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粤港澳台四地艺术家以水墨为媒,勾勒华南教育历史共同记忆
_原题为 粤港澳台四地艺术家以水墨为媒 , 勾勒华南教育历史共同记忆
南都讯采访人员许晓蕾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哪里?华南教育历史基地有哪些可歌可泣的代表性人物和故事? “坪石先生”们究竟是一群什么人?通过“华南教育历史写生创作作品展暨港澳台大湾区背景下的人文语境” , 不仅可以一窥其中,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也因此成为热点关注 。
11月20日--11月27日 , 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任指导单位 ,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宣传部、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华南教育历史写生创作作品展暨港澳台大湾区背景下的人文语境”在十香园纪念馆举行 。
文章图片
张彦《武阳司之夜》
【华南|粤港澳台四地艺术家以水墨为媒,勾勒华南教育历史共同记忆】展览展出张彦、林天行、熊海、李德胜、叶信豪、胡九蝉等来自粤港澳台四地38位具代表性艺术家创作的近60件丹青画作 , 这些作品以素纸丹青还原了当年校园育人场景的历史画卷 , 表达了教育者、先驱者的家国情怀 。 如此大规模地对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华南教育变迁史进行主题创作还是首次 , 其目的是为了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现有的教育历史基地 , 使华南教育历史基地成为岭南乃至中国教育史和世界学术史的重要历史场景 。
以旧址为基 , 建筑华南教育历史精神基地
2019年 , 在广东省政府的推动下 , 依托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 , 众多院校在韶关、清远、梅州、云浮等地的办学旧址被逐步考证、发掘出来 , 开启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规划建设 。
华南研学基地位于韶关乐昌坪石 , 内含中山大学工学院办学旧址、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住所旧址等华南研学重要节点 , 一一记录下了华南教育的变迁史 , 也记录下了“坪石先生”们坚守的精神 。 抗日战争时期 , 以国立中山大学、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私立岭南大学、东吴大学、培正培道联合中学等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纷纷内迁至粤北乐昌坪石、浈江大村、连州东陂等地 。 在民族存亡之际 , 众学者贤师坚信抗战必胜 , 在烽火中艰难办学 , 延续教育“火种” , 成为了如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乃至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培道中学、台湾东吴大学等高校的根脉所在 。
文章图片
林天行《丹山丹水丹心》
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 , 许幸之、刘仑、唐英伟等画家在坚守教学的同时 , 坚持用各种艺术方式传递“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 鼓舞了众多仁人志士 , 这才使得师生们的学术得以传播 , 有了日后华南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 , 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
以艺术为展 , 再现华南教育历史画卷
2020年 ,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 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 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师生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 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华南教育历史水墨图式创作”采风活动 。
11月20日 , “华南教育历史写生创作作品展暨港澳台大湾区背景下的人文语境”画展在十香园纪念馆开幕 , 近60幅调研写生创作体现了华南教育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薪火相传的教育精神和特殊的时代背景 。
文章图片
朱永成《岁月无声》
主办方介绍 , 此次展览是为了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现有的教育历史基地 , 使华南教育历史基地成为岭南乃至中国教育史、世界学术史的重要历史场景 。 华南教育历史作为创作题材历史底蕴深厚、意义深远 , 能够通过文化教育对市民、社会产生重要启发 , 进一步增添两岸共同记忆 , 唤醒共同的历史使命与情谊 , 拉近两岸距离 , 加深两岸关系 。
推荐阅读
- “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4个地方是哪儿?看完就懂了
- 心理|俗语:“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4个地方指哪里?老祖宗忠告
- 贵阳中华南路,路面上残留着我童年的回忆
- “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这4个地方,最好不要久留,真有理
-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强J女学生事件,涉事老师回应:系诬告
- 秋天,只适合相思
- 鬼谷子:“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这4个地方,最好不要久留,真有理
- 俗语:“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哪四个地方?
- 对中年男人的告诫:“人到四十九,四地别久留”,有道理
- 资金额|减资70亿!中信证券对华南公司整合按部就班,前三个季度已裁撤分支机构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