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为了寻求最美风景,人类曾绞尽脑汁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为了寻求最美风景 , 人类曾绞尽脑汁
在这个急躁的时代 , “网红”一词似乎成为了最有力的宣传口号 。
【译林出版社|为了寻求最美风景,人类曾绞尽脑汁】网红店 , 网红景点 , 似乎只要沾上“网红”一词 , 小布尔乔亚们就会立刻带上手机、相机 , 趋之若鹜地奔赴“网红”的中心 。
他们不惜花费大量交通、排队时间 , 只为比照着社交平台上刷到的照片 , 在某一特定的地点 , 特定的角度 , 拍下同样的风景和构图 。 随后 , 他们不顾上吃饭或者与身边的亲友交谈 , 埋头精心PS出心中理想的照片 , 最后晒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千篇一律的打卡照片和绞尽脑汁的文字 。
译林出版社|为了寻求最美风景,人类曾绞尽脑汁
本文插图

译林出版社|为了寻求最美风景,人类曾绞尽脑汁
本文插图

译林出版社|为了寻求最美风景,人类曾绞尽脑汁
本文插图

他们一边心满意足地等待朋友圈的点赞、评论 , 一边继续物色新的如画的风景 , 随时准备着进行另外一场自以为“别出心裁”的打卡 。
游客的体验具有一种特殊的循环性 。 他们对已在绘画和广告中得到美学验证的景色进行鉴赏 , 用“如画的”这类词语来评价它 , 而后又摄下这一景色来确证它的图画价值 。
此种方式鉴赏出来的景色就变成一种商品 , 对此 , 旅游业相当清楚 。 不过 , 虽然受到商业性的开发 , 它未必就是水货——
生活碰巧模仿了艺术 , 这是如画美给人的最纯粹的愉悦 。
为了寻找美 , 人类曾绞尽脑汁
如果你问一个英国人“美”意味着什么 , 几乎每个人都会描述一个风景——
湖泊、山脉、别墅花园 ,
有风信子和银色桦木的森林 ,
有红帆和刷了白粉的农舍的小港湾;
总而言之 ,是一个风景 。
那怎样的风景才是美的?为了找到心中的美 , 人类可是煞费苦心 。
在18世纪 , 英国的绅士们都随身带着一种叫“克劳德镜”的发明物 。 克劳德镜可以轻易创造出理想的景色 。 对于不会画画的游客来说 , 它能通过涂成各种颜色的镜片 , 使景色色调变暗、变形 , 轻易就能将各种理想化的想象呈现出来 。
译林出版社|为了寻求最美风景,人类曾绞尽脑汁
本文插图

▲日出 , 克劳德·洛兰布 , 1646–1647
印象派画家们则相反 。 他们常常到户外作画 , 寻找新的描绘光色变化的表现手法 , 描绘自己亲眼所见的自然风景和现实生活 。
在捕捉色彩亮度和自然光线方面 , 没有哪个画家可以和透纳相提并论 。 透纳最喜欢画的是大海 。 为了观察暴风雨中的大海的光影变化 , 他竟然让人把他绑在船的桅杆上 , 以防被海浪卷入海里 。
译林出版社|为了寻求最美风景,人类曾绞尽脑汁
本文插图

▲《光与色》 , 展出于1843年 , 透纳 , 泰特美术馆
另外一位印象派画家 莫奈认为对自然的一切描绘都必须“在现场”完成 , 因此 , 他特制了一条著名的小船 画室 , 这条小船曾载着他去探索江河景色 。 对光影的极致追求不仅 改变了他的工作习惯 , 不考虑环境舒适与否 , 而且还要产生新的技术方法 。
译林出版社|为了寻求最美风景,人类曾绞尽脑汁
本文插图

▲《画船上工作的莫奈》 , 马奈 , 1874年
为了追寻美 , 有人诉诸于工具 , 有人身体力行 , 有人诉诸于极致的要求 。
梵高的画作充斥着狂乱的翻滚符号和烟火的旋绕符号 。他的传世之作《星月夜》是其中的代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