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关于鲁迅,这几个常识需了解
本文图片
关于鲁迅
这几个常识需了解
本文图片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 , 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 写于1918年4月 , 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 该文首发于1918年《新青年》月刊 , 后收入《呐喊》 。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 , 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 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忧愤 。
《呐喊》
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 , 1923年结集 , 收入其1918-1922年共14篇作品 。 内容上侧重于描写农村题材 , 从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重提出了“改造国民性”也就是启发农民觉悟的主题 , 大部分作品表现出鲁迅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同情和深刻的理解 。 取名《呐喊》 , 意指作家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 , “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 , 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 使他不惮于前驱” 。 所以明显地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 。
本文图片
《彷徨》
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 , 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 。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 , 怒其不争”的关怀 。 与《呐喊》相比 , 《彷徨》在艺术上更为成熟 。 书名《彷徨》 , 表现鲁迅这一时期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中 , 暂时的徘徊和彷徨的心情 。 这表现了作家在五四之后的退潮期的思想苦闷和内心寂寞 , 也表现了他不甘消沉的探求精神 。
(详见明天的文章《看了这篇 , 考不倒你》)
《在酒楼上》
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 。 故事讲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敢做敢为的有志青年吕纬甫 , 十年后却由于理想的破灭对前途的绝望而变成一个穷愁潦倒、麻木颓唐的老夫子 。 通过吕纬甫的悲剧 , 针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动摇性和软弱性 , 折射出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的时代氛围 。
【鲁迅|关于鲁迅,这几个常识需了解】与《孔乙己》、《阿Q正传》、《药》等小说不同 ,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不是阿Q式的麻木的老中国儿女 , 而是觉醒了的新人 。 但是鲁迅笔下这些已经获得自我意识的年轻的知识者们 , 不但没有人性获得自由的兴奋、欢愉 , 反而产生了那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更加深沉的悲剧感受 。
本文图片
“归乡模式”
“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 , 又称“归乡”模式 , 是鲁迅小说中常见的情节、结构模式 , 主要体现在《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和《孤独者》等小说里 。 “归乡模式”实际上是鲁迅个人经历的写照 , 具体体现在小说中的“我”身上 , 表达了作者无家可归的漂泊感 。
“画眼睛”和“勾灵魂”
这是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谈到中外作家艺术创作时所称道的一种表现手法 。 他认为作家需要以极省俭的笔墨 , 集中地写出人物的性格来 。 鲁迅小说便擅长于画龙点睛的手段 , 寥寥几句 , 既写出了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 也写出了人物的面目和身份 , 并且给以非常强烈的印象 。
本文图片
精神胜利法
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 , 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 , 自我安慰 , 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 , 也最能自轻自贱 , 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 , 讳疾忌医 , 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 , 欺弱怕强 , 麻木健忘 , 糊涂终身 。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 , 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 。
《朝花夕拾》
是鲁迅1926年间连续发表在《莽原》杂志上的10篇回忆性散文的结集 , 原总题名为“旧事重提” , 是作家步入中年之后 , 对自己家乡和早年生活往事与道路的“反顾” 。 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名篇 。
(详见文末链接《呐喊彷徨朝花野草论述题怎么答?技巧在这里》)
本文图片
《野草》
推荐阅读
- 养老金|2021年上半年办理退休,养老金核算的这些知识要把握
- 喝酒|长期喝酒者,早起后,若有这5个表现,你得考虑戒酒保肝了!
- 兔子|兔兔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屎?
- 这款抹茶麻薯软欧,简单好做,满满坚果馅,好吃还不腻
- 春天湿气重,多喝这碗糖水,祛湿清热又甘甜,我隔两天喝一次
- 盐酥烧饼这做法,皮酥里软吃着香,不醒面照样层层酥脆,省时间
- 这早餐我从3岁开始吃,三十多年了,从没吃腻过,晶莹剔透很好吃
- 剩米饭别再炒了,试试这样做,比蛋炒饭好吃一百倍
- 这款蛋黄肉松面包,柔软又香甜,吃过的人都说好!
- 这几道菜在我家太受欢迎, 做法还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