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当前 ,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 数字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并向实体经济部门快速渗透扩散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 , 加快数字化发展 ,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种数字技术的集群式创新突破及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 对制造业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进行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的改造 ,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作用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既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要求 , 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需要 , 通过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生产各环节的堵点 , 连通产业链价值链的断点 , 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畅通 。
观点 | 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文章图片
1在生产环节 , 有利于提高供给质量 , 实现降本增效
生产是国民经济活动的起点 , 也是国内大循环畅通的基础 。 生产环节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分配、流通与消费等环节的质量和国内大循环的畅通 。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就一直稳居全球首位 , 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 在技术能力、设计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制造强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 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等高度依赖进口 。 要看到 , 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从多方面改善生产环节的供给能力 。 在研发设计领域 , 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显著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 加速科学研究进程与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 , 加快新产品上市速度;在生产现场 , 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 , 可以实现对设备、生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全方位的无缝对接、智能管控 , 最大限度地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生产线效率;在品控方面 ,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 可以提升质检效率和水平 , 有效提升良品率 。
2在分配环节 , 有利于稳定就业岗位 , 增加劳动者收入
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 需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购买力水平 ,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底气所在 。 我国人均GDP虽已突破1万美元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1万亿元 , 但总体上看 , 我国居民收入和购买力水平仍然较低 。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周边低成本国家转移 , 就业吸纳能力受到挑战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从多方面稳定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 。 一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成熟数字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劳动生产率 , 保持我国的综合成本优势 , 减缓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速度 , 保持就业机会 。 二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提升 , 改善盈利状况 , 从而扩大劳动者收入增长的空间 。 三是制造业产业链长 , 制造业数字化发展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配套企业、生产服务型企业的成长 , 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 。 比如 ,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产业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 创造一批高收入的工作岗位 。
3在流通环节 , 有利于构建便捷销售渠道 , 实现供需高效连接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 我国地域广阔 , 制造企业数量繁多 , 在产销之间存在较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许多好产品无法打开销路 , 消费者也无法买到一些质优价廉的产品 。 畅通流通环节的关键是实现产销之间信息、数据的顺畅流动 , 这是数字技术的天然优势所在 。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模式的不断创新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成本低、覆盖广、效率高的流通渠道 。 比如 , 制造企业直接建立在线销售渠道可以减少流通环节 , 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 , 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电商平台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快速建立线上销售渠道;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帮助制造企业优化供应链 , 提高供应链效率 , 区块链等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建立产品追溯机制 , 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社交电商等在线销售模式不断创新 , 帮助制造企业更充分展示商品 , 有利于塑造企业品牌;等等 。
4在消费环节 , 有利于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 , 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 也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 。 消费环节的堵点在于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没有合适的供给加以匹配 , 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化需求得不到充分的回应 。 更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在传统经营模式下 , 制造企业无法全面掌握消费者信息 , 从而不能对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及发展趋势作出精确研判;以产品为中心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无法适应个性化、服务化的消费趋势 , 进而造成制造业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具备了落地基础 。 一是通过对用户搜索、购买、评论、使用等全过程数据的全面收集和深入分析 , 制造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判断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及其对产品的要求 , 从而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 电商平台对海量消费数据的分析能够形成对产业消费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全景图谱 , 为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 二是在机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推动下 , 制造系统变得更加柔性 , 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更快的时间为消费者生产、交付有独特个性的商品 。 三是柔性化制造系统、物联网等技术 , 能够支撑企业、用户及其产品建立实时连接 ,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 , 在产品基础上开发在线监测、远程运维、个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务 , 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和消费者 。
观点 | 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文章图片
总的来看 , 近年来 ,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 ,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 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打下了初步基础 。 但相对而言 ,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 无论是设备设施联网化水平、工业软件普及率 , 还是生产现场的数据挖掘、利用等方面 , 与美、德、日等世界制造强国相比 , 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 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畅通国内大循环 ,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发挥市场活力与制度优势 , 加强对底层操作系统、高性能芯片、基础工业软件、工业传感器等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支持 , 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协作 , 加快突破数字领域的技术瓶颈 , 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 。
二是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 适应制造业高可靠、广覆盖、大连接、低时延的需求 , 夯实高速互联和智能控制的基础能力 , 筑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 。
三是支持制造企业数字化改造
鼓励基础好、实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 探索智能制造等新模式 。 加大技改资金的数字化改造投入 , 提高企业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以及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 , 推动主要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 , 打通企业内外信息流、数据流、业务流、资金流 , 推进企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 。
四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标准制定
支持行业中介组织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参考架构 , 形成社会共识 。 加快制定工业设备连接、工业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标准 , 实现设备、数据的兼容连接 。 加强标准体系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的衔接 , 促进标准应用落地 。
【观点 | 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五是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参考国际经验加快推进数据安全立法 , 明确企业可以采集、独享使用的数据边界 , 保障数据采集合法、规范 。 强化工业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 , 明确数据在使用、流通过程中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责权利 。 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 , 鼓励各方数据开放共享 。
六是扶持数字化服务商发展
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将比较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行业内企业开放 。 支持互联网公司利用数据资源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能力为制造企业赋能 。 此外 , 还要培育一批工厂数字化改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智慧供应链等领域的专业化服务商 , 从而更好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方晓霞、李晓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