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搭讲究|建设一流学术期刊 服务“三大体系”建设


#三大体系#近年来 , 学界围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题目展开了强烈热闹讨论 , 在此背景下 , 如何施展学术期刊的重要作用 , 如何建设一流的学术期刊 , 成为期刊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 10月31日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在“新时代一流学术期刊建设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9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 ,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平台的学术期刊 , “一流”至少体现在:服务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服务时代、国家、社会、人民 , 提供决议计划咨询;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汪信砚以为 , 在运用新兴传播媒介、丰硕学术传播方式方面 , 高校学报都已经做了许多努力 , 好比中英文网站的建设与各大数据库的合作、利用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等 。 然而 , 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 , 如何利用大数据资源对学者、传播内容和读者进行有效匹配实现学术成果精准传播 , 如何晋升面向国际学界传播中国学术成果的能力 , 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真正与国际接轨的学术传播话语体系 , 任务还很艰巨 。 这不是个别期刊一力所能为之 , 需要海内期刊的集群建设、融合立异 。
穿搭讲究|建设一流学术期刊 服务“三大体系”建设
本文插图

“学术刊物办好了 , 就即是举起了一面学术大旗 , 它四周团结了一批学人 , 它在倡导一种理念 , 推动一种社会思潮 , 鼓励一种学风 。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原主编龙协涛表示 , 从历史和现实看 , 期刊是学术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链条 。 学术期刊是传播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轨制文明最前沿的载体 , 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高层次传媒 , 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 , 是一个民族理论思维的结晶 。 一本好的学术期刊 , 就比如是永不闭幕的学术论坛 , 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 许多人可以通过它学习各种知识理论 , 接受它的熏陶和指引 。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 “在建设学术生态的过程中 , 期刊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宣传科学、传播真理的伟大使命 , 同时还要肩负起学术打假的任务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院长蒋颖表示 , 一流的期刊不仅意味着要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 也意味着要有良好的纠错机制 。
“期刊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 要掌握规律 , 定位正确 , 通过选题策划引领学术 。 学术期刊的学科定位不是专业化 , 而是特色化、差异化、专题化、品牌化 。 走特色化之路 , 就是要增强题目意识 ,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 做好选题策划 , 做好主题宣传 。 把地域上风、学校上风、人才上风转化为期刊特色 。 ”刘曙光以为 , 期刊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因时而变 , 从而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力、传播力 。 要更新观念 , 正视纸质发行的同时 , 加强媒体融合 , 利用好新平台 , 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校共同体建设 。 整合和利用资源 , 把期刊建设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 在高校 , 把办好学报同教授教养、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 结合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项目进行组稿和选题 , 真正做到举全校之力办好学报 。
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 多刊载研究解决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研究成果 , 在基础理论方面有立异意义特别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学术成果 。 刘曙光建议 , 在加强基础学科研究的同时聚焦前沿题目 , 关注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性 , 分析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探索构建知识体系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 梳理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包括详细科学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面临的题目和挑战 , 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鲜活实践 , 推出一批凸显主体性、富于时代性、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 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