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机制 让教育帮扶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创新机制 让教育帮扶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插图

对话人:齐振军 ,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 北京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
北青报: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发展过程中 , 与很多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帮扶关系 , 作为校长 , 能谈谈背后的想法吗?
齐振军: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有着60年办学的历史 , 现是具有五部九址的集团校 , 在多年的发展中 , 形成了浸润师生的“悦文化”特色 。
自2009年 , 根据北京市教委安排 , 学校与四川什邡市洛水慈济小学建立了帮扶关系 , 至2020年 , 我们先后与内蒙古、云南、四川、湖南、河北等地的20余所学校建立了帮扶关系 。
做好帮扶交流工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的一种责任担当 , 也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一种实践检验 , 更是推动帮扶双方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 。
北青报:朝师附小的教育帮扶提出“可持续发展” , 是通过什么途径怎么实现的?
齐振军:在教育帮扶的过程中 , 我们越来越觉得:这是一项持续的长远工程 , 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 , 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听课 , 培训、交流的层面上 , 而应该形成可持续的机制 , 使之始终发挥作用 。
2016年 , 学校联合七所帮扶学校 , 成立了“朝师附小发展共同体” , 围绕校长领导力、干部管理力、教师实施力、课程构建力、学生发展力等内容开展学校诊断、师生交流、教学观摩等活动 。 帮扶学校与被帮扶学校站在一个平台上取长补短 , 共同交流教育发展、教育均衡的问题 。
在教育帮扶的过程中 , 每一个学校都应是发展的主体 , 都是发展的主人 , 都是发展的承担者 。 因此 , 我们打造了“圆桌论坛”这样的交流平台 , 这个活动每年会在不同的帮扶学校开展 。 到目前为止 , 已经开展了四届 , 分别在北京、宁夏、云南等地学校召开 , 为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 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多方交流、共同发展 。
北青报:朝师附小创新机制实现教育帮扶可持续发展 , 您认为到目前为止 , 有什么好的效果或影响?
齐振军:我认为提升了被帮扶学校发展的主动性 。 “圆桌论坛”机制的建立 , 形成了平台强大的吸引力 , 带动了各校主动发展 , 让每个学校从校长到一线教师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发展活动中 , 每年参与活动的教师达100多人 。 有的校长说:有些常年不愿意参加教研的老师现在都有了积极性 , 原来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职业倦怠的问题 , 现在看来 , 职业倦怠不是问题 , 没有好的机制才是问题 。
此外“圆桌论坛”轮流召开的机制 , 为薄弱学校在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 增强了学校师生的自信 , 提升了在当地的影响力 。
还提升了被帮扶学校可持续的发展力 。 “圆桌论坛”为教师们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与机会 , 激发了被帮扶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活力 。 通过几年的发展 , 各个学校已经形成教师发展的梯队 , 一批省市级的带头人在逐步形成 。 学校在帮扶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 , 更收获了动力、活力 , 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教育|创新机制 让教育帮扶实现可持续发展】文/本报采访人员 蒲长廷供图/朝师附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