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收获》开放书架 | 毕飞宇:私奔、家庭、认知、傲慢与报应——《傲慢与偏见》的题外话( 二 )


福楼拜就是以这个故事作为蓝本写成《包法利夫人》的 。 老实说 , 虽然我多次认真地研读过这部小说 , 这部小说究竟说了什么 , 我到现在都没有把握 。 也许这正是这部小说伟大的地方 。 虽然小说取材于一个“不道德的女人” , 可是 , 透过《包法利夫人》 , 我们看不出福楼拜的立场 , 他极度地克制 , 耐着性子呈现 。 福楼拜最终留给我们的 , 是唏嘘 , 是喟叹 , 是一言难尽 , 还有荡气回肠 。
干脆 , 我们就沿着私奔这个话题再说几句吧 。 1877年 , 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出版后的第二十年 , 一部同样可以当作小说教材、同等伟大的小说出版了 , 《安娜·卡列尼娜》横空出世 。 我想说 , 《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的内容要比私奔宽阔得多 , 但是 , 我们不能否认 , 它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和私奔有关 , 那就是安娜和沃伦斯基的婚外情 。 事实上 , 安娜的结局比艾玛惨烈得多 , 最终 , 不是砒霜 , 而是一列火车碾压了安娜激情澎湃的身体 。
一口气说了三个私奔 , 一个重要的问题浮现出来了 。 这个重要的问题可以体现为孩子一般幼稚:莉迪亚、艾玛、安娜 , 她们是“坏人”么?
我们首先来看莉迪亚 。 在小说的内部 , 莉迪亚未婚 , 她私奔的男友威克姆也未婚 , 她们的私奔最多只是“没办手续” , 问题并不严重 。 但是 , 在《傲慢与偏见》里头 , 奥斯丁清晰地告诉我们:莉迪亚是一个标准的“坏女人” , 她和威克姆的存在只有一个作用 , 证明达西是一个“好人” 。
艾玛的问题则比较严重 。 她已婚 , 还是一个母亲 , 她的情人可不是一个 。 艾玛是那种和“多名异性保持不正当关系”的女人 。 可是我们应当注意到 , 福楼拜并没有确立作者的道德高地 , 他没有审判艾玛 , 更没有宣判 。 我们这些做读者的固然不会认为艾玛一心想私奔而觉得她光荣 , 可我们这些做读者的也没有觉得艾玛想私奔就一定可耻 。
收获|《收获》开放书架 | 毕飞宇:私奔、家庭、认知、傲慢与报应——《傲慢与偏见》的题外话
本文插图

电影《安娜 ·卡列尼娜》剧照 , 1997
安娜的问题同样严重 。 已婚 , 已育 , 丈夫疼爱 , 家境优渥 。 即便如此 , 她依然红杏出墙 。 如果我们是一个仔细的读者 , 我们会吃惊地发现 , 托尔斯泰不仅没有审判 , 相反 , 尽管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受害方 , 同时也没有做错过什么 , 然而 , 我们这些做读者的还是不自觉地“站队”了 , 我们站在了安娜的这一边 , 我们觉得卡列宁虚伪 , 我们觉得他配不上我们的安娜 。 我们衷心地希望安娜幸福 , 最起码 , 希望安娜能够活下去 。 安娜死了 , 我们像失去了一位朋友 。
如果道德审判是公平的 , 那么 , 刚才那个孩子一般幼稚的问题就很容易得出结论了:莉迪亚是“坏人” , 艾玛和安娜是“更坏”的坏人 。 可是 , 道德审判极不不公平 。 文学的“人设” , 或者说 , 文学的阅读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莉迪亚是“坏人” , 艾玛只能是一个“灰色的人” , 而安娜则绝对“不是”一个坏人 。
同样是私奔 , 评判标准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的呢?
我只能说 , 从1813年到1877年 , 短短的六十四年 , 小说的人物没变:女人 , 或者说 , 人类 , 他们在小说的内部私奔;作家其实也没变:他们始终站在人类文明的前沿 , 他们一直在关注人类的情感 , 尤其在关注人类表达情感的方法、方式 。
——真正变化的是我们 , 是我们这些做读者的 。 严格地说 , 真正变化的 , 是读者所代表的人类的道德标准 , 或者说 , 文明的形态 。 人类的文明史在告诉我们 , 人类从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 , 发展到了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人类从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 发展到有权利修正自己的生活 , 或者说 , 有权利选择更加符合我们意愿的生活——道德 , 作为人类生活的公约数 , 它从来就不是恒数 , 它是一个动态 , 它越来越有利于我们人类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