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与考古之十五·陆绩怀橘( 二 )
从《三国志》到《二十四孝》 , 把一个本来是一个记载早慧儿童的故事 , 活生生地演绎成了传统美德故事 。这种演绎本质上是要给我们塑造一个孝敬父母的道德典范 。 可是 , 我的意见是 , 无论你的用心多么良苦 , 动机多么高尚 , 能量多么正面 , 但故事本身一定要合情合理 , 要经得起推敲 。“怀橘” , 我们知道是袁术文雅的说法 。 主人请你吃橘子 , 并没有请你带走橘子 。 如果你真想带些橘子回去给老妈吃 , 可以直接向主人请求 , 这个不丢人 。 不告而怀 , 那就是偷 , 这是常识;不管你偷了自己吃还是给老妈吃 , 都不改变偷的性质 , 这也是常识 。然而 , 这故事的奇妙之处是 , 当陆绩宣称是偷了回去给老妈吃的时候 , 一下子就变得正当了 。 他的全部理由是:橘子甜 , 老妈爱吃橘子 。 说的人理直气壮 , 写的人大加赞叹 , 读的人膜拜不已 , 事件的性质急转直下:小偷变成了榜样 , 盗窃案变成了道德示范现场 。中国文化就是这般的魔幻:只要目的正当 , 手段就可不择;只要占据道德制高点 , 歪门邪道都可以被赞美 。 我的疑问是:陆母见到橘子是否会盘问怎样来的?如果知道是儿子偷拿回来的 , 是否还吃得下去?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时候 , 我还看到了这么一段评价文字 , 附在那段查不到出处的文字之后 , 我同样没查到出处:情到真处 , 小节亦关至行 , 况六岁之儿 , 一橘不忘母乎 , 真千古美谈也 。 今人席间怀果 , 欲娱其儿 。 夫一样怀归 , 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 。 怀物与儿 , 识者贱之 , 怀物与亲 , 人皆敬之 。 奇哉陆郎 , 可以为法矣 。 文字同样很鄙陋 , 文言不文 , 不去说它 。 这段的意思是说 , 现在人们赴宴时都喜欢偷拿两个水果带回来给孩子吃 。 既然是偷拿回来 , 为什么不给自己的老爸老妈呢?带回来给孩子 , 有见识的人都会鄙视这种行为 , 如果带回来给父母 , 那就会人人敬仰了 。 唉呀 , 小陆绩真是奇葩啊 , 可以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典范啊!这简直是公然鼓动人人都要为道德而偷窃了 。 更奇葩的是 , 偷拿回来给儿女吃是不道德的 , 偷拿回来给父母吃就成了道德的了 , 这算什么逻辑?你可能要说 , 席上水果 , 席散时理所当然可以带走 , 哪能以偷窃论之呢?我不知道古人在这方面的规矩是什么 , 但文中并没有说“取”“带” , 而说的是“怀”——藏在怀里 。 理所当然可以带走的东西 , 用得着藏起来吗?我不认为在这个故事里 , 陆绩小小年纪 , 心术就很坏 , 即使他偷橘子是为了自己吃 。 自私自利 , 人的天性 , 搬出老妈做挡箭牌 , 也是自保本能使然 。 承认这点 , 我们才能够对陆绩的行为作出适当的评判 。 坏的是那些“道德从娃娃抓起”的大人们 , 他们活生生地把一个有趣的故事 , 演绎成了一个恶劣的故事 , 把儿童世界的真 , 演绎成了成人世界的伪 。最糟糕的是 , 这个故事还出现在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 。 它不是初中语文的正式课文 , 而是由于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选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 , “陆绩怀橘”因之成了扩展阅读篇目 。 在教辅资料中 , 可见到这个故事的阅读题 。 在阅读题中 , 都有一个问题:“怎样评价陆绩的行为?”我看到了一些标准答案:陆绩从小就知道孝敬母亲 , 顾念母亲 , 难能可贵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孝心要从小培养 。关心父母、爱护父母、既是责任与义务 , 也是高尚的道德 。看到这样的答案 , 我不由为我们的孩子捏了把汗 , 他们会不会不知不觉中受到强烈暗示:“为道德偷盗是正当的”?我不反对道德从娃娃抓起 , 但坚决反对这样反道德的道德教育 。 写到这里 , 我突然明白了 , 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是个不断涌现伪君子的民族 。
推荐阅读
- 夺命哈士奇|宝可梦旅途第45话:十五年的等待,小智终于获得了自己的路卡利欧
- 颜真卿真迹首次考古发现—历史重大发现背后的悲哀
- 重磅!陕西首次发现颜真卿书写墓志真迹!
- 娱乐大爆料|贺州学院第十五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 习近平|习近平将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
- 衡阳|十五年我们在一起|衡阳新闻网站15岁生日,听听他们怎么说……
- 关于刑事谅解书有很多常识性的误解
- 稍微懂一点美国民主常识,就知道拜登不可能作弊
- 顾晓军小说:失败了
- 赵世平的诗歌:花好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