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为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 二 )

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为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
但中正又必须完成其品评士人的职责 , 怎么办?只能是"采声于台府 , 纳毁于流言" 。 时人应璩评论云:"百郡立中正 , 九州置都士 。 州闻与郡县 , 希疏如马齿 。 生不相识面 , 别义理?"形象地揭示了中正脱离实际、品评无据的弊端 。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为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
四、品第评定 , 重家世、轻德才按照制度来说 , 品评人物 , 选授官职 , 应以德、才为本 , 家世门第居于次 。 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初 , 中正评定人物品第之后 , 方"考之簿世 , 然后授任" , 家世只是一个参考因素 。 但不久之后 , 中正品评人物之标准已经发生严重偏差 , 出现了不顾其品行才德 , 专重门第权势的风气 。 "庶族寒人 , 无寸进之路 。 "如西晋王沈"少有俊才" , 只因 "出于寒素 , 不能随世 , 为时豪所抑" 。因家世而无法获得高"品" , 纵然德高才显 , 也不能任较高官职 。 刘毅论日:"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势族 , 暨时有之 , 皆曲有故 。 "时人段灼指出: "据上品者 , 非公侯之子孙 , 则当途之昆弟也 。 "品第评定 , 重家世、轻德才 , 使得在官员选拔方面 , 国家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伤 。 清代学者王夫之评论道:"晋宋以后 , 虽有英才勤劳于国 , 面非华族之有名誉者” 。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为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
五、品评含混 , 混淆通才与专才九品中正制以德才衡量人物 , 别其高下 , 分为九等 , 各以才之所宜 , 授予相应官职 。 其选官程序设计乍看起来似乎公正合理 , 然而一种制度的意义 , 不会仅仅凭借其本身来证实其合理性 , 必付之于实施 , 在实践中方能得到真实显现 。 九品中正制将人才分成上上、上中、上下 ,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 再分别品第 , 加以"天才英博""亮拔不群"⋯五六一类评语 。吏部根据等第和评语斟酌选授 。 这样的选官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 往往造成官员的任命与升降大致遵循成型的品状标准 , 而缺乏灵活性 。 此外 , 人才有通才与专才之分 ,"通才"强调某人知识能力的通贯 , 不重视特定职位所要求的特殊条件和技能 。 "专才"则注重不同职位之间的差异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 具体到每一个人 , 常常是擅长特定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 , 而在其他方面未必擅长 。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为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
因此 , 量才授职 , 要区分清楚某人的长处和短处 , 才能发挥选官制度的作用 。 但实际上中正在品定人物时 , 仅以"天才英博""亮拔不群"一类评语品评人物才能 。 简单评语既混淆了通才与专才的区分 , 又难以使执掌授官的吏部掌握某人的具体专长 , 从而授予相宜的职位 。 这是除刘毅论"九品有八损"以外 , 九品中正制自身无法克服的又一弊端 。九品中正制种种流弊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但流弊根源在于其基本属性 , 即九品中正制本是一种"战时政策" 。 西晋时人李重论日:"九品始于丧乱 , 军中之政 , 诚非经国不刊之法也 。 "曾经魏武帝曹操死时 , 子曹丕嗣为魏王 。 这时正值三国鼎立 , 曹丕要保住其父留下的基业 , 急需大量人才 。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为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
但由于战乱 , 原有的地区行政建制 遭到极大破坏 , 为了求生 , 人口流动也十分频繁 , 使得汉代一直沿用的乡举里选的人才选拔体制由于 缺乏必需的环境而不能得以施行 。 要解决这一矛盾 , 必须找到一种既适应现实政治环境又快捷易行的方法 。 九品中正制恰恰就是统治阶级需要的这么一种体制 ,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网罗统治阶级需要的大批人才 。西晋卫瑾评日:"魏氏承颠覆之运 , 起丧乱之后 , 人士流移 , 考详无地 , 故立九品之制 , 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 "南朝梁沈约也曾说过"汉末丧乱 , 魏武始基 , 军中仓促 , 权立九品 , 盖以论人才优劣 , 非谓世族高卑 。 "这些说法都明确指出了九品中正制设立初期的"战时政策"属性 。 这一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适应了时代需要 , 本是选官制度的一个进步 , 但时过境迁 , 当和平取代战争以后 , 这种特殊环境中产生的特殊制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著名的九品中正制,为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
和平时期 , 士大夫们再不用整日里疲于躲避战火 , 或不得已暂时团结起来共御外敌 , 而是将充足的精力用于经营仕途 , 从而使得官僚体系的内部纷争愈加复杂化、多元化 。 能够满足战争年代用人需求的九品中正制 , 面对和平时期按部就班却又暗含千丝万缕关联的用人程式 , 愈加发不相凿枘 。 其消极因素不断显现 , 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九品中正制度的利处的确是可以很快地给国家选拔出一大批人才 , 这个也是魏晋南北朝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 毕竟按照州郡范围内选拔人才 , 人才的基数就大 。 同时 , 这恰恰也是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 因为选拔人才所需要的官员队伍太过庞大 , 庞大到朝廷已经不可能直接进行插手管理 , 因此 , 这才造成了诸多乱象 。 总的来说 , 九品中正制度败就败在人性上面 。来源;老王的历史闲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