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古体诗为何消亡?
本文图片
有朋友问:古体诗为何消亡?
五言律诗 , 七言律诗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 极光璀璨 。 可为何到了近几十年却变得老态龙钟 , 极近消亡?
前面是主问题 , 引用内容是问题补充 。
这个问题的认知本身就有错误 。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不是古体诗 。
中国古诗 , 或者称之为“旧体诗”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 。 近体诗遵守平仄格律 , 古体诗不遵守 。 而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属于唐朝才兴起盛行的格律诗体 , 我们称之为近体诗 , 而且到如今也就一千三百年左右 , 数千年的讲法是完全混淆了这个概念 。 如果从《诗经》或者更早的《弹歌》这类古体诗算起 , 到也确实二千来年了 。
所以题主到底是问格律诗呢 , 还是两千年左右的中国古诗(包括格律诗)呢?
因为这两者虽然都在往消亡的路子上走 , 但是原因和状况各有不同 。
本文图片
近体诗
近体诗的走向消亡的原因 , 是平仄格律、平水韵与新韵区别等引起的诗歌创作难点让人望而止步 。 国家又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因为对现实生活意义不大) , 全靠爱好者们自学摸索 , 自然路子越走越窄 。
虽然有人在努力传承 , 但是语音的变迁 , 本身的格律限制 , 教育的缺失 , 让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比如没有近体诗、古体诗概念) , 这条路子除了在有共同爱好的圈子里面 , 在其他时候都是举步维艰 。
别人一句话:学这个有什么用?就让我们无法回答 。
因为确实没有什么用 。 这个东西就是无用之学 , 顶多用来装装文化逼 。
近体诗的消亡是以一个可见的趋势正在进行中 。
本文图片
古体诗
古体诗的定义其实也发生了改变 。 原本是唐朝人为了区别近体诗而对唐前诗范畴的命名 。 实际上古体诗过了唐宋就已经消亡了 , 承接了这个名号的古体诗虽然在整体上不遵守平仄格律 , 如长短句、转韵、仄声韵之类的 , 但是一般单句都不会离开平仄规则 , 因为平仄概念在出现之后就像我们今天的汉语拼音一样成为了古人的启蒙学科 。
遵守平仄音律的古体诗 , 我们称之为“律古” 。
而到了今天 , 乐坛流行的“汉文化”、“古风”其实不过是古词的堆砌 , 我们回不到律古的宋元明清 , 更回不到拙古的汉唐 。 所以现在的古风实际上是“伪古” , 看上去满眼古词 , 内里全是现代的精致思维模式 。
古体诗其实早已消亡 , 而近体诗因为有相应的游戏规则 , 虽然内涵也非唐非宋 , 但是我们至少还能照葫芦画瓢——虽然不是那个葫芦出品 ,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称之为瓢 。 近体诗就在新旧韵之中苟延残喘 。
本文图片
早就注定
其实古诗消亡之路是在民国时期的汉字白话之后就注定了的 。 我们现在用的普通话是白话系统 , 而古诗是在文言系统之上的精炼作品 。 我们用白话文的底子去传承文言文的精髓 , 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 。
顶多也就是那些教授、专家、兴趣爱好者还在研究 , 而这些人相对于使用普通话、写现代诗、唱流行歌的人来说 , 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
当一种文化形式失去了大众流行的基础 , 面临的唯一出路就是博物馆 。
混到博物馆 , 不就是消亡了?
再多的努力 , 也不过就是回光返照 。 你看看“诗词大会”等等各种节目 , 火了之后又怎么样了呢?还不是各回各家 , 各找各妈?
写古诗?又有几个通过这些节目会了的?
【诗经|古体诗为何消亡?】
本文图片
推荐阅读
- 油菜|油菜在《诗经》里名叫“葑”,现在的油菜花是“葑”之花吗?
- 湘味组诗!
- 诗经|古今文人墨客咏牛,相当“牛”
- 陈数|佘诗曼和陈数都四十多了,保养的都太好,分不出谁年纪更大
- 鹿鼎记|史诗级扑街,张一山版《鹿鼎记》不冤
- 汪伦|诗仙李白是如何被朋友汪伦“骗”去做客的?李白后来是怎么去世的
- 俩人|杨幂刘诗诗闺蜜和好?久违同框亲密说笑,颜值和当年比不减半分
- 不到十五万就能买的“瓦罐”车,你所羡慕的诗意人生缺它不可!
- 这么美的刘诗雯你见过吗?自称参加婚礼专业户,将与丁宁携手复出
- 杨幂|爷青回!杨幂刘诗诗同框坐一张凳子,还与陈伟霆热聊关系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