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凶手|高难度、高成本、高风险,“三高”的悬疑短剧走向何方?( 二 )


中小影视机构无法获得“入场券”?
投资高、效益低 , 难成大势
不管是IP化趋势增强 , 还是演员等主创班底强大 , 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作品质量 , 但制作费用与投资数额也成比例增长 。因此 , 在这份片单中 , 平台和头部影视机构成为主导 , 中小影视机构几乎无法获得入场券 。
首先从创作角度而言 , 首先来定义一下悬疑短剧 , 一般指的是以短小精悍的集数呈现完整的悬疑故事 。将创作难度大的悬疑题材与制作水准要求高的短剧进行结合 , 不仅创作难度成几何倍数增长 , 单集成本也愈加提高 , 导致商业效益相对较低 。哪怕是拥有如此广阔的市场需求 , 也不被业内看好 。
其次从商业角度来看 , 一是售卖模式限制 , 二是广告招商较难 。从以往的“单集价格X集数”到现在视频平台以作品评级、有效播放量加广告分账等不同算法的分账模式 , 似乎对悬疑短剧来讲都不处于优势地位 。
当作品集数体量小时 , 固定受众的观看时长就相对较小 , 同时也导致口碑发酵时间短、剧集长尾效应不明显 。而剧集集数短插入的广告时长有限 , 使得广告收益有限 。尤其是在精品化创作趋势之下 , 头部演员片酬、服化道的制作成本导致制作费用升高、投资加大 , 容易形成收支不平衡的循环 。
最后在审查方面 , 带有悬疑色彩的作品一直是审查重点 , 对于愈加针对现实痛点、剖析社会弊病和人性选择的悬疑短剧来说 , 更要加倍“小心” 。在较高的审查风险系数之下 , 还要在改编方面寻找平衡点 , 这对悬疑短剧的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 。
在这三方面因素作用之下 , 悬疑短剧在短时间内难成大势 。
谁是凶手|高难度、高成本、高风险,“三高”的悬疑短剧走向何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就没有“出头之日”吗?并不是 。体量小 , 意味着创作周期相对较短 , 制作机构的作品运转速度较快、资金回笼较快;关注度高 , 成为中生代演员“去油” , 新生代演员短时间磨炼演技的最优选择;剧集长尾效应差、广告收益差 , “爱优腾芒”已经开始形成“迷雾剧场”“悬疑剧场”“季风计划”等剧场厂牌进行打包招商 , 观众也对剧场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
由此可见 , 悬疑短剧虽有有“三高” , 但平台等制作机构已经对这片蓝海进行了深度的探索与挖掘 。至于后续表现如何、能否延续今年热度形成大势 , 还有待观察 。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 按实际播出为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