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清鱼丰,更添新滋味( 二 )


生态养殖受追捧,打响品牌是关键
在洞庭湖捕鱼大半辈子,益阳沅江市琼湖街道莲花岛村村委会主任彭正军没想到,自己会从卖鱼人变成买鱼人 。
莲花岛村位于南洞庭湖湖心,村里590多户人家居住在湖中的4个小岛上,全是持证专业渔民 。随着近年来当地渔业资源日渐枯竭,2018年,彭正军率先进城,跟女儿一家在沅江市区开起了饭店 。
和鱼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开店之初,彭正军就打定主意,饭店要以鱼为特色,主打“生态鱼” 。
鱼要好吃,食材很关键,可鱼从哪来?
彭正军首先想到的,就是卖鱼30多年的周天喜 。禁捕前,周天喜几乎把莲花岛村渔民捕捞的野生鱼承包下来 。最多时,他一天要卖出四五千斤野生鱼 。这些年,随着野生鱼数量越来越少,老周也开始销售养殖鱼 。
由卖家变为买家,彭正军发现,大家对鱼有着共同的执念,寻找的都是“生态鱼” 。何为“生态鱼”?在周天喜看来,养殖环境要是天然无污染的大片水域,鱼要不喂或者尽量少喂饲料 。
为了用“生态鱼”留住老顾客,周天喜四处寻找渠道 。让他高兴的是,益阳为加强对内湖、水库等的保护,将1500亩以上的内湖、小二型及以上水库划定为限养区,实行人放天养——即在这些水域投放净化水质的鱼类,禁止投肥投饵,让鱼儿在水中自行觅食,既净化水质、又增产增收 。周天喜告诉采访人员,“这种鱼的品质不亚于野生鱼,供不应求” 。
作为传统老渔场,来仪湖渔场也不甘落后 。看中市场对“生态鱼”的渴求,渔场投入160万元,建设了一个大型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过去臭气熏天的渔场变得清爽干净,渔场年产量达到1500吨 。“养殖环境更生态,鱼才能卖出好价格 。”盛可平说,“竭泽而渔,不如另辟蹊径 。”
【养殖|水清鱼丰,更添新滋味】【编辑:叶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