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媒体聚焦“家长群”内外:家长进退两难,老师收放难自如( 二 )


老师的挣扎:收放难自如
家长挣扎 , 老师也在挣扎 。
【家长|媒体聚焦“家长群”内外:家长进退两难,老师收放难自如】“现在最让我痛苦的是 , 想做的事情没时间做 , 不想做的事情却要做很多 。”北京市海淀区的张老师一边滑动手机屏幕一边给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解释 。最近一个星期张老师在家长群中一共发了13条信息 , 其中7条是“想发的”、6条是“不得不发的” 。
张老师教初三语文 , 同时也是班主任 。
采访人员浏览后发现 , 张老师“想发的”那7条中有5条跟期中考试有关 , 一条是全班期中考试总结分析 , 两条是考试结束当天告诫家长的要点 , 比如“不要太过询问孩子考试情况”“做个倾听者”“带孩子好好放松” , 还有两条是考试前的提醒 。
张老师“不得不发的”那6条信息中 , 有3条是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某知识竞赛的 , 还有3条是满意度调查和两个通知的“接龙” 。
“这段时间正好赶上考试 , 我发的跟孩子学习、成长相关的信息还多了一些 , 平时 , 很多信息真是不得不发 。”张老师说 , 班主任每天需要花太多时间在各种与教育无关的事情上 。
不过张老师这样的说法如果放在网上 , 一定会被“怼” , “谁不累呢?”
在很多人心目中那个“备备课、上上课、陪孩子玩玩 , 还有寒暑假”的中小学教师 , 负担到底有多重?
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位教师倒在一堆打印好的文件中 , 同事拼命把他摇醒 。这位教师睁开眼睛努力去捡散落的纸张 , 然后说:“这些是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学科教学总结、教研组总结、结对总结、课题小结、个人年度小结、个人3年规划、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各科成绩汇总、个案追踪、家访记录、安全工作总结、学生评估手册、学籍卡登记、课外活动总结、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学习材料、业务学习材料、听课记录……”
有人觉得段子就是搞笑 , 其实 , 很多中小学老师早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表哥”“表姐”——有多少与教学无关的表格 , 背后就有多少与教学无关的“杂事” 。
“遇到必须布置给学生的‘杂事’ , 我经常‘偷工减料’ 。”刘老师在北京一所中学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 , 一次“上面”布置下来观看一个视频节目 , 然后让交一篇观后感 , “我就直接交代给了班上一位同学和家长 , 让家长帮忙完成” 。
“我这样做是有风险的 。”刘老师说 , 万一遇到检查一定会被批评 。刘老师说以前也接到类似的任务 , 很多孩子在同一时间打开相同的链接 , 由于网速的问题 , 视频观看效果极差 , “这样的收看效果也达不到什么教育目的 , 还给孩子家长增添负担 , 我擅自决定不把这样的任务发到群里” 。
“现在的局面是 , 家长不是家长 , 老师不是老师 , 学校不是学校 。”熊丙奇说 ,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减的就是中小学老师过重的非教学压力 。行政部门给老师布置了很多非教学任务 , 这导致了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投入的精力不够 。
专家:最该改的是评价体系
教师承担了很多非教学的任务 , 一些本该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转嫁到了家长身上 , 导致了家长和老师职责上的混乱和错位 。
怎么会不产生矛盾?
要解决这个问题 , 就要厘清家长老师的职责 , 让老师做老师该做的事 , 家长做家长该做的事 。“这涉及了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办学制度、教育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熊丙奇说 。
在储朝晖看来 , 最根本的原因也出在“唯分数”的教育评价上 , 在现有这种评价体系中 , 家长和老师的目标一致:孩子成绩好 。于是 , 一些本不是负担的事情变成了负担 , 比如一些本来对孩子成长有好处的志愿者服务或社会实践、安全知识问答等 , 因为对提高学科成绩没什么帮助而失去了“价值” , 本该由学生填答的知识问答 , 老师默认了由家长填答 , 本该由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变成了由家长代劳晒照片、打卡……
“如果教育评价制度不改 , 那么教师和家长之间就有一颗定时炸弹 , 矛盾总是存在的 。”储朝晖说 。
有人说 ,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 。不过 , 别忘了两个成年人群体的矛盾最终伤害的是孩子 , 能压垮成年人的压力和焦虑何尝不会压垮孩子?
寻找出路才是正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