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张謇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习近平|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张謇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文章图片

11月12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 , 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 , 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 。 三个多月前 , 总书记曾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谈起张謇 , 称赞他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 三个月后 , 总书记又实地了解张謇的事迹 。 这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总书记为何如此关注?他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的《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 , 我们一起来听张謇的故事 。

△点击收听本期《鉴往知来 ,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音频
状元办厂 , 实业救国赤子心
张謇 , 我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 1853年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 , 祖上几代都是以农商为生 。 为了改变家庭命运 , 张謇从小被送入私塾学习 , 父亲希望他走出一条由读书进入仕途的道路 。 1894年 , 41岁的张謇终于高中状元 , 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
习近平|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张謇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文章图片

△位于南通博物苑的濠南别业是张謇先生的故居 , 建于1914年 , 主楼是英式建筑 。 (总台央视采访人员彭汉明拍摄)
正是在这一年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 后来 ,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张謇在日记中沉痛写到:几罄中国之膏血 , 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 , 张謇认为 , 只有发展民族工业 , 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外国资本的侵入 。 中国士大夫一向耻于经商 , 状元办厂在当时更是新鲜事 。 但张謇毅然放弃功名仕途 , 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 。 他这样表明心志: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 , 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
习近平|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张謇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文章图片

△大生纱厂钟楼是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 (总台央视采访人员杨新禹拍摄)
爱国、救国、报国 , 是张謇一生的追求 , 此后的兴实业、办教育、做公益 , 都是根源于此 。
企业营销无国界 , 企业家有祖国 。 今年7月21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了五点希望 , 第一就是要增强爱国情怀 。 他说: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 。 从清末民初的张謇 , 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 , 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 , 等等 , 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
利于国者爱之 , 害于国者恶之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 , 对不同人群谈到爱国 。 总书记说:爱国 , 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 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
大兴实业 , 办好一流企业
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爱国的标准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说: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 , 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 。 看过张謇的故事就会发现 , 他正是这方面的榜样 。
在立志从商之后 , 张謇仔细研究了光绪、宣统两朝各年海关贸易册 。 他发现 , 中国输入的最大宗商品是棉纺织品和钢铁 。 他意识到 , 棉纺织业关系人民生活 , 制铁事业关系国家生存 , 发展棉、铁两业 , 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 , 于是他大力倡导并践行棉铁主义 。
1895年 , 张謇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 , 选址唐家闸创办了大生纱厂 。 大生二字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 , 这寄托了张謇的理想——天地间最大的政治是国计民生 。
习近平|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张謇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文章图片

△张謇先生雕像(总台央视采访人员段德文拍摄)
白手起家的张謇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 。 开工一年后 , 大生纱厂就获得2.6万两白银的净利润 。 此后 , 大生的规模不断扩大 , 先后建成四个纱厂 ,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 。 张謇还投资或参股设立了榨油厂、肥皂厂、冶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 , 构建了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 , 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产业 , 不仅将南通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 , 也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
经历一百多年的商海沉浮 , 大生纱厂已经发展为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 至今仍在原址进行生产经营 。 纺织产业始终是大生的根与魂 。
习近平|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张謇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文章图片

△这是大生纺纱车间的细纱工序(总台央视采访人员杨新禹拍摄)
实体经济是国之命脉 , 是民生之本 。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 , 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实体经济 , 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 , 这是本分 。 对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 习近平曾经这样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 , 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