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媒体聚焦“家长群”内外:家长进退两难,老师收放难自如

中国青年报11月16日消息 , 这些天 , 一个家长退出家长群的事件迅速占领各路媒体 , 甚至引发了一场混战 。很多家长在慨叹“终于有人说了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的同时 , 继续大倒“苦水” , 甚至逐渐演变为一场对老师的声讨 。而老师们也在“发声” , 有人晒出自己“披星戴月”的作息表 , 有人列举出自己某天某个小时内同时处理的十几件大小事儿 , 以此证明自己的“委屈”……
随着“家长退群”事件的发酵 , 江西、辽宁等省纷纷出台文件 , 明确提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 , 严禁家长、学生代劳 。有媒体对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文件进行了梳理 , 结果发现 , 自2018年以来 , 已有至少10个省份“叫停”了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的作法 , 有些地方还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
家校关系中的脆弱一面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
其实 ,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较量一直存在 , 只是他们之间的争斗常常“发乎情止乎礼” , 公开“翻脸”的时候并不多 。有人说 , 出现这种公开混战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家长和老师学校之间的相互不信任 , 人们甚至担心家校矛盾是否会向类似医患矛盾的方向演变 。
近日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采访了多位家长和老师 , 当走近被家长群困扰的老师和家长时发现 , 矛盾的背后有相互的不理解和相互的抱怨 , 但更多的是焦虑和痛苦的挣扎 。
家长的挣扎:进退总两难
“特别理解那位‘退群’的家长 。”北京的初二学生家长刘鹏说 , 让家长判作业应该是很简单的要求了 , 真让人痛苦的是那些“看似留给学生实则留给家长”的任务 。
期中考试结束后 , 刘鹏的家长群里收到了一条来自老师的提醒:今晚请督促学生完成各科试卷分析 。
“孩子期中考试共有七科 , 完成七科试卷分析 , 仅一科一科写出来 , 文字量就很可观了 , 更何况还要分析 , 孩子怎么可能一个晚上做完?我不帮忙可能吗?”刘鹏说 , 更让他不能理解的是 , 试卷分析不应该是老师的事吗?
家长群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 它使得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 几乎成为中国家长的标配 。
“没有家长群这种互联网工具的时候 , 家长和老师的矛盾会因为有时间和空间的间隔而隐藏起来了 , 但现在这些矛盾会更快地凸显出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
现在小学生家长以80后为主体 , 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 , 他们身上没有前辈们的隐忍 , 同时他们也在职场上承受着比前辈们更大的压力 , 很多人过着“996+白加黑”的生活 , 有时 , 来自家长群的压力就成了家长情绪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
“我每天白天最怕的就是收到家长群里的消息 。”广州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林丽说 , 老师每天都会在家长群里总结学生的情况 , 上午总结孩子前一天完成作业的情况 , 下午总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 做得不好的学生会被老师在家长群里“提醒” 。“老师不会点出孩子的名字 , 但是会写出孩子的学号 , 家长们私下里把这种被老师点学号叫做‘挂号’ , 所以 , 只要看到家长群发信息了 , 我第一反应就是担心儿子被‘挂号’了 。”林丽说 。
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批评 , 哪怕被批评的仅是学号 。
但是 , 即使不少家长有退出家长群的冲动 , 真正退出的人却少之又少 。就像林丽所说 , 被“挂号”的那一天自己就会乱了心绪 , 但是如果哪一天家长群里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 心里会更加慌乱 , 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情况如何 。
中国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 。虽然不少家长在网上呼吁“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 但是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 , 很多家长还是愿意“插手”孩子的学习 , 并不认为老师布置的与学习相关的任务是负担 , 甚至表示“家长批改作业能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辅导孩子作业也是一种亲子互动”“希望老师经常在群里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 。
“为什么矛盾容易出现在小学或者幼儿园阶段?”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所学知识难度不高 , 家长有能力进行辅导 , 家长介入的就会很多 。而到了高中 , 这种家长和老师的矛盾基本没有了 , 因为家长基本无法介入了 , 矛盾就随之缓解 。
有专家表示 , 家长们对“家长群”所表现出的这种进退两难 , 其实是家长们内心挣扎的体现 。这些年 , 主张“鸡娃”的“虎妈”“狼爸”和主张“快乐”的“羊妈”“猫爸”同时存在 , 甚至有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在同一父母身上同时存在 , 不同观念的交锋不仅会给家长们带来焦虑 , 同时也会带来困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