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养成|从“闯海人”到科创板首富,“玻尿酸女王” 赵燕的海南往事( 二 )


1992年4月3日 , 海南举行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 , 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旅游者和客商 , 起到了“让世界了解海南 , 让海南走向世界” 。 赵燕抓住机遇 , 设计了应景的服装 , 赞助给椰子节流动礼节小姐穿 , 很快扩大了服装厂的影响力 , 还接到了专为政府出国代表团定制西服和职业装的任务 。 为完成任务 , 赵燕花了当时挣得的1/5的钱 , 引进了中国第一台立体剪裁西装的机器 。 此外 , 她还购置了一些住房、写字楼和土地 , 用于自住、办公和买卖 。
在同行四人中 , 赵燕春秋最小 , 又是独一一个女生 , 却被其他三个男生一齐推举为 “总经理” 。 在同伴看来 , 赵燕不仅善于出点子 , 还具有贸易头脑 , 不管是服装厂仍是买地的主意 , 都出自她的主意 。
回想自己当时的决议计划 , 赵燕笑称这实在很简朴 , “改革开放之后 , 政府部门多了不少出国进行对外访问或洽商的事项 , 政府对外的形象很重要 , 所以对同一且有设计的服装有很大的需求 。 买卖土地就更不用说了 , 政策搀扶中小企业起步 , 许多起步就从拥有土地开始 , 所以土地需求是势必存在 , 而且越来越大的 。 ”
随后事实证明 , 办服装厂和购买房产土地的主意都不错 。 服装厂每年能带来100万元的营收 , 而土地则在随后兴起的 “地产热”中获得了逾额增值 。 “整个海南岛的地产爆发了 , 原来我12万买的土地 , 一个礼拜一个价 , 所以那3块地 , 最贵的一块卖出去时大概一亩三百多万元 。 ”
那个时代 , 是把岁月慢慢编织一幅画 , 梦是蝴蝶的翅膀 , 年青是翱翔的天堂 。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每个人的砺砺一生 , 都在面对性别与春秋、生活与自己的锤问 。
1992年 , 公司盈利够分每人200万了 , 这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 。 赵燕离开大学助教工作岗位的时候 , 工资还不到100块钱 。 他们中有人想出国、有人想回上海 , 终极分道扬镳 。 赵燕独守海南 , 手头剩三块没交完款的土地 , 一个服装厂和一套屋子 , 以及不到18万元的现金 。
四人分开不到两个月 , 赵燕出了一次差 , 把工厂交给厂长和负责财务的副厂长看守 。 等她再回海南时 , 工厂已是人财两空 , 账上14万被转走 , 厂商和副厂长跑了 , 留给她的只有一张法院传票 。 原来 , 厂长趁赵燕不在时签了一个合同 , 没有定期交付 , 对方要求赵燕支付违约金 。 赵燕根本无力负担这笔钱 , 巨大的挫折差点将她一下子打回原形 。
幸运的是最后法院判断合同无效 , 赵燕的服装厂得以照常运转 。
撤离海南岛
每一次疯狂 , 都能辨认自己 。
1992年 , 是海南改革开放史上值得骄傲的一年 , 也是海南上演财富神话的一年 。 琼化纤、港澳实业、琼珠江等成为海内资本市场追逐的热门 。 华熙当时只在海南岛上发展 , 但已经是全国排名前30的房地产公司 。
一拨拨外地人在海南做房地产赚到了钱 , 之后很快就离开了 。 “那时候大家都不建房 , 只是一笔一笔地去倒卖地皮 , 谈项目的时候拉开包 , 拿出来都是项目的复印件 。 ”赵燕回忆 , “我就感觉这种事情比较危险 。 我觉得任何经济的发展 , 一定有它的规律 , 这样倒卖土地创造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看不到 。 我仍是比较理性的 , 到1993年我就撤出海南了 。 ”赵燕目光独到 , 正确预判海南房产泡沫 。
1992年下半年 , 潘石屹去海口市规划局查资料 , 吓了一大跳 。 海口市当年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50多平方米 , 北京人均也不外7平方米而已 。 当年8月 , “万通六正人”见好就收 , 撤离海南 。
海南演绎激情 , 也演绎疯狂 。 炒地皮、炒屋子 , 炒期货直接导致1993年海南“泡沫经济” 。 数据显示 , 1991年海南商品房价格才1400元一平方米 , 但两年后的1993年 , 价格达到顶峰 , 达到7500元一平方米 。
二次创业斩获颇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