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远|碑帖专家陈根远:考古出土颜真卿38岁书法,真是百年一遇
_原题是:碑帖专家陈根远:考古出土颜真卿38岁书法 , 真是百年一遇
11月13日上午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目前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所书墓志 , 这对于研究颜真卿本人及我国中古时代书法艺术意义极大 。 澎湃新闻获悉 , 在发掘的唐代元氏家族墓葬中 , 元大谦之妻罗婉顺墓志书者为颜真卿 , 文内颜真卿自署长安县尉 。 罗婉顺卒于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四月 ,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三月与丈夫合葬 。 据颜真卿年表 , 天宝五年颜真卿由醴泉县尉升任长安县尉 , 与史载相合 。 从此墓志看 , 相比颜真卿代表时期的丰腴雄浑 , 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 , 38岁时的颜真卿书风少了些雄浑 , 却多了些清瘦秀逸 。
就此事 , 澎湃新闻采访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碑帖专家陈根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次出土的墓志
【陈根远|碑帖专家陈根远:考古出土颜真卿38岁书法,真是百年一遇】澎湃新闻: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这次出土的颜真卿墓志的基本情况和它的出土价值 。
陈根远:这个墓志是今年9月初由陕西考古院咸阳考古工作队挖掘的 , 张杨老师和许卫红老师他们挖掘了这个元氏家族墓 , 其中有元大谦和他的妻子罗氏的墓志出土 , 这个《罗氏墓志》是颜真卿38岁任长安县尉时候的作品 。 这是存今十几个颜真卿碑版中 , 唯一一个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碑刻 。
大概在30多年前 , 我们对颜真卿早年的书法还不了解 , 那个时候我们能看到的颜真卿最早的碑石是他44岁所写《多宝塔感应碑》 , 但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 , 洛阳又出了颜真卿33岁写的《王琳墓志》和41岁写的《郭虚己墓志》 。 前者是流散到市面上的 , 另一个《郭虚己墓志》是砖瓦厂挖土的时候挖出来的 。 像《王琳墓志》还有两个版本 , 以至于学者都还有所怀疑 , 这两个中恐怕有一个是伪的 。 而《罗氏墓志》是科学挖掘的 。 这三个总体说来给我们勾勒出了颜真卿早年书法的样貌 。
书法史上的大师颜真卿 , 他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还在一个博采众长 , 向初唐诸家学习 , 向民间书法学习的一个过程中 , 所以资料特别可贵 。 就陕西而言 , 这也是100年来第一次出土颜真卿的碑版 , 以后的100年 , 还有没有可能再出颜真卿的东西真的不好说 , 但说此颜真卿书丹墓志百年一遇也不夸张 。
澎湃新闻:这个墓志具体是如何被发现的?在判定是否是颜真卿真迹时是否遇到了困难?
陈根远:陕西考古院的张杨、许卫红老师他们在咸阳地区做考古发掘的时候 , 发掘了三个元氏家族墓 。 颜真卿书丹的这个墓志不大 , 大概50多厘米见方 , 但是保存状况极为完好 。 在是否颜真卿真迹判定上没有遇到困难 , 因为它是科学的考古发掘 , 上面明确地写着颜真卿书 。 对照我们看到的《王琳墓志》 , 它没有问题 。 另外两个墓志都不是考古科学发掘的 , 虽然我们也非常珍视它们的价值 , 它们也没有问题 , 但是总是有一点缺憾 。 能像《罗氏墓志》这样被科学考古发掘的太少了 , 实在是一种奢求 。
澎湃新闻:这一时期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还没定型 , 他在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是怎样的 , 和前后期相比有什么样的不同吗?
陈根远:颜真卿实际上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 , 他26岁就中了进士 。 应该说他是学识、学位都很高 , 但是他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 , 还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中 , 还保留着初唐书风的影响 。 比如说初唐以来楷书的这种清秀典雅的感觉 , 《罗氏墓志》就是这样 , 但结字已经有了后来“颜体”开张、环抱的端倪 。 他进入五十岁以后 , 绝去姿媚 , 转为追求雄强 , 追求阳刚 , 追求厚朴 , 才形成了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的颜体 , 也就是说《罗氏墓志》是他的早年作品 , 颜体的风格还没有形成 。 这就为我们了解颜真卿书法的成长 , 以及他如何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师 , 开启唐人自己书法风貌的序幕 , 都提供了特别珍贵的科学的资料 。
澎湃新闻:颜真卿和墓主家是什么样的关系?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为别人书丹墓志?
陈根远:首先他们应该是认识的 , 当时他们同居长安城 , 两家相去不远 。 元大谦和罗婉顺都是贵族 , 当时像颜真卿这样的优秀书家 , 虽然名还不是特别大 , 但是肯定也有一定的名声 , 贵族之家肯定就是要请比较优秀的书法家给家人书丹墓志 。
现在只看到了三个颜真卿出土的墓志 , 一个是33岁写的《王琳墓志》 , 洛阳出土的 , 一个是38岁时颜真卿在长安县尉 , 就是长安公安局局长的位置上 , 书《罗氏墓志》 , 一个是41岁写的《郭虚己墓志》 , 也在洛阳 , 也就是现在只有三个颜真卿写的墓志 。 颜真卿存世的碑版大概有十几个 , 其他还有碑石、摩崖、经幢等形式 。 当然还有一个墨迹就是《祭侄文稿》 , 这是号称“天下第二行书” 。
文章图片
颜真卿《颜勤礼碑》局部拓片
澎湃新闻:相传颜真卿是直接写在碑上 , 然后刻工再刻的?碑刻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还原颜真卿的书法?
陈根远:过去因为墓志有大有小 , 边长三十几厘米、四十几厘米、八十几厘米都有 , 一米就算是非常大的了 。 一般墓志上也经常都打有界格 , 所以人们就想象书法家一定是直接写在界格里面 , 其实不是这样 。 大几百字的墓志 , 要写到五十几厘米边长的墓志上 , 它要专门的设计 , 因为要换行 , 还要空格 , 这个是很麻烦的 。 过去应该是写到纸上 , 然后过到石头上 。 纸上肯定是打格 , 因为它是计算过的 。 到了石头上 , 有时候为了显现的工整也把格子都弄上去了 。
可是她的丈夫元大谦的墓志也是非常的工整 , 横竖成列 , 但是没有界格 。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明不可能是直接在石头上写的 , 他是上石头刻了以后 , 没有再把界格画上去 , 所以罗婉顺的墓志和她的丈夫元大谦的墓志 , 更是很好地回答了我们中国古代墓志或者说唐代墓志 , 是直接书丹的 , 还是写到纸上再过到石头上这个问题 。
我们还看到唐代的一个臧怀亮的墓志 , 他那个墓志就写到倒数第二行的时候漏了一个字 , 然后在漏字的地方用小字注释了这个字 , 之后又在旁边写了一个一样大小的字 。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说明一定是在纸上先书丹的 , 不是直接写在石头上的 。 这至少是绝大多数的情况 。
古代历来最优秀的刻工是有赞扬和推崇的 。 比如说给褚遂良刻碑的万文胜 , 比如说给颜真卿刻碑的史华 , 给柳公权刻碑的邵建初、邵建和 。 正是因为他们刻工很精湛 , 能够体会到要刻在碑文的书家的意思 , 所以他们成为优秀的刻工 。 所以最好的碑刻是写得也很好 , 刻得也很好 。 这也说明有些碑可能是写得很好 , 但是刻得不太好 , 这也减损了书法家的艺术水平 。 至于那种写得不好 , 刻得也不好的 , 当然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书法的范本 。
澎湃新闻:为什么颜真卿在我国书法界的地位这么高?
陈根远:颜真卿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颜体 , 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我觉得成熟的颜体 , 风壮淳厚 , 含蓄又充满力量 , 这是儒家最推崇的精神 。 儒家就不太推崇那种剑拔弩张 , 筋骨外露风格 。 颜真卿因为他书法美学的底蕴深契儒家思想 , 而且它的这种美是一种阳刚正大 , 这是最高的美的境界 , 也是儒家最推崇的精神 , 所以他能够成为“亚圣” 。
另外一个从技术层面上来说 , 一般说来楷书家的知名度特别高 , 因为你可能只练了三个月 , 大人让你练 , 你都练的是颜体、柳体、欧体 , 所以楷书家特别容易出名 。 但书法艺术的高妙可能更多的存在于行草书中 , 变化万端 , 云烟满纸 。 而在中国书法史上像颜真卿这样楷书达到了最一流的高度 , 行书也达到了最一流的高度 , 太少了太少了 。 王羲之有楷书的作品 , 但是王羲之的哪个楷书作品妇孺皆知?没有 。 但是颜真卿有 。 颜真卿的楷书就不用说了 ,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都是“天下第二行书” 。 而且他完全开创了唐人自己的风貌 。
澎湃新闻:这个墓志今后会保存在哪里?
陈根远:这我就不知道了 。 我相信这次出土会引发新一轮的颜真卿书法研究的热潮和关注 , 因为这个资料很科学 。
文章图片
《藏在碑林里的国宝》由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网红”讲解员杨烨共同创作 , 讲述了碑林所藏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 , 带领读者穿越时光、追溯中华文明及书法艺术的源头活水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疫苗|西安确诊病例系接种疫苗后感染,专家:不必怀疑疫苗
- 接种疫苗|专家:接种疫苗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中国疾控中心|何时能建立免疫屏障,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回应
- 溯源|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刻不容缓,中方专家释放大量信息,法国遇大麻烦
- 地球|发生了什么?日美专家透露不好消息,地球或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多学科专家精准施治罕见早产儿重度喉软骨软化
- 糖尿病|糖尿病可以“治”好吗?专家告诉您答案
- 疫苗|接种新冠疫苗后,多长时间才能接种其他疫苗?中疾控专家给出解答
- 疫苗|全球著名疫苗专家保茨博士呼吁:立即停止大规模疫苗接种
- 疫苗|全球知名疫苗专家呼吁:立即停止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