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千年文明历史之反刍( 二 )
大禹治水正是舜帝时代这一连串的自觉求变 , 我们才走出了那场深重的远古劫难 。此后 , 大禹治水 , 更是多方改变松散的族群生存传统 , 多方求变 , 创造了族群合作制、自带衣食制、重点粮食蔬菜的集中种植制、工程安全护卫制等 。 社会协作制度的大面积创造 , 终于使远古治水获得了空前成功 。治水成功之后 , 大禹再度创立了常备军、贡赋制、井田制等国家基本框架 。 其后 , 大禹的儿子启 , 又再次求变 , 大胆颠覆了禅让制传统 , 诛杀了舜帝晚期已经明确的禹帝继承人伯益 , 镇压了古秦人族群、有扈氏族群的反抗 , 建立了夏王国 。从此 , 我们这个民族进入了国家时代 。在夏王国四百余年之后 , 商汤时代再次求变 , 扩展商人族群的商旅活动 , 将夏代以远古井田制为轴心的单一农耕社会 , 变为农、商、牧兼容并重的综合经济形态 。 同时 , 商人政权强化远古法制 , 跨越了简单粗朴的“禹刑” , 创造了“汤刑” , 并使之成为相对成熟的中国远古法典的根基 。 直到战国时代的变法运动 , “汤刑”的诸多条款仍然被当作依据采用 。殷商六百余年之后 , 周人革命 , 再次求变 , 创造性地建立了成熟而严密的联邦制国家政权 , 推动我们民族进入了新的国家时代 。 同时 , 周人大幅度改变了殷商王国的“刑(法)治” , 创造了新的国家统治方式——礼治 。 历史主义地看 , 尽管礼治(人治)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呈现出重大缺陷 , 但是 ,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 它无疑具有人类在国家时代第一次以道德评判方式规范社会活动的实验意义 。进入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 这种以求变精神开拓新的历史道路的创造精神 , 已经发展沉淀为我们民族自觉的生存发展经验 , 已经被鲜明地概括为“求变图存” “变法强国”的历史法则 。 这一历史法则 , 在战国时代被赋予了坚实的认识论根基—— “法后王”思想 。作为一种认识论 , “法后王”思想体系的基本点是:承认当世的实践需求 , 高于前代既定的经验与传统;以此认识主张国家行为与社会生活方式 , 要立足于当世实践的变化而变化;要依据当世的社会历史需求 , 积极追求国家制度的变革 , 并且积极推动新的生存方式的实现与确立 。这就是说 , 从战国时代开始 , 我们的文明体系中已经自觉地牢固确立起了立足于当时实践的求变精神 。 尽管 , 那个时代也有相对强大的以复古政治主张为根基的保守主义理论体系 , 但是 , 他们只是作为文明体系中的平衡因素而存在 , 对当时居于绝对主流的自觉求变精神 , 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上的遏制作用 。 如果没有这种三千年以来一直居于历史基本面的创新求变精神 , 秦帝国统一中国之后敢于将目光越过所有的先代圣王旧制 , 全力创造出一套全新体系的统一文明 , 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同期的西方古罗马时代 , 就没有产生这种自觉的文明创新意识 。 从生存经验的意义上看 , 此前三千年的西方世界 , 没有沉淀出破除历史传统的求变精神 。 他们可以以武力统合广阔的疆域 , 但是 , 他们难以超越古老的既定的历史传统 。秦帝国的灾变峡谷之后 , 我们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 在两千多年的地平线状态之后 , 我们的文明生命状态与西方世界的文明生命状态 , 恰恰发生了两千多年前的位置颠倒 。这一历史现象 , 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与总结 。(2)第二基本经验:面对外部欺凌侵略 , 坚持强力反弹 , 有限扩张的原则民族文明的生存底线 , 是对外来侵略的抵御能力 。 就其实质而言 , 这种抵御能力就是战争能力在当时所达到的实际水准 , 以及战略掌控所达到的自觉程度 。 战争能力低下 , 战略掌控盲目 , 或迟或早这种文明形态都会灭亡 。 这是我们在此前三千余年获得的最为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 。 这一经验概括为文明生存拓展的最高战略 , 就是两个互为关联的基本原则:一是强力反弹 , 一是有限扩张 。强力反弹——面对强敌威胁欺凌 , 敢于展开坚决而强大的反击 。有限扩张——战胜之后的实际扩张 , 能够限定在可掌控的地域范围之内 。此前三千余年的历史证明 , 华夏民族的这种御敌经验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 从进入国家文明时代开始 , 我们这个民族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战争水准 。 这种战争水准具体地表现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一 , 战争实践中大规模战役的组织能力;其二 , 对战争与军事领域的理论总结能力;其三 , 国家把握战争进程的战略掌控能力 。首先 , 战争实践中的战役组织能力 , 是一个民族的战争水准最实际的衡量线 。可以说 , 战役组织能力的高下 , 其核心指标是用兵规模 。 在商周两代 , 我们的战争实践中就已经开始出现数以十万计的用兵规模了 。 武王联合伐纣的兵力在十万之上 , 纣王紧急征发的兵力则有数十万之多 。 进入战国时代 , 则单方一次用兵规模超过五十万 , 双方在一次战役中投入兵力超过一百万规模的特大战役 , 就有六次之多 。 如此庞大的军队 , 如此辽阔的战场 , 其所涉及的国家调度、战略架构、战役组织、作战方式、各部配合、兵器配置、后勤输送、战场救治等方面 , 绝非寻常的战役组织能力所能达到的 。 可以说 , 同时代世界其他任何地区的国家与民族 , 对于这样的战争规模 , 在当时是连想也不敢想的 。其次 , 对战争的理论总结能力 , 是一个民族战争经验值的衡量线 。中国是世界古典时代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 , 而中国古典兵书的绝大部分 , 都产生于此前三千年 。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 对战争与军事的研究总结 , 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学问领域 , 这就是威名赫赫的“兵家” 。 在后世编纂的《武经七书》中 , 有五部是前三千年产生的兵学著作 。 这就是——《六韬》作者吕尚 , 即西周初期的姜太公《孙子兵法》 作者孙武 , 春秋时代的齐国名士《吴子兵法》 作者吴起 , 战国初期卫国名士《司马法》作者司马穰苴 , 春秋时代齐国司马《尉缭子》作者尉缭 , 战国时代秦国国尉这一时代已经确认的被焚毁的兵法著作 , 还有战国时代魏国名将信陵君的《信陵君兵法》;失传而在当代重见天日的 , 有战国时代齐国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孙膑兵法》 。 所有这些兵学著作 , 都是那个时代对战争实践的深刻总结 。
推荐阅读
- 【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党项族与西夏王朝2
- 漫谈历史|原本生活无忧的她,于无意间撑起了87个孩子的天,后来怎么样了?
- 戏说健康|时光机 | “硬核”的科研设备、“跨界”的教师团队……在这所170年历史的学校里,碰撞出火花!
- 钱学森图书馆|亲近本土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上海陕西四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声有色
- 文明校园|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文明的力量)
- 从奇才到逐臣:被贬谪的柳宗元的一生
- 历史学者张宏杰:清朝85%的京官做官都赔钱
- 颜真卿真迹首次考古发现—历史重大发现背后的悲哀
- 西红柿|最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别再自己费劲收拾整顿了!
- 美国历史上不承认选举结果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