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大学不要管卡脖子事情,大学责任是捅破天

任正非:大学不要管“卡脖子”的事情 , 大学的责任是“捅破天”11月10日 , 华为以总裁电邮的形式对外发布任正非于10月16日在C9高校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任正非表示 , 要重新认识中国芯片问题 , 芯片设计中国已经世界领先 。 芯片制造也是世界第一 , 在台湾 。 存在的问题是制造设备有问题、基础工业有问题、化学制剂有问题 。 他呼吁 , 国家要重视装备制造业、化学产业 。此外 , 任正非称华为每年强制淘汰10%干部 。任正非还提醒说 , 要正确认识科技创新的内涵 , 大学不要管当前的“卡脖子” , 大学的责任是“捅破天” 。 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应该往“天上”走 , 不要被这两、三年工程问题受累 , 要着眼未来二、三十年国家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任正非:大学不要管卡脖子事情,大学责任是捅破天
任正非:大学不要管卡脖子事情,大学责任是捅破天
全文如下:2020年10月16日一、华为公司通过培训部、战略预备队机制 , 实现员工能力提升、知识转换、意志磨砺 , 为公司选拔干部、专家提升队伍业务能力 。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华为的培训机制 。 公司共有三个培训中心 , ICT的客户培训中心在杭州 , 云及IT的客户培训中心在贵阳 , 这两个培训中心是盈利的 。 员工培训中心在东莞 。你们刚才参观了“华为大学”图书馆以及三丫坡园区 。 员工培训中心有两个部门 , 一个叫培训部 , 一个叫战略预备队 。 华大是不存在的组织 , 这两个部门将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称为“华为大学”园区 。 不叫华大的目的 , 防止他们对标正规大学 , 盲目正规化 , 增加太多的行政部门 。培训部是人力资源部主管教学和教育的平台 , 实际上它是一个协调调度的平台组织 , 它的教师是公司优秀的在岗将领与专家兼职 , 同时邀请外部优秀的专家学者来做一些讲座 。战略预备队是总干部部的一个教导队的组织 , 战略预备队采用学员制 , 有相当多的学员拿着很高的工资来培训 。 预备队不管学员的薪酬升降 , 但是学员带来的原职级薪酬是由它支付的 , 包括差旅费、工资等 。 每年将近有一万人在这里轮训 , 他们来自170个国家 , 以前包括外籍员工 , 疫情原因外籍员工来不了 , 现在中国员工占很大比例 。 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也在这儿 , 也是学员制 。在四种场景下 , 学员会到培训部、战略预备队来培训、赋能:一是 , 公司员工不管是来自世界名校毕业 , 还是博士、硕士、本科生 , 进公司工作几年后取得成功实践的优秀成绩 , 可能要升职了 , 就到这里来进行再训练、再赋能 。 考得不好 , 回原单位继续原来的工作;考试考得好 , 同时过去的考核也好 , 就有机会被选拔到另外的职级工作 , 给他一个上新战场的机会 , 但并不涨工资 。 最优秀的人 , 平均两三年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 那么经过3~4次机会 , 就是12年到15年了 。 一个大学生、一个博士 , 进了公司就是21~25岁 , 加15年约35至40岁 , 正好合适担任相当高的高级干部及高级专家 。 不一定每人都有机会走完这四个台阶 , 不同台阶的人 , 工作就成梯次分布 , 形成人才的金字塔结构 。 不经培训的人也可以上到各个台阶 , 培训是大概率事情 。 而且这个金字塔是活的 , 它随时间与技术、商业模式的进步而进步的 。二是 , 美国打压我们以后 , 有些产品线部门收缩了 , 收缩的人需要重新转到新岗位上 , 因此到战略预备队来赋能、转岗 , 转人磨芯之后可以申请去任何部门;业务需求部门面试合格 , 就可以把人要走了 。 但如果员工原来17级 , 新岗位是18级 , 不准升级 , 还是按17级上岗;但是原来员工是18级 , 找到17级岗位 , 职级要先降下来才能走 。 转人磨芯是充分发挥员工潜能的机制 。三是 , 员工可以毛遂自荐到预备池 , 经过赋能后 , 自己找岗 。 因此预备池对长期无法上岗的员工实行末位淘汰 。 员工不能总不上岗 , 员工找岗期间过长、没有贡献就会梯次降薪 。四是 , 新员工进来后要进行培训 。 比如:规章制度、思想道德培训 。 除此之外是认知与技能培训 , 一定要知道华为是干什么的 , 要实习 。 要花一段时间参加模拟交付的硬装、软调 , 将来的硬装基地在贵州 , 贵州山区能模拟全世界各种工作环境 。 这些年轻的孩子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 , 小组要把这些设备扛上山装好、调试好 , 教官考试通过 。 还要上山去再把装好的设备撤了再背下来;下一组再背上去装……无论将来从事研发岗位、市场岗位还是财务岗位 , 都要经过这一段实践训练 。 考试不仅仅是技术的 , 关于概算、计划、预算、核算、全套交付文件……都在内 , 你要把你这次实际工程的全套管理做出来 。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类别的培训队伍 , 培训总量接近两万人 。 每年新员工进入大约八千到一万左右 。 每年经费超过数十亿人民币 。培训部管教育 , 战略预备队管训战 , 但都只管培训、赋能和考试 , 只需将学员的考试和训战结果放到网上 , 对学得不好的学员会有淘汰权 , 但不对人的选拨和任用负责 。 训练后 , 人的选拔与任用由总干部部和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来负责 。在园区 , 也许班级有不同职级、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 , 混杂一起 。 也许你跑步或喝咖啡是一个少年与将军(代表、地区部总裁、产品线总裁)在一起 , 各种形形色色的交流促进人视野扩大、进步成长 。不要看这里的硬件条件很好 , 学员哪有时间享受 , 早晚都要跑步 。 学员一进学校 , 首先称体重 , 毕业时若体重增加 , 体重管理这一项就会得零分(当然低于标准体重的要增肥) 。 打分项还有床铺整洁度等等各个过程环节 , 我们的目的就是用过程锻造来激发学员的精气神 。 用各种考核来改变习惯 。二、通过权力下放与制衡 , 任期制及选拔机制的优化 , 实现干部、专家、职员的差异化管理 , 不断激活组织 , 保持人才活力 。我们的人员分三类:第一类 , 华为公司的干部政策贯彻“宰相必取于州郡 , 猛将必发于卒伍” , 任职都必须有成功的实践经验 。 实行履历表制 , 比如他在哪个岗位待了多少年、做出什么成绩、得了什么小红花等等 , 都有记载 。 少了某一段履历 , 将来讨论干部的时候就可能被放在第二梯队去 。 现在都是高素质人才 , 第二梯队还能有机会被选拔吗?在第一梯队找不到人 , 再到第二梯队捞人 , 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 。 我们对高知识队伍强调实践化 , 是有益的 。 所以 , 在非洲、在战场上、在各地、各产品线、各岗位 , 他们都很英勇 , 为什么?要建功立业 。 这样做增强了干部基础实践能力 , 也增强了战略洞察能力 。 光是埋头苦干只能做英雄 , 也可以工资高一些 , 但是没有战略洞察能力就不能做领导 。 战略能力的构建是去实践中 , 课堂只是一个启发 , 培训只是选拔的一个环节 。只要是行政管理干部 , 不论主官、主管 , 每年都要有10%的强制末位淘汰 , 进战略预备队重新找岗位 。 即使所有干部都干得好 , 但相对排序靠后 , 也要下岗 , 进入预备队 , 而行政管理干部将来再找岗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 比如下岗的高级干部谁还能与新员工比编程呢?世界总是一代比一代强的 。 包括我们的一些学科带头人都不可能 , 跟新人去竞争呢?因此在岗的时候若不珍惜 , 不努力奔跑 , 担责履责 , 那么淘汰以后想重新找到岗位基本很难 。 所以 , 就使得所有在岗的干部都是要高度努力的 , 千方百计要跑到前面 , 就此形成了好的循环机制 。公司行政管理团队权力大 , 我们现在开始实施团队成员两年、三年任期制 , 到时候必须改组一次 。 改组实施“君权神授”与“民主推举”相结合 。 公司上层组织可以有提名权 , 提名要与周边部门协商 , 还要给基层老百姓协商 , 形成候选人名单 , 即150%的候选名单 。 然后通过投票推选 , 将合适的人选出来 。 这样避免有人投机跟人站队 , 因为老百姓有投票选择权 , 风气慢慢就会变好 。 行政管理团队成员最多可以连选连任两届 , 两届后必须离岗 , 再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 更多要求走向一线战场 , 不仅他自己再经过一段实践洗礼 , 同时也对基层员工完成了传、帮、带 。第二类 , 专家类员工 , 强调必须有成功的实践经验 , 而且不断的在垂直循环工作的过程中滚动选拔、自然淘汰 , 在垂直循环工作中 , 一方面能把最优秀的人翻上来 , 另一方面所有专家都经历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自我进化 , 避免落伍 。 他们也可以做合理的横向流动 , 一是增强合成作战的能力 , 为后备主官、主管储备苗子;二是实现跨专业、跨领域的融合 , 各自交换能量 , 实现合理平衡 。 在运动中选拔优秀 , 不计较他的年龄 。 很年轻也可以破格提拔 。专家委员会负责能力的提升、战略的洞察 , 对专家职级评定进行建议与否决 。 专家委员会成员不是按行政部门设置的 , 是按业务领域设置的 , 跨度是比较大的 。 专委会根据专业特点 , 成员有些是两年一届 , 有些是三年一届 。 任期结束 , 你还是三、四十多岁小年轻 , 然后下基层、下一线去作战去 。 作战没有取得成绩 , 你就可能不会再被提名;作战取得了很好成绩的 , 被提名 , 但还要通过一定层面的专家选举来决定 , 再确定你能不能进入专家委员会 。 他们要不断接受再提名的考核 , 不断接受一定规模的投票考验 ,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僵化、板结 , 形成学阀 。 专家的工资也有可能比行政领导高得多 。第三类 , 职员类员工 , 是按确定性程序操作 , 保持公司的稳定高效运行 , 流程管理要像高铁一样通过 。 职员实行绝对考核 , 以岗定级 , 不末位淘汰 , 没有年轻化的必要 , 五六十岁还是15、16级都是可以的 。 而专家要对不确定工作负责 , 跟干部一样 , 也是要有自然淘汰的 。公司通过纵向流动 , 有些优秀的青年苗子会自动翻上来 , 可能有些做出优秀贡献的人才可以从13级直接提到18级 。 横向流动能解决平衡问题 , 经历了这么多年 , 平衡问题基本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 这些基本上就是美国西点军校的做法 , 公司层层级级授权制 , 没有把权力全垄断住 , 持续的良性循环 , 实现激活组织、激活人才的作用 。三、芯片问题的解决不是设计技术能力问题 , 而是制造设备、化学试剂等上的问题 , 需要在基础工业、化学产业上加大重视 , 产生更多的尖子人才、交叉创新人才 。我们国家要重新认识芯片问题 , 芯片的设计当前中国已经步入世界领先 , 华为目前积累了很强的芯片设计能力;芯片的制造中国也是世界第一 , 在台湾 。 那么大陆芯片产业存在什么问题呢?主要是制造设备有问题 , 基础工业有问题 , 化学制剂也有问题 。 所以芯片制造的每一台设备、每一项材料都非常尖端、非常难做 , 没有高端的有经验的专家是做不出来的 。 即使做出来 , 每年也只能生产几台 , 市场也只需要去几台、几十台 , 哪怕一台卖的很贵 , 几台也卖不了多少钱 , 那么在比较浮躁的产业氛围下 , 谁会愿意做这个设备?例如光刻胶、研磨剂…… , 有些品种全世界就只有几千万美元的需求 , 甚至只有几百万美元 。 几千种化学胶、制剂 , 都是不怎么盈利 , 这是政策问题 。我们国家要重视装备制造业、化学产业 。 化学就是材料产业 , 材料就是分子、原子层面的科学 。 日本在这个方面是非常厉害的 。 所以我们国家现在高校要把化学看成重要的学科 , 因为将来新材料会像基因编辑一样 , 通过编辑分子 , 就能出来比钢铁还硬的材料 。 但国家需要出来更多的尖子人才和交叉创新人才 , 才会有突破的可能 。而交叉创新在我们的高校里还有些障碍 , 因为专业系科分的太细太多 , 学生就慢慢成为各学院、各系私有的 , 缺乏更广阔的交流机会 。 在美国 , 哈佛如果有门课本校学生报名没报够 , 旁边学校的学生可以去抢着注册 , 抢到课哈佛就允许他去读 , 读完那门课的学分可以算到本学校学分里 。 而我们国家现在的学科系划分 , 学生是很难跨学科学习 。四、要正确认识科技创新的内涵 , 国内顶尖大学不要过度关注眼前工程与应用技术方面的困难 , 要专注在基础科学研究突破上 , “向上捅破天、向下扎下根” , 努力在让国家与产业在未来不困难 。经过七十年的教育努力 , 我国劳动力的质量已经比较好了 , 不仅仅是工业、服务业、职业经理人方面…… , 是适合发展大产业的 。 大产业的风险 , 是是否能持续创新 , 特别是原创性的发明 。 缺少原创 , 缺少牵引爆发力的推动力 , 大产业是有风险的 。 历史上许多大工厂的破产就是例子 。 没有创新 , 竞争力会逐步下降的 。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 , 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 , 汽车 。 产业转移的教训 , 就是创新不够 。 教育是贡献的主要方面 , 主要责任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如果简单地高喊科技创新 , 可能会误导改进的方向 。 科学是发现 , 技术是发明 。 创新更多是在工程技术和解决方面 。 客观规律是存在的 , 科学研究就是去努力发现它、识别它 , 客观规律是不随人的意志改变的 , 科学怎么能创新呢?没有东方科学、西方科学 , 论文是公开发表的 , 我们可以检索 。 文化是有东、西方不同的 , 科学没有差别 , 真理只有一个 。 而技术发明是基于科学规律洞察创造出新技术 , 成为生产活动的起点 。 新技术发明是多元化的 , 例如 , 千姿百态的汽车 。 而现在“卡脖子”的问题大多数是工程科学、应用科学方面的问题 。 应用科学的基础理论 , 去国外查一下论文 , 回来就做了 , 卡不住你的脖子 , 基础理论现在全世界可以用的 。所以 , 大学不要管当前的“卡脖子” , 大学的责任是“捅破天” 。 当然有一部分工科院校可以做这些工程、工业应用的突破事情 , 但是对于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应该往“天上”走 , 不要被这两、三年工程问题受累 , 要着眼未来二、三十年国家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 我认为 , 大学是要努力让国家明天不困难 。 如果大学都来解决眼前问题 , 明天又会出来新的问题 , 那问题就永远都解决不了 。 你们去搞你们的科学研究 , 我们搞我们的工程问题 。科学家要把“铁链”甩了 , 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研究 。 要让自己飞翔起来 , 谁知道飞的东西最后会不会有用?现在特别不主张去问高校的科学家:“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 , 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啊?” 这样科学家把锚都锚在地下 , 就飞不高了 , 我们要允许几个“梵高”存在 。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 ”我们只要遵循小平的三个有利于 , “有利于国家 , 有利于社会(国际、国内社会) , 有利于人民” , 就不会偏离主航道 , 为国家的强盛努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