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安徽池州:助力禁渔,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中国青年网池州11月12日电(采访人员 侯倩倩)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在这片广阔的水域中,生活着424种鱼类,仅特有鱼类就有183种,其生物多样性在世界河流中排名前列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让长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过度捕捞、竭泽而渔,这种只注重眼前短暂经济效益的捕鱼方式几乎耗尽了长江的生物资源,浩浩大河甚至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渔民也陷入了“越捕越穷”的境地 。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禁渔成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 。
贵池区长江禁捕视频调度中心的多元联合指挥调度平台 。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 侯倩倩 摄
2020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长达十年的长江禁渔计划,范围覆盖了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所有天然水域 。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池州市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在禁渔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目前,政府在贵池区设立了梅龙执法基地和长江禁捕视频调度中心,采取二者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执法基地负责禁捕禁渔政策宣传、日常巡查管理、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等任务 。视频调度中心则借助现代科技力量,沿江(河)安装20个监控摄像,密切关注76公里长江及34.8公里秋浦河保护区沿线的动态,摄像头捕捉到的信息会通过雷达光电感知监管系统,实时反馈给工作人员 。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再由执法基地快速出击,实现对非法捕捞行为的精准高效打击 。
贵池区长江禁捕梅龙联合执法基地 。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 侯倩倩 摄
值得一提的是,梅龙执法基地的6名护鱼员均为原梅龙街道退捕渔民 。从捕鱼到护鱼,这些祖祖辈辈靠水吃饭的乡民们告别了“水上漂”的生活,过上了稳定安逸的日子 。渔民胡松青在渔船上生活了20多年,他表示,捕鱼主要靠天气和运气,全凭老天赏饭吃,收入并不稳定 。成了护鱼员后,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全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安稳幸福 。
【长江|安徽池州:助力禁渔,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千方百计稳定渔民就业”是池州市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下一步,政府还将落实结对帮联制度,实施就业需求动态管理,及时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加大转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让他们未来的生活“稳得住、能致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