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是降价了,但其他昂贵药品呢?

相信大家在前一阵刷新闻的时候 , 一定被两个数字“13000”和“700”刷屏了 。 这两个数字怎么来的呢?那就要说到11月5日医疗耗材的带量采购了 。 乐普、微创等一众企业下场刷新价格下限 , 采购当中的明星产品心脏支架 , 价格更是从五位数降到了三位数 。心脏支架是降价了,但其他昂贵药品呢?
提到去医院看病 , 网上经常有极端的两种看法:要么是医生都赚黑心钱 , 要么是医院亏钱苦哈哈 。 这两种说法都不能明确反映行业的现状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药品和器械的价格那么高?为什么不少医生待遇上不去呢?part 1 医药代表很多人提到药品价格高 , 就会对“医药代表”这个职业进行饱和打击 , 长篇大论 。 但是作为一个已经引入进国内快30年 , 已经算作国内正规职业的行业 。 它真的就能承担一切罪责吗?一般情况下 , 国内最早的一批医药代表来源认为是西安杨森 。 作为中外合资企业 , 杨森指的就是药企巨头强生 。 那个时候的医药代表刚刚入华 , 享受精英的待遇 。早期的医药代表 , 在那个年代可以享受外企的高薪;由于要求严格 , 所以不少是医科院校的高材生;由于他们能带来最新的学术文献 , 所以早年间代表跑业务的时候 , 医生还会摆出横幅 。 现在一些年纪大的科室主任 , 当初差点就当了代表 。但是精英化的职业 , 打不过恶性斗争的市场:90年代末期 , 大量海外药企在国内建立事业部 。 但是他们建立的不是技术部门 , 而是销售公司 。 竞争对手增加 , 市场野蛮生长 , 以销售为导向的行业风气让代表们迅速堕落 。面对代理商百分之几十的利润 , 没有人会不动心 。 借着中间的高额利润 , 被定义成销售的医药代表可以尽情打动医生:要学术给会议 , 要资源那就给钱 , 如果这些都不要 , 还有旅游 , 房产 , 总有办法打动医生 。 畸形的高利润配合庞大的销售团队 , 形成了医药行业的盘剥体系 。2013年 , 葛兰素史克案被爆出 。 这家药企巨头在国内拥有超过5000人的销售团队 , 在时任CEO马克锐“销售为王(Selling Lead)”的方针下 。 通过宴请 , 贿赂 , 开会等各种手段销售高价药品 。 贺普丁当时在韩国卖18元 , 但是在中国出厂价142元 , 堪称亚洲药价巅峰 。更加奇怪的是 , 葛兰素史克通过各种手段 , 居然把营业利润搞出了-1.88亿的亏损 。 但是实际上 , 销售额的盈利都搞到了国外 。 当时葛兰素史克官方的合规部门也看不下去了 , 直接往中国派遣私家侦探查证相关情况 。但是清理门户的葛兰素还是没能逃过我们的铁拳——2013年5月14日 , 湖南长沙公安局发布消息 , 葛兰素史克受贿案提交公诉 , 葛兰素派出的白人侦探韩飞龙也被驱逐出境 。 由于葛兰素史克在美国上市 , 美国人也宣称有管理权 , 让这家药企交出了罚金 。葛兰素的这次丑闻 , 让“以药养医”这一问题摆上了台面 , 也让医药代表的名声跌入谷底 。 但是一切问题都是医药代表来背吗?part 2 流通渠道答案肯定不是 。 医药代表虽然醒目 , 但只是医药流通环节尾巴上的一环 。 一枚药片或一根支架背后的高价 , 背后是臃肿繁杂的流通体系 。 每一道关口都要层层盘剥 , 医疗用品的价格就像洋葱一样 , 一层又一层 , 每一层都刺激着人们的眼睛 。药品和器械从厂商到医院 , 不只是医药代表那么简单 。 厂商要去找负责运输的商务公司 , 然后确定好各个地区的代理商 , 如果没有他们 , 产品根本运不出厂区 。 产品想要上市 , 需要竞价招标 , 跟医院谈判才能入院 。 就算产品进了医院 , 还要有库管和药剂科进行管理 。一方面 , 流通渠道很复杂 。 另一方面 , 药企也会利用渠道获利:还是用葛兰素史克举例 , 他们有一个“全球价格转移中心” 。 中国地区根据市场分析大概价格后 , 他们还会单独计算一个口岸价 。 这个价格才是向国家部门上交的最终价格 , 跟成本价比自然就会高很多 。但是转移定价还不够 , 药企还会把药物生产途径进行分割,每一个渠道抽成一笔 , 让药企价格水涨船高:药企在塞浦路斯作原料 , 在意大利装好瓶子 , 最后来到中国贴标签 。 前一个国家的零售价 , 就是后一个国家的成本价 。很多国际药企来中国兴建厂房 , 美其名曰“研发中心” , 结果“研发”的是药品外包装和中文说明书 。 技术不但没有落地 , 反倒让看病越来越贵 。但是“药价虚高”的另一头 , 是医生待遇的停滞不前:在80年代的早期医改中 , 由于当时工资改革的问题 。 为了保证人们“看得起病” , 就对医务人员的服务价格进行了简单处理 。 一个门诊只有几块钱 , 就算一天不喝水不吃饭也只有几百块钱 。这几百块钱去掉医院的成本 , 留给医生的也很有限 , 这就让不少医生为了生活选择灰色收入 , 变相加剧了医疗行业的扭曲现状 。但是就算医生选择两袖清风 , 他们也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控费 。 医保给每个医院的份额是预算制 , 一个科室使用的医疗产品的医保额度是有上限的 。 医生就算按规矩看病 , 如果治疗采用了成本较高的设备 , 或者病人过多 , 科室就会超支 。 超支的科室就会影响绩效没有奖金 。 一个月的艰辛都打了水漂 。为了控制药占比等类似的指标 , 一些科室甚至出现了手术越多、亏钱越多的现象 。 而医生为了控制费用 , 甚至要请患者到更贵的药房购药 。 病人看中医保 , 医生看重预算 , 两方矛盾不断加深 , 也让看病越来越难 。针对这种复杂的局面 , 带量采购诞生了 。part 3 带量采购“带量采购”的核心 , 就是“带量”两个字 , 国家通过实地调研和规划 , 提出一个覆盖成本的较低价格 , 并且用较大份额的医院市场来维持企业生存 。 带量采购的产品往往是行业成熟的常规器械 , 或者是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基础药物 , 这就给降低价格争取了机会 。以心脏支架为例 , 这种冠心病常用的医疗器械 , 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 。 国内的FireBird系列产品跟波科、美敦力产品相比并没有显著差距 。 所以这次带量采购中 , 国家参考去年165万采购量的基础上 , 带量采购107万个 , 是去年同期的65% 。既然市场足够大 , 参加采购的厂商就有了降价的动力 。 此次参加采购的上海微创医疗 , 就用一款590块的价格争取到了接近25万的销量 , 降幅达到了79% 。 年初新闻头条的降糖药达格列净是外企阿斯利康的原研药 , 也通过医保谈判从一片17元的药品直接降到了4.36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