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宝二爷|背后的原理是什么?,BCH为什么一定要分叉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为:BCH为什么一定要分叉 , 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一、BTC、BCH、BSV诞生始末
2008年 , 中本聪发表了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 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 。 白皮书中构建了一个基于P2P网络传输的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系统 , 通过这个系统 , 我们可以实现全球的即时电子现金转移 , 解决了在互联网上产生、存储和传递交换价值问题 。 2009年1月3日 , 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 。 比特币最初仅仅在极客圈子流行 , 经过几年的发展 , 比特币逐步走入大众视野 , 用户群体不断扩大 , 币价也水涨船高 。
然而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 , 许多用户反映自己的交易被延后了许久才得以执行 。 经观察发现 , 这是因为当时比特币已经无法及时处理网络相关信息所导致的 。 比特币系统每10分钟向区块链添加一个块 , 然而在1MB区块大小的限制下 , 每一个块内可存储的交易十分有限 , 从而限制了整个交易的吞吐量 。 比特币网络开始出现拥堵、手续费过高、交易长时间无法打包等情况 。 当时比特币每秒大约可以处理4-7笔交易 , 如果跟全球支付网络Visa、美国运通或PayPal等相比的话 , Visa在2013年的圣诞季每秒需处理4.7笔交易 。 显然 , BTC当时的交易效率难以担负起现金支付的功能 。
2015年 , 在比特币社区中出现了扩容的声音 , 矿工支持扩大比特币的区块来增加交易容量 , 而以核心开发者Core为代表的小区块者们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主张用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的方式缓解比特币的拥堵问题 。 矿工 , 开发组 , 用户之间的博弈相对混乱 , 比特币社区围绕扩容问题争论了三年之久 , 社区矛盾逐渐无法调和 , 同时硬分叉的声音也愈演愈烈 。
最终在2017年8月1日 , 矿工在区块高度478558执行硬分叉 , 6小时后 , ViaBTC矿池成功挖出了第一个比特现金(BitcoinCash)的区块(nr478559) , 比特币社区自此一分为二 。 比特币现金承接了比特币的交易数据 , 但是删除了隔离见证 , 区块上限升级为8M(后升级为32M) , 致力于通过链上扩容的方式解决比特币系统中区块拥堵和手续费高等问题 , 随后按照比特币1:1的比例向比特币持有者分发BCH 。 为完善系统 , BCH每半年进行一次硬分叉 , 此后BCH历经几次升级 , 系统逐步走向稳定 , 市值进入加密资产前十 。
2018年4月 , BCH社区发布了中期发展路线图 , 表示将对BCH进行技术升级和完善 。 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扩容 , 将区块大小变为32MB(在5月份已经完成);一个是添加或重新激活几个比特币脚本操作码(op代码) , 以便让BCH网络拥有和以太坊一样的智能合约应用 , 从而扩展BCH的更多的应用 。
然而自称中本聪的澳洲科学家CW明确反对该计划 , 他认为比特币在0.1版本就建立了牢固的基石 , BCH需要做的仅仅是:1)扩大容量;2)锁定协议 , 并宣称要”彻底锁死比特币底层协议并扩容至128MB” 。 为此成立一个名叫Nchain的项目 , 并于2018年8月16日创建BSV节点客户端 , 扬言将在BCH协议上上实施名为BitcoinSatoshiVision(BSV)的分叉币 , 目标是恢复比特币原始协议 。
在两大阵营唇枪舌剑几轮交锋之后 , 矛盾再次到达了极致 , 无法协调 。 2018年11月16日BCH正式硬分叉为BCHABC和BCHSV 。 这次分叉导致了共识分裂 , 主流币种暴跌 。 此后 , BSV在2019年7月24日进行了“硬分叉” , 把区块大小从128MB提升到2GB , 高于其他任何的区块链项目 。 并且升级之后的数天时间里 , BSV链上成功挖出256MB大小的区块 , 刷新了公链挖出的最大区块世界纪录 。
区块链宝二爷|背后的原理是什么?,BCH为什么一定要分叉
文章图片
(BCH分叉时间线图)
至此 , 比特币阵营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