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遇挫折迎难而上 谋发展不忘乡邻

扶贫|遇挫折迎难而上 谋发展不忘乡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才斌(右)正在查看芥菜苗长势
近日 , 在雨城区草坝镇香花村(原清溪村)蔬菜育苗基地内 , 当地村民王才斌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芥菜苗 , 开始盘算着今年的收成 。
“这片面积约8亩的芥菜育苗基地 , 是今年9月村里与一家企业签订订单协议后种植的 。这些芥菜苗都是我自己培育的 , 将免费分发给村民们 。近日 , 已有不少村民前来移栽芥菜苗 , 预计可种160亩土地 , 3个月后将收获数十万公斤芥菜 , 今年村上可单凭此项产业收入20多万元 。”王才斌说 。
几年前 , 王才斌还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 如今 , 他不仅是村里的种植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 还成了香花村村委会副主任 。“得益于国家的扶贫好政策 , 以及自己的勤劳肯干 , 才让我逐渐走上了致富奔康路 。”王才斌说 。
转变思想观念 发展养猪产业
王才斌是一名80后青年 , 家中共有6口人 , 年迈的父母常年疾病缠身 , 无劳动能力 , 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王才斌虽然年轻、勤劳 , 但由于没有致富路子和资金来源 , 全家6口人只能靠他一人打工维持生活 。2014年 , 他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
自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后 , 当地镇、村干部以及驻村帮扶工作组多次到王才斌家走访 , 在掌握了解了实际情况后 , 便鼓励他发展能繁母猪养殖 。“当时听到养猪 , 我觉得没有出路 , 而且自己也没有技术和本钱 。”
为了让王才斌转变思想观念 , 帮扶干部多次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 , 为他宣传养猪产业发展前景及相关扶持政策 , 还请来技术员为他讲解养殖技术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 , 王才斌逐渐打消了顾虑 , 决定先向亲戚朋友借钱养猪 。
随后 , 王才斌靠借来的1万元买了4头能繁母猪 , 一年下来 , 4头能繁母猪产下了22头猪仔 , 加上打工收入 , 2015年底 , 王才斌一家顺利摘掉了“贫困帽” 。尝到了甜头的王才斌下定决心:认真搞好养殖业 , 增加投入 , 扩大养殖规模 。
得益于国家扶贫产业政策的支持 , 2017年 , 王才斌申请了5万元免息贷款 , 全身心投入养殖事业 , 并认真钻研养殖知识和技术 , 还主动向他人讨教养殖经验 。在王才斌不断努力下 , 2017年年底 , 他出售生猪90头 , 实现纯收入45000元 。
“多亏党的好政策和扶贫干部的真心帮扶 , 我才能发展起养猪产业 。”2017年 , 王才斌还带动周边30多户村民发展养猪产业 , 且都获得了较好收益 。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 , 2019年王才斌的养殖场实现了存栏猪400多头 。但在当年7月 , 因为生猪患病 , 200多头初生猪仔先后病死 , 损失十分惨重 , 命运再次将他推向了贫困的边缘 。
种植生态蔬菜 带动村民致富
正当王才斌不知该何去何从时 , 当地镇、村和相关帮扶干部主动与王才斌沟通联系 , 鼓励他重拾信心 , 从头再来 。
后来 , 王才斌看到同村村民种番茄有不错的收入 , 他便也有了发展生态蔬菜种植的想法 。于是 , 王才斌将该想法告诉了村“两委” , 随后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积极为他协调20多亩闲散土地 , 并为其争取了2万元产业扶贫基金 。
【扶贫|遇挫折迎难而上 谋发展不忘乡邻】有了土地和资金 , 没有后顾之忧的王才斌开始学习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 , 每日起早贪黑 , 虚心请教专业人士 。几个月后 , 他很快掌握了熟练的种植技术 , 对蔬菜种植有了信心 。
敢于尝试新产业的王才斌 , 将2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莴笋 , 三个月后 , 便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有了第一笔种植蔬菜的收入后 , 王才斌便继续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 并新建10余亩大棚基地 , 种植番茄、辣椒等 。
“10余亩地的蔬菜大棚 , 全部种上了番茄和辣椒 , 番茄产量高 , 价格也好 , 1亩番茄有1万多元的纯收入 , 1亩辣椒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 。”王才斌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