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赋|巨头涌入 消费金融竞速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黄坤 发自上海
2020年 , 资本市场多家巨头抢占消费金融C位 。
今年以来 , 各方机构正加速开拓市场 , 平安、小米、美团等巨头纷纷入场 , 获取消费金融牌照 , 打造消费金融新产品 。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也加紧注资补血 ,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 抢抓线上消费等新兴消费新机遇 。
巨头为何青睐消费金融?10月29日 ,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随着消费金融市场逐渐规范 , 再加上P2P机构全部清退已经是大势所趋 , 释放出来的消费金融需求需要新的渠道来满足 。 ”
向好的市场前景也是巨头“布局”消金的主要原因 。 业内人士认为 ,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主营消费贷业务的持牌机构 , 将持续推动线上化转型 , 深耕长尾客群消费贷款需求 , 拓展蓝海市场 , 完善国内零售客群生态体系 , 拥有快速发展期 。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 , 全国已有的消费金融公司 , 当前行业规模近5000亿元 , 近年来年化增长约35% 。
消费金融公司从2009年开始试点 , 十年之期 , 拐点将至?在金融去杠杆、服务实体经济以及2020年基本化解互联网金融存量风险的大背景下 , 消金市场“蓝海”向“红海”转变 , 整体净利普跌 , 增速不断放缓 , 马太效应加剧 。
10月30日 , 小米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未来在行业下沉的背景下 , 拥有科技实力、深耕场景服务、拥有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企业更易取得竞争优势 。
逐鹿消金新赛道
今年以来 , 电商巨头和银行加速抢滩消金市场 。
新年伊始 , 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1月获批筹建 , 9月重庆蚂蚁消费金融获批筹建 , 蚂蚁集团在上市前闪电拿下了一张消费金融牌照 。
国庆和中秋双节前夕 , 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同日获批筹建 。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 , 目前还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酝酿筹建 , 预计这一行业扩张态势会在未来1―2年内持续 。
对此 ,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 , 过去一段时间“正门”收紧 , 致使一些无牌机构迅速抢占市场并发展壮大 ,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即将收官之年 , 打开正门填补“缺位” , 释放鼓励持牌经营的信号 , 有利于引入实力玩家 , 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
多元化玩家入场 , 能否搅动消金行业的一池春水?
10月29日 ,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表示:“互联网有着多年的互联网运营经验 , 且积累大量互联网用户的数据和渠道流量 , 在产品设计和风控模型建设上都比较得心应手 , 但其资金成本较高 , 需要平衡消费金融产品的利率设置和公司收益 。 ”
李万赋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分析 , 银行在布局消金业务时 , 有着资金成本方面的优势 , 存量客户较为优质 , 在消费金融产品上可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利率水平 , 但银行存量客户相对资质水平高 , 在客户下沉、风控优化和场景渠道上有局限性 。
10月28日 , 上海某中型消费金融公司CEO向采访人员坦言 , 事实上 , 在资金成本低、信贷规模大、银行存量资源的转换等优势的加持下 , 可以看出传统银行的消金业绩增速明显远超一般消费金融平台 , 银行系恒强 , 非银行系消金发展较为艰难 。
相比传统金融持牌机构布局消金 , 互联网公司在消金领域也格外活跃 。 这些互联网巨头以其强大的流量优势 , 开始冲击消金行业格局 。
10月30日 , 乔永远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互联网公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通过弹窗、私信等方式教育用户 , 进行流量转化;而且拥有更细致的客户甄别能力 , 和很强的支付场景 , 用户使用频率高、信赖度高 , 同时直接关联企业 , 风险识别能力相对更强 。
“互联网、保险、银行在布局消金时分别有着流量、客户以及资金成本优势 , 相应地也在其他方面有着局限性 , 所以 , 现在一些消费金融机构股东的典型方式是‘银行+互联网’巨头 , 希望能够合作共赢 。 ”李万赋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