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福州专家引“活水” 鱼儿游进定西深山

定西|福州专家引“活水” 鱼儿游进定西深山
本文图片

游曦(右)与冒强斌观察鱼儿生长情况 。 采访人员 阮冠达 摄
福州日报采访人员 阮冠达
深秋时节 , 甘肃定西市的山野间已是一片萧瑟 , 安定区凤翔镇的殷富沟里却别有一番风景 。 山间的空地上 , 十多个白色大棚整齐排列 。 大棚内 , 蔬菜瓜果长势喜人 , 鱼池里鱼儿游来游去 。 旭东苗木农民合作社技术员冒强斌喜笑颜开地说:“去年养下的彩虹鲷陆续养成 , 很多饭店都排着队来预订呢 。 ”
3年前 , 殷富沟附近还是寸草不生的荒地 。 如今 , 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项目 , 在扶贫干部与福州专技人员的帮助下 , 一处“江南风景”已在定西大山深处现雏形 , 产自定西的鱼已成为当地民众餐桌上的常客 。
【定西|福州专家引“活水” 鱼儿游进定西深山】循环用水大棚养殖
养鱼难题迎刃而解
在自然条件严酷的陇中黄土地上养鱼 , 乍听之下犹如天方夜谭 。 不过 , 去定西援助的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部主任游曦表示 , 帮助当地发展渔业养殖是他此行的目的 。
“和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不同 , 定西的渔业虽然发展缓慢 , 但是并非毫无基础 。 ”游曦表示 , 2019年 , 定西已有3000多亩养殖鱼塘 。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 内陆地区的鱼类价格高出沿海地区许多 , 若能发展渔业养殖 , 前景一片光明 。
在冒强斌看来 , 要在定西发展渔业 , 必须克服两个问题:一是定西位于内陆 , 水资源缺乏 , 而渔业养殖又是用水量极大的产业;二是定西冬季气温低 , 影响渔业养殖发展 。
人工干预 , 成为定西渔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 在游曦的指导下 , 温室高密度水循环生态养殖技术在定西落地 , 旭东合作社成为首个试点 。
“室内高密度养殖 , 鱼池水质会迅速下降 。 在福州 , 鱼池每天的换水量可达110% , 也就是整池水全部都要换一遍 。 可对定西来说 , 这样的换水频率太高 。 ”游曦表示 , 借用水循环技术 , 排出的脏水经过过滤、消毒、补充氧气等步骤 , 便可变为新水进入鱼池 , 每天所需要更换的废水不过10% , 顺利解决补水难的问题 。
“定西冬季气温偏低 , 影响鱼类生长和热带鱼类生存 , 温室大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宝 。 ”游曦表示 , 将鱼池修进温室大棚 , 便可借助恒温系统保持鱼池温度 , 保证一年四季都有鲜鱼上市 。
“现在 , 鱼池里已经养了3000尾石斑鱼、1000尾加州鲈、1000尾彩虹鲷 。 ”旭东合作社理事长王旭东说 , “在大棚里生态养鱼 , 在定西市内我们是第一家” 。
专家千里传经送宝
促进定西渔业发展
“鱼池建好后 , 我经常要去现场看看 , 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 ”游曦表示 , 不同于传统渔业养殖 , 高密度养殖过程中 , 养殖户需要根据水处理能力 , 不断调整鱼类密度 , 密度太低会造成资源浪费 , 密度太高又容易导致营养短缺;还要根据生长速度 , 及时分离大小鱼 , 防止争食或相残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去年王旭东就尝试养鱼 。 然而 , 一场突如其来的停电 , 憋死了一大批即将上市的鱼 , 令他损失惨重 。 游曦到来后 , 不仅指导王旭东建立了专用的变压器与备用发电设施 , 还准备了一批应急药品 , 在危急关头向鱼池内供氧 。 “养鱼 , 既是技术活 , 也是经验活 。 定西渔业刚起步 , 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 需要我们这些过来人传授经验、保驾护航 。 ”游曦说 。
游曦到定西开展帮扶指导半年多 , 旭东合作社的数千尾鱼平安长大 , 一批定西本土技术员也培养到位 。 协助开展温室高密度水循环养殖的同时 , 游曦还收集当地土地规划数据 , 结合国家渔业规范 , 为定西市谋划了禁养区、限养区与养殖区 , “未来引进其他养殖项目时 , 当地政府便可直接根据这些区域进行项目选址 , 保证定西渔业科学有效发展” 。
建档立卡贫困户
走上致富路
“撒撒饲料 , 换换水 , 再检查一下机器 , 这份工作轻松又舒适 。 ”温暖的大棚里 , 旭东合作社工人李勇干劲十足 , “这几池鱼马上就长成了 , 关键时候绝不能放松!”
今年57岁的李勇 , 曾是周边村子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 2017年 , 原本在家务农的他意外摔伤了腰 , 再也干不了重活 , 因伤致贫 。 幸运的是 , 2019年 , 旭东合作社与区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找上了门 。 3600元的月收入、两班倒的工作时间 , 帮助他轻松走上脱贫路 。
“近两年来 , 区扶贫办多次给予旭东农业合作社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 , 将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 , 打造增收与脱贫齐头并进的致富新路 。 ”安定区扶贫办副主任刘毅表示 , 旭东合作社不断吸纳当地贫困户在产业园季节性务工 , 既实现就近务工 , 又可兼顾家庭生产生活 。 目前 , 包括李勇在内 , 已有超过50人次贫困劳动力在合作社内务工 , 人均收入可达4000多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