大产量 , 为进一步的商用打下基础 。喻东旭指出 , 材料技术能否市场化 , 这一步是关键 , 随着反应的放大 , 理化条件也发生了变化 , 一开始做3升到5升不会太难 , 但突破到50升的反应釜就是一个难题 。
曾西平也记得在创业之初 , 为了扩大产量 , 即把纳米银线悬浮液先做到50毫升 。 自己常年往返于香港与深圳之间 , 到2015年底 ,经过上万次的实验 , 才将纳米银线商业化技术的难题攻克 , 进而投产 。
华科创智在2016年生产了第一代纳米银墨水 , 直径为32-35纳米 , 长度在30-40微米 , 此后每年都实现技术的突破 , 到2020年的第五代纳米银墨水 , 直径已做到8纳米 , 长度达10-15微米 。这大约是从头发丝百分之一的横切面 , 缩小到了五百分之一 。
喻东旭表示 , 目前华科创智合成的纳米银线的 平均 直径小于20纳米 , 长度30微米 ,柔性透明导电膜表面电阻最低小于10Ω/sq , 相较国际同行目前30直径量产标准 , 华科创智的纳米银线合成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
当然 , 中国企业在纳米银线领域起步较晚 , 发明专利不多 。 但喻东旭表示 , 公司在研发创新上后劲十足 , 每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都超过40% , 不断有新专利涌现 , 并在积极进行国际专利申请(PCT) 。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11月 , 华科创智通过实质审查或授权的专利已有49件 。
有了技术还不够 。 喻东旭表示 , 在创业的路上 , 人才、资金、产品、市场 , 样样都是关口 。 6年多的时间里 , 公司从最初8个人的创始团队 , 如今已有近500人 。
让喻东旭记忆尤深的是 , 2016年公司的资金链一度紧张 , 账面上只剩下几万块 。 好在当年有了深创投领投的A轮融资 , 解了燃眉之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