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硬核的女人,全中国已经没几个了
“人可生如蚁 ,而美如神 。 ”——诗人·顾城「逝于1993年10月8日」代表诗歌:《一代人》……01没人知道余秀华的硬核朋克生涯具体始于哪个时刻 , 后世史学家们翻遍了浩如烟海的史料也没挖出那个关键节点 。 唯一清楚的是公元1995年 , 年满19岁的余秀华干了三件重要的事 , 分别是退学、开店和结婚 。这三件事 , 为她前半生的斗争打下深刻的悲剧基础 , 也帮她完成了从农妇到诗人的转变 。退学纯粹是不得已而为之 。 余秀华生于1976年的清明 , 接生时母亲难产 , 又来了个新手接生婆 , 脚先出来 , 引起“倒产” 。最终头部缺氧 , 形成脑瘫 。出生四天 , 余秀华不吃不喝 , 打针才开始哭 。 直到两岁 , 还坐不稳 。 知道女儿身体出了问题 , 父母四处求医问药 , 花光了家里钱 , 也只勉强让她不再流口水 。 她是小脑神经失调 , 走路不会走 。 父亲给她做了一个辅助车 , 艰难学走路 。 直到六岁还是摔跤 。那之前 , 余秀华只能爬着行动 。“一春一冬 , 爬烂两条棉裤 。 ”会走路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 那不过是余秀华迈向痛苦人生的第一步 。「纪录片 , 《摇摇晃晃的人间》」寻医问药无果 , 父母找来“神婆”看病 。 有的说她上辈子杀死一头牛 , 有的说她上辈子把婴儿投了井 。 这些鬼话给幼小的心灵留下抹不去的烙印 , 致使余秀华无比自卑 。她小时候曾在日记中幻想到:自己出生时就死了 , 父母嚎啕痛哭 , 阎王爷看二老可怜 , 将她放回了人间 , 代价是无法正常行走 。父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带着她外出求医 , 直到余秀华读初二 , 去北京的大医院被“判死刑” 。 医生说她这辈子身体就这样了 。8岁那年 , 余秀华开始读书 。 路太远 , 每天来回要人背 。 父母给老师送烟 , 每次上厕所都要请同学帮忙 。 多年后想起来 , 只有四个字:“好难好难 。 ”余秀华很聪明 , 但身体跟不上脑子 。 她写字写不稳 , 手拼命抖 , 要用左手摁着右手 , 写出来的字刀刻一般 。 她很努力地想要写好字 , 手指磨出了血泡 , 但无济于事 。 每次考试 , 卷子也做不完 。 读到高二 , 因为看不明白她写的字 , 老师给作文判了零分 。一怒之下 , 余秀华选择了退学 。其实心里清楚 , 念下去也考不上 。 但在那个年纪 , 不得不与命运妥协 。 肯定是不甘 , 所以一把大火把教科书烧了 , 吓坏了母亲 。这把大火不止烧毁了教科书 , 也烧毁了余秀华的诸多美好幻想 。 19岁 , 从那时起 , 她逐渐脱离了青春懵懂 , 开始直面人生的悲剧内核 。 退学后 , 父亲为她盘下一家杂货店 , 算是给她找了份生计 。 结果生意萧条 , 没开多久就关了 。 而后留给余秀华的选择不多 , 她身体太差 , 干不了任何农活 。最好的选择 , 是结婚嫁人 。「余秀华干不了农活 , 只能养兔子」那一年 , 经人介绍 , 一位四川小伙做了余家的“上门女婿” 。 父母答应后 , 余秀华稀里糊涂嫁给对方 , 生下了孩子 。 按照世俗的套路 , 余老师此生的故事 , 差不多就结束了 。一个先天残疾的女性 , 以后只能围绕孩子的喜怒过活 , 靠上门的丈夫吃饭 。 日复一日 , 四肢发胖 , 脑力流失 , 失去思想 。但那颗硬核心告诉余秀华 , 不行!于是她写诗 。02朋克者 , 不甘沉沦也 。对一个连走路都摔跤、几乎没有社会生存能力的人而言 , 沉沦是很容易的 。 只要放下自尊 , 放下对生活的期待 , 沉到污泥里 , 在庸常人世和枯燥日常面前低头就行 。 别说残疾人 , 就是正常人 ,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 。君不见多少正常人在无情的岁月里 , 都活成了没有奢望、混吃等死的朽木 。但余秀华没有 。 退学、结婚后 , 出于对文字天然的喜爱和领悟 , 她开始写诗 。 某种程度上 , 运动能力的匮乏 , 解放了她的时间 。 如果天天忙于劳作 , 她大概不会一头扎入诗的国度 , 无法不被生计之苦消磨心性 。恰恰是不用干活 , 给了她阅读、写作的时间 。这让她找到此生此世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余秀华早年写下的数千首诗」相比于黯败的现实 , 这个世界是美妙的 。现实里 , 她行走不便 , 身体摇摇晃晃 , 说话时表情扭曲 , 口齿不清 , 声音呜咽 , 自读书时便是别人嘲笑的对象 , 无法跟同学打成一片的孤独患者 。 即便是在同学群里 , 只要她一说话 , 大家就沉默了 。 婚后 , 生活依然不幸 。 上门丈夫是个毫无情趣的男人 , 文化水平不高 , 难有精神上的交流 。 以至于结婚第二年 , 余秀华就后悔了 。 她生活的横店村 , 贫瘠、落后 , 年入万元 。 同学都走了 , 去看外面的繁华世界 , 留下她 , 困在这里变成一个农妇 。无论哪件事 , 都足够让一个人沉沦 。然而 , 眼见日升月沉 , 眼见躯体残破 , 余秀华没有自弃 。 她用文字搭建了一个精神世界 。 从1998年的《印痕》开始 , 用几千首诗建立起一片私人田园 。 开始也许生涩、稚气 , 但天赋非常 , 越写越有力 , 越写越力透纸背 。她有残破的躯体 , 也有一颗异常敏感、细腻的心 。 在自我表达中 , 写身体、心灵之痛 , 把命运给的破败 , 转化成一场文字旅行 。「诗是余秀华的救赎」婚前很长一段时间 , 硬核的余秀华都不甘认命 。 还不会走路时 , 家里来客 , 她爬也要爬到田埂很远的地方 , 向别人证明自己 。 后来上学 , 同学嘲笑她要人背 , 她就坚持拄拐杖 , 磕得头破血流也要自己走 。 中学念书 , 她比谁都刻苦 , 直到高一成绩还名列前茅 。 后来一把火烧了书、退学 , 完全是无奈 。“我的成绩 , 从来就对不起我的努力 。 ”天生的缺陷 , 让余秀华失去了更多选择 。 如果身体健康 , 以她的聪颖和心智 , 或许能离开横店 , 过上绚烂的生活 。 但最终 , 她被牢牢禁锢在了残障和土地中 。 面对命运不公 , 写诗成了疗慰心灵的重要手段 。诗让她安静 , 让她心灵上的疼痛有了出口 。 某种意义上 , 这也是对抗沉沦的重要武器 。 以诗歌的清洁、纯净 , 来对抗现实的血污、芜杂 。“诗歌一直在清洁我 , 悲悯我 。 ”而靠诗走红 , 完全在意料之外 。03余秀华写诗 , 本来是一件充满私人性质的事 。 她需要一个精神出口来治愈心灵 , 也需要为庸俗的农村生活添加一抹亮色 。 在横店村 , 农妇们忙完了就是打麻将 。 在余老师看来 , 这不是堕落 , 而是可怜 。 大家除了麻将 , 没有别的娱乐 , 心灵也无处安放 。只有她不一样 , 可以永不疲倦地写诗 。没想要靠诗出名 , 挣钱更是不可能 。 2005年 , 余秀华才第一次将诗作投稿给《钟祥日报》 , 两年后 , 在主编鼓励下投稿给《荆门晚报》 。 在诗人和诗早已边缘化的年代 , 这给余秀华带来的 , 只有热爱诗歌的诗友 。2008年 , 父亲给她买了部1000元的长虹手机 。 通过手机上网 , 余秀华进入各大诗歌论坛 。 次年 , 当地网友凑钱给她买电脑 。她开通了博客 。好几年 , 余秀华在论坛、博客上默默写诗 , 一如既往过着无望而黯淡的生活 。 万万没想到 , 2014年 , 《诗刊》的编辑刘年抱着“像一个地质工作者到处找矿一样”的决心四处寻找好诗 , 经人介绍 , 点进余秀华的博客页面 , 瞬间“像被打了一剂强心针” 。 在刘年看来 , 余秀华的诗有着异于其他女诗人的面貌 , 宛如“杀人犯”站在“大家闺秀”中间一般醒目 。“她的诗写出悲悯苍生的‘痛感’ 。 诗坛里最缺的东西就是这种痛感 。 尤其是女诗人很少能写出这种痛感 , 她去补了这个缺 。 ”诗歌刊发前 , 刘年对余秀华说:“你就等着红吧 。 ”「反正都是耀眼的孤独」本来这个“红” , 指的是在诗歌界 。 结果2015年初 , 旅美学者沈睿读完余诗 , 惊得目瞪口呆 , 直呼“语言的流星 , 横空出世的诗人” 。 随后 , 网友将其读后感转载到公号上 , 经互联网发酵 , 瞬间刷屏 。 短短几天时间 , 微信里就四处流传着余秀华自己并不得意的那首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虽然余老师本人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好的 , 但多年未被诗歌搅动的文化江湖不这么看 。 更多怀缅诗意的知识分子也不这么看 。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上说:“一个‘中国’一个‘睡你’ , 一个民族 , 一个性 , 这是时代的声音啊 。 ”长期研究郁达夫、张爱玲的许老师的文学储备和知识水平 , 是毋庸置疑的 , 但诗歌被读诗的人强烈误读 , 也是允许的 。实际上 , 余老师在《睡你》中表达的 , 依然是关乎私人的情感 , 并未上升到宏大的集体命运上去 。 谈到时代 , 也是读者自我升华 。这首诗不过是她在诗友QQ群里聊天听来一个好玩的句子 , 然后用它做标题写给某位诗人的传情尺素 。 情感和欲望 , 一直是余诗的一大主题 。 这与她前半生不幸的婚姻有很深的关系 , 是她爱而不得结下的累累硕果 。拿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越得不到什么 , 才越是想什么 。 ”04婚姻中的苦痛 , 促成了余秀华的硬核 。爆得大名后 , 余秀华浮出水面 , 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场合 , 接受各路采访人员采访 。 这时候读者惊奇地发现 , 余老师谈吐之幽默 , 底气之自信 , 完全不像是一个生活在贫瘠村庄的“农妇” 。 去北京面对采访 , 接待她的编辑看到她应对媒体 , 居然从容自如 , 金句频出 。每每面对采访人员的问题 , 余秀华都直接、纯粹 , 既不避讳 , 又充满狡黠的闪光 。在北大 , 有一位女生读者说自己因为《睡你》那首诗而来 , 她调侃说 , 如果你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我 , 像你这么漂亮 , 我还是很乐意的 。 有理工科女生表达对她的爱慕 , 她说那我更希望你去跟我读理科的儿子谈谈 。出门前 , 父亲叮嘱她说话讲分寸 , 不然会丢脸 。 结果余秀华来了句:“你放心 , 我的脸很多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到了采访现场 , 工作人员把提问条目拿给她 。 她摆手说不看 , 即兴回答更好 。 一个个采访人员上前提问 , 经常被她各种奇思妙想的答复搞得哭笑不得 。 她对时下热点、对人性、对世界、对道德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无论多么无聊的问题 , 余秀华都能用调侃、诙谐乃至调戏的口吻对答如流 。比如采访人员问:你上午和下午生活有什么区别?答:上午比下午少上一趟厕所 。问:你写诗会顾不上吃饭吗?答:饭比诗重要 。问:你跟诗歌圈熟吗?答:到现在还是生的 。后来某名记感叹:“余老师的战斗力把我们秒到渣都不剩 。 ”「成名之初的余老师内心也曾惶恐」无论是面对公众、媒体还是读者 , 余秀华表现得都像一个闪着智慧光芒、充满才情和完整个人价值体系的写作者 。 不但有思考 , 还很会表达她的思考;不但有智慧 , 还有独立清醒的人格 。 当时诗坛开会 , 将她比作艾米莉·狄金森 。 余老师并不买账 , 说:“任何人被说成另一个人都是失败的 。 ”“狄金森是独一无二的 , 我也是独一无二的 。 ”随便翻翻那些访谈 , 可以看到咱们余老师是如此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 , 重视个人生活的尊严 。 她所希望的 , 不仅仅是行尸走肉般活着 。 她的内心丰盛和对生命品质的追求 , 远远高于她当下生活给她的桎梏 。越是沉入污泥 , 越是向上生长 。这也是她和丈夫十多年龃龉的根本原因 。爆红后 , 余秀华老师体内的朋克灵魂焦躁不安 , 无法自抑 , 喷薄欲出 。她必须要“反叛”命运给她的枷锁 。于是乎 , 一个想法刻入脑海:不管花多大代价 , 我要离婚!05余秀华老师和丈夫的主要矛盾 , 是一个对生命品质有所追求、希望收获真爱和精神交流的女人 , 与一个长期居于底层为生计奔波、对生命审美和生活尊严早已感到麻木的男人之间的矛盾 。 这里面几乎没有调和的可能 。由于阅读和写作 , 余老师早已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妇女 。 她一直在追求生活中更高的、生而为人的权利和尊严 , 希望遇到真爱 , 遇到让自己发疯的男人 , 和对方产生恋情 。 但就像她去香港做节目时说的:“切肤之爱和灵魂之爱 , 我至今没得到过 。 ”「余秀华参加香港访谈节目」19岁那年 , 在懵懂之中 , 余秀华接受了父母安排的婚姻 。 上门丈夫愿意嫁入余家 , 接纳残疾的女儿 , 父母都觉得“亏”了人家 。但余秀华从来不这么想 。亏啥了?我才他妈是吃亏的那一个 。丈夫在精神上 , 和余秀华难以交流 。 他没什么文化 , 也不懂呵护女人 。 余秀华曾抱怨下雨天山路泥泞 , 他从没说去接一下 , 相反摔跤了 , 还会嘲笑她 。 他去城里打工 , 花钱找过女人 , 说比余秀华要棒 , 不会像死鱼一样连床都不会叫 。 喝醉后 , 男人也动过两次手 。 每一次余秀华写诗 , 男人都看不惯 , 完全无法理解这个女人写这些阴阳怪气的东西 。两人的世界 , 根本不在一个平面上 。本质上 , 丈夫也不是坏男人 。 他长年在外打工干苦力 , 赚来的钱按时寄回家 , 经济上给了余家很多支持 。 可余秀华想要的不止是这些 。作为一个女人 , 她渴求刻骨铭心的爱恋 , 希望在婚姻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而不仅仅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余秀华对此耿耿于怀」走红前 , 余秀华就闹过离婚 。 但她没有外出独立生存的能力 。 2012年残联帮她联系去温州一家工厂打工 , 很简单的剪皮料工作 , 干了一个月 , 倒欠了人家一笔钱 。 最后只能黯然回乡 。 回到横店村 , 亲戚都劝她:“别想着离婚 , 男人对你不错 , 凑合着过吧 。 ”可在不断妥协的余秀华看来 , 这段婚姻十多年来带给她的只有两个字:伤人 。作为一个丧失劳动力的女人 , 难以自主的婚姻是她前半生最大的伤痛 。所以走红后 ,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压力 , 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 她都要结束它 。其中第一大阻力 , 就是母亲 。 余秀华的母亲是个典型的传统农村妇女 , 女儿出名并没叫她觉得如何 , 她认为当一个贤妻良母 , 才是叫人佩服的 。 余秀华从根本上就不同意这种观念 。 当母亲觉得离婚在乡里不好看时 。 余秀华问她 , 那你活着是给人家看还是给自己看?母亲毫不犹豫说:“给人家看 。 ”余秀华当场来了句:“我呸!”「你到底活给谁看?」父亲说现在你出名了 , 这个时候离婚 , 外面的人自然会有闲言碎语 , 这事情就不好搞了 , 还不如将就过下去 。 余秀华的态度是:“离婚是我的事 , 关他们屁事?”尽管在和丈夫闹离婚时 , 母亲身患癌症 , 时日无多 , 余秀华也并没有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而选择妥协 。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 , 因为缺乏人生的自主能力 , 她已经一次次妥协了太多 。 这一次 , 断然不会因为别人的态度委屈自己 。最终 , 余秀华以15万元的代价 , 拿到了渴望已久的离婚证书 。而面对妻子一次次的爆发 , 上门的丈夫始终没闹清楚余秀华为什么非要离婚 。和一帮直男哥们儿吃饭时 , 余秀华的丈夫找来找去 , 原因是妻子现在挣钱了 , 不需要自己了 , 可以把自己踢开 。 席间 , 他的某位大哥当场来了句“女人就是猪 , 全靠你会哄 ” , 以及“那就是嫌你老了 , 性生活不行了 , 你回去多喝点生鸡蛋 ” 。 男人听了 , 呵呵直笑 。「余秀华和丈夫的龃龉」被余秀华“踢开”的他直到离婚证到手也没能意识到 , 这一切 , 才是妻子不惜花十几万也要和自己分道扬镳的原因 。“两人在农里干活 , 一个说野花很漂亮 , 一个说你自作多情 , 这就不好办了 。 ”花钱了结了这段“孽缘”后 , 余秀华老师一边笑着骂了一句“操!” , 一边心境不胜悲凉地对这段婚姻生活给了最后的定性:“总得来说 , 它是可悲的 。 ”06婚是离了 , 但幸福还很远 。由于先天身体缺陷 , 余秀华始终离自己心目中的爱情很远 。 她没有艳丽的容貌、傲人的身材 , 但偏偏有非常澎湃的情感 。 这感情炙热、直白甚至有点泼辣 。拿她自己话说 , 在爱情上 , 她的表达异常强烈 , 可惜她越是想够到这个东西 , 越是跳得高 , 越是抓不到 , 最后摔得遍体鳞伤 。上《锵锵三人行》时 , 梁文道曾问她 , 2012年前后 , 她的诗作有一个质的飞跃 , 是不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 。 余秀华不肯说 。事后媒体采访得知 , 那一年 , 她在婚姻、情感和舆论中陷入绝望 , 差点自杀 。 此前 , 她曾喜欢过一位主持人 , 情感陷了进去 , 勇敢地向对方表白 , 最终却惊动了110 。 在网上 , 她也喜欢过一位诗人 , 到头来还是无疾而终 。「出自《新京报》视频采访 , 注意余老师的表情」每一次她对爱的渴求 , 都被躯体的残破打败 。她喜欢在写“春天” , 却从没得到过“春天” 。上节目 , 她曾调侃自己是当地有名的花痴 。“女人一生没有得到过爱情 , 是很失败的 。 ”“直到现在 , 我还是觉得不甘心 。 ”所以涉及情和欲的表达 , 她直接、汹涌 , 满身朋克气 , 动不动就要“去睡”人家 。 很多人读过她露骨的表达说是“荡妇诗” , 余秀华坦然道:“我就是荡妇怎么着吧 , 你管得着吗?”07今年8月 , 余老师突然在网上表白李健 。情话一出 , 四面八万的网友闻风而动 , 赶紧跑到微博下面极尽嘲讽 , 恶语侮辱者有之 , 刁钻嘲讽者不绝 。 可惜这届网友实在不行 , 出门前都没有好好研习一下余老师的以上过往 , 没有深入调查一下余老师的硬核基因 。「余老师“打扰”李健」但凡多看一些余老师的专访 , 听听她的连珠妙语 , 但凡多了解一下余老师的骂人功底 , 看看人家措辞时的泼辣、生猛 , 前去打嘴仗的网友也不至于被余老师的铁拳打得无处还口 , 令看客们拍手叫好 , 还送人家一堆热搜 。身为一个情感密度极其浓烈的朋克 , 余老师爱起人来疯狂 , 骂起人来狂放 。 她能写出那些放浪形骸锥心刺骨诗 , 不是没道理的 。早年她在诗歌论坛当编辑 , 就曾引起论坛骂战 。 当时她有帖子标红权 , 有些作品写得不好 , 她把人家标红撤了 。 结果有网友来问候她和她母亲 , 却没有管理员来制止 。 余秀华气得把论坛里的人都骂了 , 包括论坛主编 。余老师骂人 , 根本不屑于不带脏字 。 很快就被禁言半年 。 这一操作不幸踩中余老师的麻筋儿 , 她干脆写了诗在博客里继续骂 。成名后 , 也坚决不删 。“我是写诗的 , 又不是道德模范 。 别人说我性格不好 , 我承认 。 说我人品不好 , 扯蛋!骂人就人品不好吗?”「余老师骂人金句部分大赏」如果嘲讽余秀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网友们了解这段掌故 , 或多少认真研读一下余老师面对采访人员时的金句妙语 , 也不会被余老师骂得如此狼狈 , 帮余老师圈了更多粉 。 余老师那些还嘴 , 机智、生动 , 逻辑缜密、诙谐怡人 , 骂你活该、不骂你悲哀 , 生动诠释了当代女性独立哲学里的一大核心理论 。一言蔽之 , 就是四个字:老娘“情感自由” , 关你毛线事?「我个人的表达自由 , 关你屁事?」然而 , 其实 , 骂完人的余秀华 , 并不快乐 。8月骂人热搜背后 , 是她差一点自杀 。《新京报》采访人员前去采访才知道 , 因为一位喜欢了六年的男性朋友不再理她 , 余秀华再次陷入绝望 。 她每天把自己喝得烂醉 , 以此治疗爱而不得的苦痛 。 她在网上表白李健 , 不过是借李健之名表白另外的人 。如果在别的时间、别的事情上嘲讽她也则罢了 , 偏偏网友嘲讽的是绝望中余秀华最在乎的事 。 余老师自然要找个机会宣泄一下 。 热搜过后 , 大量的赞美又像当初那样涌起 。 有人说她是女权先锋 , 有人说她是祖安文化优秀代表…但余老师表示 , 什么狗屁女权 , 她所追求的一切 , 都上升不到女权:“我真的是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挣扎 。 ”“去他妈比的祖安文化 , 我都不懂 。 ”“没感觉 , 真的没感觉 , 所有人(对我)的理解都不准确 。 ”(我猜也包括我)依然是那么坦率、直白 。并清醒地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就连外界给予的赞美 , 也都去他妈的 。08行文至此 , 关于余老师的苦难、痛楚、挣扎和泼辣 , 梳理得都差不多了 。今天特意把余老师的故事拿出来讲一讲 , 当然不是要大家学习她的骂人技术 。 毕竟该技术 , 不但需要文学功底做支撑 , 还需要过往岁月底蕴和强大人格魅力做支撑 , 如此精巧、谐趣、富有创作力的骂人 , 一般人是学不来的 。说到底 , 在网上怼一怼键盘侠杠精 , 也不过是余老师硬核修养的外在表达 。 通观余秀华前半生的坎坷和抗争 , 我想大家应该学习的 , 是更为内在、本质的反叛精神 。「请像余老师一样“霸气”活着」这种反叛 , 是去反叛命运的不公 , 反叛世俗的桎梏 , 反叛生活的沉沦 , 反叛别人的期待 , 反叛道德的绑架 , 追求个体的权利和幸福 , 最终将自己的往个人解放的路上引 , 并在此过程中建立独立的思考和健全的人格 。在一个不那么重视个体尊严的地方 , 要持之以恒地追求这些并不是很容易 。但我们的社会 , 应该多一些这样硬核的人 。本文具体事实相关出处:[1]《无端欢喜余秀华》 , 三联[2]《余秀华:从女人过渡到诗歌》 , 中国新闻周刊[3]《诗人余秀华:痛苦中歌唱》 , 三联[4]《余秀华摇摇晃晃在人间》 , 中国企业家[5]《余秀华:心在云端 , 深陷泥泞》 , 南风窗[6]《当我们谈论余秀华我们在谈论什么》 , 南都周刊[7]《摇摇晃晃的人间》 , 纪录片 , 范俭[8]《余秀华:我是一个在意贞洁的女人》 , 新京报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宅总有理作者丨宅少
推荐阅读
- 奥巴马否认在美新政府任职:这么做,米歇尔会离开
- 特朗普承认拜登赢了?其实是这么回事
- 环球时报:特朗普承认拜登赢了?其实是这么回事
- 戏说健康|时光机 | “硬核”的科研设备、“跨界”的教师团队……在这所170年历史的学校里,碰撞出火花!
- 不爱尖叫的鸡|让前夫在离婚承诺书上面,写上3条协议,女人才有最大的保障
- 农村取快递为何这么难!专家道出真相
- 媒体冷待特朗普提诉讼 20年前却不是这么回事
- 红楼,女人没什么正义感,是非观
- 在精神病院怀孕的女人
- 新京报|在精神病院怀孕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