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理解方鸿渐,是一种境界,读懂赵辛楣,又是一种超越

《围城》作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讽刺小说 , 被誉为当代的“儒林外史” , 是一部钱钟书花费数年心力 , 锱铢积累而成的名作 。 《围城》围绕主人公方鸿渐的学业、婚姻和事业展开 , 再现了特定时局下 , 伪知识分子的无能及其背后的人性弱点 。
方鸿渐和赵辛楣 , 是《围城》中性格最为鲜明的两位男性 。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 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 见过一定世面 , 已经摆脱了底层百姓的生存局限 , 但人生境遇却有云泥之别 。
比起出身优渥 , 人生一路绿灯的赵辛楣 , 方鸿渐虽然背景一般 , 但也机遇不断 , 可到头来却在情场失意 , 于学业和事业无成 , 深陷命运“围城” 。 客观来说 , 方鸿渐的人生困局 , 关乎社会时局 , 更是性格使然 。 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于他有恩的岳家夫妇认为他:“气度太小 , 成不了大事” , 挚友赵辛楣评价他:“他不讨厌 , 但毫无用处” , 妻子的姑母说他:“本事没有 , 脾气很大” 。 从留洋博士到亲友眼中的“无用之人” , 方鸿渐的失落人生 , 从一张假文凭就已经注定 。
《围城》:理解方鸿渐,是一种境界,读懂赵辛楣,又是一种超越
文章图片
从生命中错失的机遇 , 看方鸿渐的性格弱点
在《围城》原著中 , 方鸿渐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南方士绅家庭 。 家庭没能带给他优渥的社会资源和成长捷径 , 但也于其发展无碍 。
【《围城》:理解方鸿渐,是一种境界,读懂赵辛楣,又是一种超越】方鸿渐的父亲作为一乡之望 , 早年为儿子订下富商周家之女 , 遗憾周小姐命薄缘浅 , 花年早逝 。 不过也正因如此 , 平平无奇的方鸿渐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 。 周家老丈人在女儿早逝后 , 依旧十分器重女婿 , 斥巨资让方鸿渐出洋留学 。
遗憾的是 , 方鸿渐并非岳丈心中所想的进步青年 。 在欧洲留学的日子里 , 他毫无进取之心 , 几年时间辗转了多个学校 , 换了多个专业 , 最后连学位证都没有拿到 。 直到留学的钱花得差不多了 , 他只好硬着头皮 , 花钱买了一个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 , 草草回国 。
回国后 , 方鸿渐没有真才实学 , 对事业又毫无打算 , 只能暂时在岳父银行里打杂 。 然而 , 寄人篱下、吃人嘴短的日子并不好过 。 在周家 , 他甚至要对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忍气吞声 , 心中不忿 。 最终因为一件小事与岳家人彻底翻脸 , 彻底失去周家的支持 。
兜兜转转 , 方鸿渐又在赵辛楣的介绍下 , 前往三闾大学任教 , 奈何他没有学位 , 资历不够 , 校方碍于赵辛楣的面子 , 让方鸿渐任职副教授 。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 , 方鸿渐却因知识有限 , 管理能力又不足 , 漏洞百出 , 不受学生待见 。 加上他为人心气太高 , 不受领导待见 , 很快就被解聘 。
在三闾大学混不下去后 , 方鸿渐又通过赵辛楣 , 获得了一份报社的工作 。 可是他又抱怨资料室主任的职位太低 , 拿到的薪水也只有妻子的一半 。 在某种程度上 , 方鸿渐看不起自己所在的边缘部门 , 可能力又配不上野心 , 最终连这个饭碗也丢了 。 关于回国后的种种情形 , 用方鸿渐自己的话说就是:万里回乡 , 祖国的人海里 , 泡沫也没起一个 。
学业和事业上的种种挫折 , 暴露了方鸿渐在性格中耽溺享乐 , 不愿走出舒适区 , 却又眼高手低、自命清高等人性弱点 , 因此他在事业上处处受人设定 。 当然 , 这些缺陷也间接造就了他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婚恋“围城” 。
《围城》:理解方鸿渐,是一种境界,读懂赵辛楣,又是一种超越
文章图片
对待不同感情的态度 , 印证了方鸿渐的性格缺陷
从婚恋的角度看待《围城》 , 方鸿渐在个人感情中表现出来的犹豫、放任与无担当的态度 , 都是婚恋中的几大禁忌 。
方鸿渐在感情上先后经历过四位女性 , 看似经历丰富 , 但是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 , 他的每一段感情 , 事实上都是由别人推着走 。
回国途中 , 方鸿渐初遇奔放的女留学生鲍小姐 , 明知对方已有婚约 , 性格浪荡 , 却忍受不住勾引 , 自愿上钩 , 最后被对方玩弄于股掌 , 却也只能受了“哑巴吃黄连”的亏 。 因为经不起诱惑 , 方鸿渐吃了第一段感情的亏 , 却在第二段感情中依旧随意 。
面对主动示爱的昔日同学苏文纨 , 方鸿渐对她并无感情 , 但却不表态 , 始终与对方关系暧昧 。 在方鸿渐心里 , 他对苏文纨的态度是——我可以跟你接吻 , 我可以跟你暧昧 , 但我不喜欢你 , 也不会跟你结婚 , 因为他爱上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 。
荒唐的是 , 当他面对真正心爱的唐晓芙 , 却又勇气全无 。 曾经 , 方鸿渐无视非议也要去纠缠已有婚约的鲍小姐 , 是为糊涂;如今遇见心动之人 , 却踌躇不定 , 在两表姐妹之间犹豫不决、徘徊辗转 , 是为懦弱 。 这种不坦荡与不坚定 , 最后导致唐晓芙离他而去 。
这种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和懦弱 , 无时无刻不暴露在方鸿渐的生活中 。 而精明的孙柔嘉也正是看中了方鸿渐这种被动 , 任人拿捏的性格 , 一眼挑中了他 , 极尽讨好与引诱 。 而方鸿渐在失去唐晓芙后 , 对爱情消极无望 , 无心再追求其他女子 , 迅速对爱情理想做出了妥协和让步 , 与孙柔嘉携手进入婚姻的围城 , 落得一地鸡毛的生活 。
方鸿渐在感情和事业上的失败 , 相互印证着他为性格所累的半生 。 但是反观赵辛楣 , 他则是活得更为高级、通透的一类人 , 而他的性格相较方鸿渐多了几分豁达自信与杀伐果断的勇敢 。
《围城》:理解方鸿渐,是一种境界,读懂赵辛楣,又是一种超越
文章图片
赵辛楣对待感情的格局 , 奠定了他的人生格局
作为一个出身名门 , 留美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 , 赵辛楣的人生起点显然高于方鸿渐 。 有人说 , 阶级的不同注定他们要活成两种人 。 但是在我看来 , 抛开背景和财力 , 赵辛楣的成功 , 离不开他身上特有的人格魅力 。
从恋爱这个角度来说 , 赵辛楣和方鸿渐同样经历过追逐爱情到失落的过程 。 其中 , 赵辛楣受的情伤一点儿不亚于方鸿渐 , 但是他的“自愈能力”却要远远高于方鸿渐 。
方鸿渐失去唐晓芙 , 是失去了一个单恋不久的心动女性;赵辛楣失去苏文纨 , 则是失去了一个十几年的情感期待 。 苏文纨是与赵辛楣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 , 也是赵辛楣在青葱岁月里最真挚的初恋 。 对待这样一段感情 , 赵辛楣酝酿了很多年 。
在小说中 , 赵辛楣一出场就待在苏文纨家中 。 而在这不久前 , 他为了离苏文纨更近 , 拒绝了三闾大学抛来的橄榄枝 。 但是这样的痴情一直得不到苏小姐的认可 。 苏文纨不仅不爱他 , 甚至多次利用他 , 达到表白方鸿渐的目的 。
直到苏文纨选择与曹元朗订婚 , 赵辛楣才如梦初醒 , 明白苏小姐早先没有拒绝自己 , 只不过是想留着自己吊住方鸿渐而已 。 但是赵辛楣没有痴缠 , 依然选择了尊重和祝福 。 我对书中的一个细节至今印象深刻 , 赵辛楣在参加了苏小姐和他丈夫曹元朗的婚礼后后 , 对方鸿渐说:
“我那天去的用意 , 就是试验我有没有勇气 , 去看十几年心爱的女人跟旁人结婚 。 去了之后 , 我并不触目惊心 。 我没见过曹元朗 , 最初以为苏且赏识他 , 一定他比我强;我给人家比下去了 , 心上很难过 。 那天看见这样一个怪东西 , 苏小姐竟会看中他!老实说 , 眼光如此的女人就不配嫁我赵辛楣 , 我也不希罕她 。 ”
这句话虽然有赌气和发泄的成分 , 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 相对于一心活在理想主义中的方鸿渐 , 赵辛楣时刻在感情中保持清醒思考的能力 。 比起在绝望之际自暴自弃、冲动选择结婚的方鸿渐 , 赵辛楣敢于坦然面对失恋 , 这份洒脱与豁达注定了他的不凡 。
《围城》:理解方鸿渐,是一种境界,读懂赵辛楣,又是一种超越
文章图片
从方鸿渐到赵辛楣 , 是一种由“困”到“破”的人生境界
在《围城》中 , 方鸿渐与赵辛楣是动人的一对知己 , 他们从最初为同一个女人剑拔弩张 , 到后来因为情伤而惺惺相惜 , 实属难得 。 我一直觉得 , 钱钟书在刻画方鸿渐的同时 , 塑造出的赵辛楣不仅是为了架构小说的情节 , 更是为了彰显两种不同的人生形态 。
方、赵二人 , 在本质上都是非常纯粹、良善之人 。 但是在为人处世上 , 方鸿渐的格局和眼界明显不及赵辛楣 。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 , 方鸿渐始终过于看重自我 , 任自尊心凌驾于一切之上 。
留学归来之初 , 方鸿渐明明在岳家供职 , 却对于处处帮助他 , 把他当做半个儿子来养的周经理夫妇并无感激 , 反而将读书人的自命清高发挥到极致 , 因为周经理一句“三闾大学通知什么时候去报到?”他就以为周家夫妇在赶他走 , 丝毫不顾及知遇之恩 , 一走了之 。
在三闾大学教学期间 , 方鸿渐一直因为校方没有给他教授职位耿耿于怀 , 却不去真正掂量自己的学历和教学质量 , 也不曾试着提高自己的水平 , 改善现状 , 只是一味袒护自己的自尊 , 始终以自己的理想主义去关照现实世界 。
除了格局太过狭隘 , 方鸿渐骨子里的懦弱与不思进取的本质也成为其不幸婚姻的一大元凶 。 方鸿渐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撑一个家 , 却又厌恶妻子的精明强悍 。 归根到底 , 这其实就是无能造就的自卑 。
在孙柔嘉眼里 , 他就像赵辛楣的一条狗:在上海浪荡没有事 , 跟着赵辛楣到了内地 , 内地事丢了 , 靠赵辛楣提拔到上海 , 上海事又丢了 , 现在再到内地投奔赵辛楣 。
方鸿渐在人生路上辗转多回 , 却都不曾想过要靠自己去打造自己的人生 , 始终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 当命运面临挫折 , 他就本着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 最后惹得自己压抑 , 亲近之人嫌恶 。
《围城》:理解方鸿渐,是一种境界,读懂赵辛楣,又是一种超越
文章图片
相比之下 , 赵辛楣更为自信、笃定 , 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 , 就会不懈追求 , 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 正如他的爱情 。 哪怕苏文纨最终的选择不是他 , 他也能做到拿得起也放得下 , 无愧于心 。
在事业上 , 抛开资源优势 , 赵辛楣不同于方鸿渐的横冲直撞 , 他深谙“遇方则方 , 遇圆则圆”的变通之理 。 当方鸿渐对世俗那一套深恶痛绝 , 他却说:“我学了乖 , 当然见风使舵 , 这是我的进步 。 ”
从进入三闾大学“增添生活经验” , 再到辗转至重庆办报 , 赵辛楣对事务越发通达老练 , 事业也一路扶摇直上 , 风生水起 。 这不仅仅是因为家庭的资源优势 , 更是因为他不断走出舒适区的尝试 。 知识让他站在更高的平台 , 而慷慨乐观、冷静果决的坚定性格则让他行事更具魄力 , 也拥有更广阔的人脉 。
方鸿渐与赵辛楣 , 其实体现的就是“困”与“破”的两种人生状态 。 在《围城》中 , 钱钟书并非单纯批判方鸿渐的平庸之恶 , 其实也表达了他对普通人难以克服人性弱点 , 最后被生活磨平棱角的同情 。
《围城》借助方鸿渐 , 以一个悲观的视角洞察了潦倒知识分子的真实困境 , 但又并非是一本悲观之书 。 钱钟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 他塑造了方鸿渐 , 同样也塑造了赵辛楣 , 让人们在感慨事业、婚姻对人生的必然束缚之外 , 又能看到另一种更为积极、洒脱的处事之道 。
“困”与“破”之间的距离 , 其实不过方鸿渐与赵辛楣之间的思维差异 。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