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杨志想解暑为什么要喝“白酒”?( 二 )

《水浒传》中,杨志想解暑为什么要喝“白酒”?
电视剧《水浒传》截图 众水手分食御酒众好汉喝到掉了包的御酒 , 若不是宋江等人阻拦 , 差点想和钦差和火并:随即取过一副嵌宝金花钟 , 令裴宣取一瓶御酒 , 倾在银酒海内看时 , 却是村醪白酒 。 再将九瓶都打开倾在酒海内 , 却是一般的淡薄村醪 。 众人见了 , 尽都骇然 , 一个个都走下堂去了 。 鲁智深提着铁禅杖 , 高声叫骂:“入娘撮鸟 , 忒杀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来哄俺们吃!可以发现 , 书中其实已经指出“白酒”就是“村醪”“水酒” , 和御酒这种一听就高大上的好酒是不同的 , 一尝就尝出来了 。“白酒”对喝酒的好汉而言可能寡淡无味 , 就像今天的醪糟米酒 , 没听说过会喝醪糟喝醉的 。 炎热的夏天用它们来解暑也在情理之中 。 而把好汉们满心期待的御酒调包了 , 给换 上了“啤酒” , 不发脾气才怪 。还有第三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 , 也出现过这种酒:鲁智深观见那汉子挑担桶上来 , 坐在亭子上 , 看这汉子也来亭子上 , 歇下担桶 。 智深道:“兀那汉子 , 你那桶里甚么东西?”那汉子道:“好酒!”智深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和尚 , 你真个也是作耍?”智深道:“洒家和你耍甚么?”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 , 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 。 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 , 我们都被长老责罚 , 追了本钱 , 赶出屋去 。 我们现关着本寺的本钱 , 现住着本寺的屋宇 , 如何敢卖与你吃?”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智深道:“洒家也不杀你 , 只要问你买酒吃 。 ”那汉子见不是头 , 挑了担桶便走 。 智深赶下亭子来 , 双手拿住匾担 , 只一脚 , 交裆踢着 , 那汉子双手掩着 , 做一堆蹲在地下 , 半日起不得 。 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 , 地下拾起旋子 , 开了桶盖 , 只顾舀冷酒吃 。 无移时 , 两大桶酒吃了一桶 。《水浒传》中,杨志想解暑为什么要喝“白酒”?
新版《水浒传》截图中的鲁智深这里倒没有直接出现“白酒” , 只是鲁智深喝酒按桶来喝 , 实在令人惊叹 , 虽然不排除鲁智深酒量深似海的可能 , 但更有可能的 , 是因为这里的酒度数并不高 , 他才能喝那么多 。水浒中的好酒宋朝有度数低可解暑的水酒 , 应该也有那种越喝越热、度数比较高、容易醉的酒吧?它们在水浒传是什么酒呢?我们来看原著中的描述:洒家道:“客官 , 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 ”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 , 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 , 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 , 便醉了 , 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 。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 , 只吃三碗 , 便不再问 。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 , 如何不醉?”洒家道:“我这酒 , 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 , 醇浓好吃 , 少刻时便倒 。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武松走了一直 , 酒力发作 , 焦热起来 , 一只手提哨棒 , 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 , 踉踉跄跄 , 直奔过乱树林来 。 (《水浒传》第二十二回)这是《水浒传》中著名的武松打虎故事 。 按酒家的描述 , 他的村酒可比醇浓的老酒 , 还有个“透瓶香”的名字 , 结合武松后来的表现可知 , 这种和老酒差不多的酒具有容易醉、喝了发热等特点 , 比杨志喝的“白酒”更符合现代人对白酒的印象 , 所以 , “老酒”应该就是度数更高 , 制作水平更好的酒 。《水浒传》中,杨志想解暑为什么要喝“白酒”?
电视剧《水浒传》截图 武松吃酒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酒》中记载:“老酒 , 以麦曲酿酒 , 密封藏之可数年 。 ”宋朝的老酒指长期存放的黄酒 , 经过长时间窖藏后 , 由于发酵时间长 , 酒槽杂质基本沉淀或者吸收 , 且颜色上会出现变化 , 由原来的黄色变成微红色 。 这种老酒由于制作复杂 , 原材料要求较高 , 一般只会在城镇中出现 。 城镇的酿酒水平要比村子高出不少 , 虽然酒精度还是远不及蒸馏酒 , 但要高出村酒不少 。老酒同样在《水浒传》中出现了很多次 。 作为《水浒传》的核心人物 , 宋江曾多次品用老酒 , 同时 , 老酒的每一次出现都对剧情产生了重大影响 。 比如宋江“浔阳楼题反诗”的桥段 。宋江道:“要待两位客人 , 未见来 。 你且先取一尊好酒 , 果品肉食 , 只顾卖来 , 鱼便不要 。 ”酒保听了 , 便下楼去 。 少时 , 一托盘托上楼来 , 一樽蓝桥风月美酒 , 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不觉酒涌上来 , 潜然泪下 , 临风触目 , 感恨伤怀 。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 , 便唤酒保 , 索借笔砚来 , 起身观玩 , 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 。 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 , 再来经过 , 重看一番 , 以记岁月 , 想今日之苦 。 ”乘着酒兴 , 磨得墨浓 , 蘸得笔饱 , 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 , 长成亦有权谋 。 恰如猛虎卧荒邱 , 潜伏爪牙忍受 。 不幸刺文双颊 , 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仇雠 , 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写罢 , 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 , 不觉欢喜 , 自狂荡起来 , 手舞足蹈 , 又起笔来 , 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 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 , 飘蓬江海漫嗟吁 。 他时若遂凌云 , 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 , 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