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类消费|“双11”,服务消费走俏( 三 )


微观层面看 , 线上购买服务 , 如何高效、可靠地完成“使用到付款”的消费行为全过程 , 是线上服务消费市场买卖双方面临的课题 。
以“随心”类产品为例 , 一些消费者表示 , “随心”类产品在兑现时可能面临服务提供商预先设置的条条框框 , 影响消费体验 。“就拿各航司的‘随心飞’产品来说吧 , 买的时候想得挺美 , 实际上在班次、退改签等方面有一定限制 , 用起来并不完全‘随心’ 。”石方说 。
“未来还会涌现更多这类市场细分产品 , 这是商家差异化价格策略的体现 。对此 , 消费者应该对产品服务内容和限制条件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 , 避免盲目消费、冲动消费 。市场监管机构也应注意‘随心’类产品是否有悖公平竞争原则 , 是否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宣传等 , 并针对相关违法违规现象及时进行监督和查处 。”赵萍说 。
宏观层面看 , 与线下市场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各占据“半壁江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线上市场服务消费表现还不够抢眼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 近年来中国线上经济快速发展 , 其中实物消费网上销售是相对的“长板” , 而服务消费网上销售仍是相对的“短板” , 其占比不到20% , 仍有较大拓展和提升空间 。
专家指出 , 当前线上服务消费市场整体上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 。“线上服务消费市场需求巨大 , 但由于供给能力不足 , 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 供给端在规模、质量和结构等方面还难以与需求相匹配 。”赵萍指出 , 在服务消费领域 , 过度收取预付款等长期问题仍然在线上服务消费市场影响着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 这一市场增长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
未来 , 如何促进线上服务消费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赵萍认为 , 今年中国商品消费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 进入上行通道 , 增速逐月提升 , 但是服务消费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疫情对服务消费的冲击影响比商品消费更深、更持久 , 促进线上服务消费增长对于缓解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 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服务业发展 , 持续恢复服务供给能力 。
“一方面 , 应出台更多扩大服务业开放的相关举措 , 充分引入技术、资金、管理等优质资源 , 提升服务业线上供给能力;另一方面 , 应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建设 , 加快服务类产品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 使消费者有底气在线上服务消费领域放心消费、大胆消费 。监管部门应对违规行为和产品及时查处 , 促进公平竞争 , 保证消费者知情权 , 使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赵萍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