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贷”:生活在借贷中的普通年轻人( 三 )

千禧一“贷”:生活在借贷中的普通年轻人
从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起 , 80后和90后这两代人就多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开始在高歌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生活 。 在他们的童年时期 , 这一代人会被称为“小皇帝”或“小太阳”来象征受到的过多关注和宠爱 。美国人类学学者冯文曾在《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对独生子女亲子关系作出过这样的解释 , 不同于多子家庭中孩子们要靠相互竞争赢得父母偏爱的处境 , 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不用面对家庭资源的竞争 , 且“作为父母所有爱心、投资和希望的唯一焦点 , 独生子女具有巨大的权力 。 有时 , 父母甚至还要争夺独生子女的喜爱” 。而当独生子女一代长大成人后再回看当时的备受宠爱 , 那种凝聚着“唯一”的关怀、宠爱和投资 , 享有如此大家庭资源投入的他们 , 往往也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关系控制和回报期待 , 而现实并不总能正向增长 , 反而是越来越残酷的 。现如今 , 搜“被网贷毁掉的年轻人”标题 , 能出现几十条内容大致相同的描述网贷危害性的文章 。 这些文章抨击年轻人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过分膨胀的虚荣心 , 仿佛年轻人最大的危害源头就是年轻人自己 。按照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的理论 , 即在以丰盛和消费为特征的当代社会 , “物”的意义已经不在限于曾经的 , 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特征 , 而更多的拥有符号的一般性特征 。 人们在消费物品时 , 实质上也是在消费符号所具有的意义 , 同时一次进行自我的界定和群体的认同 。比起谴责年轻人 , 更值得寻味的是 , 这一代年轻人不惜冒着“被毁掉”的风险 , 也要靠借贷来消费的符号意义 , 究竟是什么?那些消费主义和虚荣心所指向的世界意味着什么? 某程度上 , 那可能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自童年时期就被许诺给予的东西 。 成长于高增长年代 , 我们被许诺了所有蓬勃和美好 , 我们被告知只要在某条象征向上的的阶梯努力攀爬 , 终将会到底一个美好未来 , 在那里 , 我们总是会尽可能轻易拿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 。 努力的回报看起来如此确切 , 以至于举整个家庭之力作出牺牲也在所不惜 。 若干年后 , 图景发生了变化 , 压力从社会传达到产业、传到达家庭 , 再传达到个体 , 形成了亲子关系中某种底层的紧张 , 为每一个年轻人超前消费和借贷的故事埋下种子 。千禧一“贷”:生活在借贷中的普通年轻人
电影《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剧照今年双十一到来前 , 张叁已经还清了所有网贷 , 虽然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暂时向朋友借来的 , 但她不用再背负不断变高的利息 , 也不会再有新的借款 , 甚至连花呗她也彻底关掉了 。 她本来打算在双十一时买下近两千的护肤品 , 但仔细算算发现真实优惠力度并不大 , 于是作罢 。现在的她有了理财和定期存钱的计划 , 她的目标是先存够10万 。 今年有一个朋友裸辞后却显得一点都不焦虑 , 她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那个朋友有10万的存款 。 10万不多 , 也干不了什么大事 , 但多少是个安全感的体现 , 似乎有10万以后就可以对不喜欢的工作和生活说再见了 。Abby 说自己是在疫情期间“因祸得福”了 。 疫情期间她无法像过往一样出国旅游 , 很多以往的日常开支也都省了下来 。 而也是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间 , 她也终于把所有的信用卡都还完了 。 双十一她只准备囤点猫粮 , 做了一个支出不高的医美项目 , 主要还是为了取悦自己 。 而这些的前提都是 , 她存了钱 , 且这些消费后储蓄卡里也仍有结余 。对于未来具体的理财情况她还没有太多考虑 , 也不考虑买房和其他的事情 , 因为那也意味着安定下来 。 但就现在的自己来说 , 她甚至不确定未来会不会在北京继续工作 , Abby 笑说“万一以后我是和外国人结婚了呢?真的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 , 等八字有一撇了再规划也不迟” 。绿子的债务情况则暂时还没有改善 , 除了每个月想办法还款 , 她暂时也没有其他计划 。 采访在11月初 , 她说不准自己双十一会买什么 , 有可能会买顶帽子 。 她暂时还没有任何理财计划 , 但也说其实想过买房 。 “谁不想有个房子 , 但你知道我喜欢哪里的房子吗?”绿子指了指北京 CBD 方向 , 说了一个她之前曾经去过的高级楼盘名 , 那里的二手房现在均价12万一平 。(文中绿子、Abby 和张叁均为化名)来源:北方公园NorthPark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