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月付利息年化最高达7.35%,民营银行借互联网平台高息揽存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之际 , 借助互联网引流获客成为民营银行突围的利器 。 不少民营银行推出的存款产品收益最高可达近5% , 部分平台为揽客在收益补贴上 , 有过之而无不及 , 其补贴的收益甚至达到了6% , 使得平台销售部分产品1个月年化收益率可达7%以上 。
此外 , 民营银行加大揽储的同时 , 传统商业银行线下揽储氛围显得冷清 。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有所下行 , 而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的大额存单利率已鲜见4%以上 。
同时 , 不少投资者无奈将存款“搬家” , 转向收益率更加“诱人”的保险产品或者基金产品 。
民营银行发力互联网金融引流产品
近日 , “金融1号院”对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梳理发现 , 多家民营银行储蓄存款出现在平台“新手推荐”、“热销榜”等显眼位置 , 颇受关注 。 为了吸引投资者 , 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加息券、新人红包、支付奖励金等活动 。
“金融1号院”浏览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发现 , “银行精选”栏目下绝大多数是民营银行的存款产品 。 大部分产品的收益率都超过4% , 起投金额最少仅有50元 , 而且期限灵活 , 与传统银行相比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 值得注意的是 , “金融1号院”发现 , 部分银行的产品在平台的补贴收益之后月付息年化利率达到了7%以上 。
例如 , 某互联网金融平台打造的一款30天存款产品 , 1000元起存 , 存款年利率为4.35% , 同时注明再叠加15天+6%的补贴收益率 , 按此计算 , 该款产品最终可获得年化7.35%的存款收益 。 而且持有期内可随时支取 , 按月付息 。
“金融1号院”发现部分民营银行推出的产品确实较有竞争力 。 除了一些基础福利是银行的“标配”之外 , 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推荐存款产品上可谓下足功夫 。 除了赠送收益助力券提高产品的收益之外 , 一部分银行也为客户准备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 例如奖励金贴、现金、积分、抽奖等 。
例如 , 在京东金融理财平台上 , 其中有一款存款产品利率为2.175% , 持满1年 , 前100天可获得6.675%的奖励收益 , 持有满100天不满1年 , 前100天也可获得4.85%的收益 。
“金融1号院”梳理发现 , 除了普通定期存款、大额存单之外 , 互联网平台上热推的基金、保险产品引起投资者关注 。 很多平台通过高收益以及产品的设计吸引投资者 。
例如 , 某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一类特殊的基金组合产品 。 其中一款产品止盈年化利率在8% , 持有时长360天 。 据产品说明介绍 , 该款产品按期发行 , 每期有固定的止盈年化收益率和建议持有时长;为避免市场短期波动导致的非理性赎回 , 设置冷静期 , 冷静期不触发止盈功能 , 冷静期结束后 , 达到止盈年化收益率会发送短信提醒 。
在利率下行背景下 , 为何民营银行还能推出高收益产品 。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讨部副调研员王丽娟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表示 ,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 , 民营银行网点较少 , 或有的互联网银行没有停业网点 , 只需线上渠道 , 并且知名度和认可度相对要低 。 因而 , 在负债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 , 存在存款收益来揽存的动力 。
【证券日报|月付利息年化最高达7.35%,民营银行借互联网平台高息揽存】商业银行线下揽储不积极
民营银行在高息揽储的同时 , 传统商业银行揽储却“淡定” 。 以往“送礼”、返现金券、抽奖的活动难觅踪影 。 部分银行还下调了存款利率 , 更多的银行均表示 , 理财产品和存款产品的利率只会越来越低 。
“金融1号院”了解到 , 各银行手机银行推出的特色存款产品最高在3%左右 , 而且起购金额较高 , 期限较长 , 一般在3年—5年 。 而普通的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给出的利率更低 , 1万元起购 , 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为1.95% , 二年期定存利率为2.52% , 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3% , 之前受储户青睐的大额存单利率也进行了下调 。
“金融1号院”走访的多家银行营业网点经理介绍称 , 目前银行的存款产品普遍下调 , 大额存单利率也下调 , 利率达4%的产品已经销声匿迹 , 最高利率也仅为3.9% , 而且额度有限 。
“金融1号院”通过调查发现 , 目前银行发行的1年期、2年期20万元的大额存单利率基本维持在2%左右 , 3年期20万大额存单利率基本维持在3%以上 。
以某股份制银行的一款大额存单为例 , 该产品从原来年化利率4%以上下调到3%以上 , 而且起购金额要求在25万元 。
“今年以来银行存款以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呈现下降趋势 , 过去‘高息揽储’的情况不复存在 , 监管也加强对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 。 ”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对“金融1号院”表示 。
“金融1号院”也注意到 , 部分银行支行网点冷冷清清,前来咨询购买存款产品的人也寥寥无几 。 “金融1号院”随机采访了部分投资者 , 不少投资者“吐槽”存款产品利息太低 。
“最近我有一笔存款产品到期 , 到期之后更倾向于购买基金、保险产品 , 收益相对要高一些 。 ”家住海淀区的一位投资者向“金融1号院”透露 , “银行销售人员近期也会主推客户投资基金与保险产品 。 ”
证券日报|月付利息年化最高达7.35%,民营银行借互联网平台高息揽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