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工程,叫 “任性工程”

几年前 , 湖北省荆州市建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关公义园” , 主体建筑是一座20层楼高、5000余吨的世界“最大”“最重”“最高”的关公雕像 。 然而开园4年来 , “关公义园”一直惨淡经营 , 游客寥寥 。 前不久 , 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巨型关公雕像项目进行了调查并发布通报 , 指出该雕像违反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 , 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 并提出了整改要求 。长期以来 , 人们将一些领导干部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 , 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吸引眼球却没有实用价值的工程 , 称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笔者以为 , 这种称谓并不准确 。 从动机上讲 , 官员试图通过某些工程来突显个人的政绩 , 提升个人或者地方的形象 , 并无可非议 。 但有道是 , 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 , 也可以永远欺骗部分人 , 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 决策者不傻 , 他们不会天真地认为 , 在民智大开、信息畅通的今天 , 那些劳民伤财的工程 , 会被上级领导和广大民众视为政绩 。 因此 , 笔者敢大胆推测 , 他们搞这类的工程 , 并非为了政绩或者形象 , 而是出于一己之偏好 。 也就是说 , 他们在决定上这些工程的时候 , 就没有想过将其作为政绩来获取晋升的资本 , 更没考虑过纳税人是否乐于支付这笔费用 , 工程竣工后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 等等 。 他们搞这样的工程 , 仅仅是因为他们个人喜欢 , 而手中又恰好有不受制约的权力 。 因此 , 准确地说 , 这类工程应该叫做“长官意志工程” , 或“权力任性工程”!有关部门不妨就这类工程的决策过程做个调查:工程在上马之前 , 有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是否充分征求过专家学者和广大干部群体的意见?支持者和反对者各占多大比例?双方是否经过充分而激烈的争论?最后又是如何拍板定案的……有这么一个段子: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 既讲节约又讲效果; 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 , 只讲节约不讲效果; 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 不讲节约只讲效果; 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 , 不讲节约不讲效果 。 “任性工程” , 就属于“ 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 当然是只考虑个人喜好 , 而无视成本和社会效益了 。实现中 , 类似关公雕像这种显性的“任性工程”并不多见 , 危害性也有限 。 更为普遍、危害性也更大的 , 是隐性的“任性工程” 。 在一些地方 , 公共建设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个人意志和偏好:领导偏好道路建设 , 投资便向道路工程倾斜;领导钟情于历史文化遗产 , 便将文化遗产保护置于优先地位;领导注重环境保护 , 便举全社会之力于环境保护;领导喜欢园林 , 便大搞园林建设……这些工程虽然不同于花架子工程 , 看起来似乎都符合民众利益 , 实际上也隐含了“长官意志”“ 权力任性”的成份 。 因为民众是分群体的 , 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诉求 , 而钱就那么多 , “丰于此者,必缺于彼” 。 比如 , 环境保护可能最符合中高收入群体的愿望 , 但如果让低收入群体选择 , 他们大多会优先考虑住房、医疗和养老等问题 。 一个地方的公共投资 , 只有做到了“统筹兼顾 , 综合平衡” , 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心工程” 。如果说对于企业和公民个人而言 , 最大最难的事是赚钱 , 那么 , 对于地方财政而言 , 最大最难的事则是如何把钱花到最合适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型工程的决策过程 , 本身也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 要确保决策的正确性 , 必须经过深入而艰苦细致的调研 , 科学严谨的论证 ,让专家学者和民众畅所欲言 , 让不同意见者展开激烈的辩论 , 等等 。 可以说 , 凡是没有经过这么一个过程而上马的工程 , 统统都可以称之为“任性工程” 。在毛泽东说过 ,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犯罪” , 虽然时过境迁 , 但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 尚有6亿人口月收入只有1000元 , 金钱或物质的匮乏仍然是影响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 , 因此 , 这句话并没有过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