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王和专栏】新格局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再认识( 四 )
为了应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 也为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 我国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战略 , 其核心是解决好“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 , 当务之急是补齐短板 , 巩固优势 , 打造核心竞争力 , 做实做强“内循环” , 彻底摆脱对外部的各种依赖 。 首先 , 要处理好国际与国内的关系 , 就文化产业而言 , 美国的“脱钩”政策 , 无形中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 文化产业要把握这难得的机会 , 打造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内循环体系 , 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 , 为将来的外循环奠定坚实的基础 。 其次 , 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近年来 , 文化产业更多地关注形式 , 而忽视了内容 , 更多地接受了西方文化 , 而淡漠了传统文化 , 因此 , 要以文化自信为指引 , 重塑基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系 。 第三 , 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 , 因此 , 需要把握根本 , 统筹兼顾 , 打造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循环机制 ,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 第四 , 要处理好文化与金融的关系 , 文化和金融行业应当将彼此纳入自身发展的内循环体系 , 依托文化科技赋能 , 形成共生机制和内生动力 , 打造相互融合和发展的文化金融体系 。
面向未来 , 要在“双循环”新格局下 , 以发展“支柱性产业”为目标 , 打造“金融+技术”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 其核心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 , 通过“政府引导 , 市场运作”的模式 ,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市场和要素体系 。 同时 , 以“项目”和“产品”为对象 , 引入风险投资理念 , 通过文化科技和金融工程技术 , 创新风险管理模式 , 开发专门化的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 尤其是要重视发展文化保险 , 培育文化金融专业机构 , 如文化银行和文化保险公司 , 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 重构文化产业资金供给和风险分散新模式 , 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面向未来 , 中国价值观和中国文化必将成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基础 , 中国文化产业也势必全面融入全球文化产业生态圈 。 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为此 , 金融行业要以更大的格局和智慧 , 认识到“金融+科技”不仅是赋能 , 更重构文化产业 , 因此 , 以荣辱与共的觉悟 , 打造更加科技和专业的文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 是金融业必须直面的课题 。 同时 , 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 打造共同创造价值 , 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代文化金融模式 , 是金融行业必须和必然的选择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王和空间 。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 投资者据此操作 , 风险请自担 。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推荐阅读
- 车友头条|21字开辟企业新“征途” 长城汽车企业文化全面焕新
- 国投|国投瑞银基金会客室:新能源车及产业链值得长期关注
- 中年|“油头大”是辽宁石化产业的优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 北京晚报|《北京蓝皮书》系列报告:多项文化指数全国居首,12345市民热线满意率超八成
- 问董秘|投资者提问:请问贵公司在山东潍坊VR产业未来有什么发展战略吗?
- 香菇|卧龙区潦河坡镇:香菇产业扶贫基地挖出"第一桶金"
- 广东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广东省出台这个方案
- 医疗|医疗健康产业迎来数字革命
- 不执著财经 张平|出现相互低价竞争的行为?,为什么房地产业不像制造业那样
- 中国食品报大健康产业|双十一酒类榜单彰显消费强势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