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TO程立:没有双 11 的极限压强,许多创新不可能发生


|阿里CTO程立:没有双 11 的极限压强,许多创新不可能发生
本文插图

今年双 11 , 阿里练了什么?
今年天猫双 11「光棍节」变成了「双节棍」(2020 年双 11 代号 , 11 月 1 日至 3 日第一波 , 11 月 11 日第二波) 。 战线、周期比往年拉得更长 , 但令人意外的是 , 交易峰值不降反升 , 今年订单创建峰值高达 58.3 万笔/秒 。
从 2009 年第一届双 11 算起 , 双 11 已经走过十一个年头 。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 , 对双 11 的体感可能仍是大幅优惠 , 当然还有打开界面、浏览挑选商品、直播互动、付款、收货的全链路体验一年一年更好 。
但对阿里巴巴来说 , 双 11 越来越不像是个「市场活动」 , 给社会造了一个「节」之后 , 阿里巴巴搞双 11 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其实 , 每一年的双 11 就像阿里巴巴内部组织的大型「科技运动会」 , 过去很多新型业务、新技术为了迎战双 11 被迫生长、锻炼出来 , 并被迅速催熟 , 成为阿里巴巴未来的业务支柱 。 同时 , 每一次技术层面的迭代、升级 , 都将阿里巴巴推向全新的商业空间 , 这可能是双 11 的另外一面 。
双 11 期间 ,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与阿里巴巴 CTO 程立进行了一场访谈 , 双 11 背后不为人知的阿里巴巴视角 , 以及阿里巴巴对未来技术及商业走向的判断与设计 , 在访谈里逐渐浮出水面 。
以下为对话内容 , 经极客公园编辑、整理:
|阿里CTO程立:没有双 11 的极限压强,许多创新不可能发生
本文插图

阿里巴巴 CTO 程立(左)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右)对话
张鹏:为什么今年要搞成「双节棍」?
程立:主要是站在消费者体验的角度考虑 。 以前总要在那一天夜里去抢购 , 虽然很有过节的「仪式感」 , 但对大家来说时间太紧张 , 购物体验其实不够好 。
今年手淘界面进行了大幅度改版 , 我们强化了首页信息流推荐 , 这背后是阿里认知算法体系的大升级 , 除了能帮用户把兴趣点缩小至具体商品 , 还能帮用户发现更多有趣的信息 。 「双节棍」和 AI 技术的结合 , 主要是希望用户能有更多逛的感觉 。 另外 , 这次在很多淘宝天猫的直播中 , AI 支撑了许多主播与消费者互动聊天的场景 , 让用户有非常好的沉浸式体验 。 我们甚至复刻出一个虚拟主播 , 为消费者提供 24 小时服务 。
张鹏:每一年双 11 阿里都会有些自己看中的变化和突破 , 今年双 11 最令阿里巴巴兴奋的核心变化是什么?
程立:尽管今年我们准备了更高的峰值能力 , 但交易峰值不再是主要看点了 。 我觉得今年的看点主要在技术创新上 。 去年我们叫双 11 核心系统「全面上云」 , 今年双 11 是「云上」的第一年 , 今年的云和去年的云有很大不同 , 有些技术是第一次使用 。
可以理解为 , 去年商业侧的创新刚刚起步 , 规模不大 , 今年成为主流了 。 比如 , 在数字化供应链方面 , 我们开始支持线上线下新零售的真正融合 , 比如今年特别看重多层次履约的效果 , 也就是前端根据消费者需求 , 选择仓储物流发货的最优链路 , 将商品最快捷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
张鹏:去年是上云 , 今年是云上 , 怎么理解这件事?
程立:「云上」是指将阿里巴巴过去十一年 , 将双 11 场景中锻炼出来的技术 , 通过云这样的开放平台汇聚起来 , 不仅能够服务自己 , 还可以服务我们的合作伙伴、商家 。 云作为一个公共性的底座 , 使我们与商家之间协同不存在技术障碍 。
比如 , 今年菜鸟的核心系统全部在云上 , 云上的网络平台使之具备了日均 10 亿次包裹的处理能力 , 突破了物流行业的技术极限 。 菜鸟的 IoT 物联网设备从仓库到配置也全部部署在云上 , 让无人配送成为可能 。
再比如 , 数据中台成为云上开放的能力 , 阿里云数据中台提供的「全域数据中台解决方案」 , 可以帮助商家在线上及线下完成从数据到业务的充分融合 , 提升全域运营、新品创新、智能组货、供应链升级的整体效率 。 九阳就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将一款新品的 ROI(投资回报率)提升了 32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