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廉要靠好人,反腐更得靠别的

近日 , “易中天中华史”最新一卷《严嵩与张居正》出版 。 朱元璋成功实现了王朝私有化 , 在他架设的舞台上 , 政治剧终于被演成了家庭伦理剧 。 在这出悲喜剧中 , 聪明如严嵩也是受害者 , 清廉如海瑞只好当摆设 , 帝王师与实干家张居正 , 只侥幸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 。 这一切是为什么?针对书里书外的相关话题 , 廉政瞭望·官察室采访人员专访了易中天先生 。倡廉要靠好人,反腐更得靠别的
海瑞得罪的 , 是整个官僚集团和上流社会廉政瞭望·官察室:您在《严嵩与张居正》中谈到 , 海瑞升调右佥都御史 , 外放应天巡抚时 , 曾颁布《督抚条约》整顿吏治 。 这场廉政风暴遭到大部分官员抵制 , 他也处处遭到排挤 。 在您看来 , 这种悲剧性的根源是什么?易中天:我们可以先谈直接原因 。 那就是海瑞的性子太急了 。 急也可以理解 。 一是当时的贪官污吏弄得地方上民不聊生 , 他看不下去 。 二是海瑞年纪不小 , 耽误的时间太多 , 必须只争朝夕 。 三呢 , 改革家都是急性子 , 比如王安石 。 不过 , 中国有句老话 , 事缓则圆 。 冰冻三尺 , 非一日之寒 。 正本清源 , 又岂能靠一日之功?廉政瞭望·官察室:其实到最后 , 海瑞的一切廉政措施对地方和整个王朝的吏治影响微乎其微 。 海瑞立起来的清官形象是夺目耀眼的 , 而他的历史处境可以说是悲剧性的 , 历史上另外那些有名的清官似乎也都差不多 。易中天:是的 , 这就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 。 海瑞是理想主义者 , 明清两代官员的俸禄却非常之低 , 低到“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的程度 , 不弄点外快就活不下去 。 你总不能要求大家都跟海瑞一样 , 只有母亲过生日才吃餐肉吧?所以朝廷对地方官多收一点附加税的情况 , 其实是睁眼闭眼的 。 可以说 , 官员们都靠这点额外收入维持体面的生活 , 支付迎来送往的招待费 。 海瑞要廉政 , 岂非砸人饭碗?他的《督抚条约》还规定 , 上级官员视察 , 下级不得出城迎接 , 更不得设宴招待 。 工作餐可以有鸡鱼肉各一样 , 但不得供应鹅和黄酒 。 民众自掏腰包 , 也不准购买忠靖凌云巾和宛红撒金纸之类奢侈品 , 吃斗糖斗缠之类零嘴甜食 。 这就把几乎所有官员和富人的生活都搅乱了 , 岂能不群起而攻之?可以说 , 海瑞得罪的 , 是整个官僚集团和上流社会 。不近人情的苛求只会坏事廉政瞭望·官察室:您刚才提到的 , 有的官员为了增加收入 , 私自增设附加税 , 这种行为合法吗?易中天:至少半合法 。 碎银铸成银锭 , 粮食运往京师 , 都会有损耗 , 所以原本就要多收一点 。 这就叫“耗羡” 。 只是多收多少 , 没谱 。廉政瞭望·官察室:后来雍正皇帝搞的“耗羡归公”就跟这有关?易中天:正是 。 雍正时期的耗羡归公 , 高薪养廉 , 也没有成功地遏制腐败 , 乾隆时又出了大贪官和珅 。 因为腐败已经变成习惯性和制度性的 , 贪腐所得远远超过养廉银的数额 , 哪里止得住?肯定前腐后继 。 再说他也没有否定耗羡 , 只不过要求地方官将耗羡上交 , 然后自上而下再分配 , 这又哪里能够解决问题?廉政瞭望·官察室:那么 , 明清两代官员的俸禄为什么要定那么低呢?易中天:表面上看 , 是主张廉洁奉公 , 为民表率 。 官员们的日子如果过得清苦 , 全国上下便都厉行节约 , 勤俭持家了 。 这也未尝没有道理 , 但不能苛求 , 更不能把标准定得不合情理 。当时 , 官员上任要自掏路费 , 这就连海瑞也要抱怨 。 县太爷必须聘请的助理——钱粮师爷和刑名师爷 , 也得自己发工资 , 这钱从哪里来?还有 , 海瑞要求境内公文必须使用廉价纸张 , 后面也禁止留有空白 , 也勤俭节约得过头了 。 结果也只有两种 , 要么集体抵制 , 要么阳奉阴违 。 可见 , 不近人情的苛求只会坏事 , 无助于反腐倡廉 。 不过 ,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官员的定位、权力的归属是大问题廉政瞭望·官察室:在您看来 , 导致王朝从上至下腐败横行最致命的因素是什么?易中天:官员的定位 。 表面上 , 他们被定位为礼乐教化的推行者 , 人民群众的道德楷模 。 实际上 , 是帝国权力的代理人 。 汉代 , 州的长官叫州牧 , 郡的长官叫郡守 。 牧 , 就是放牧牛羊 。 守 , 就是看家护院 。 说白了还是打工的 。 那你就得把工资定得合理一点吧 , 你给的薪酬那么低 , 又看守那么多羊 , 不薅羊毛才怪 。廉政瞭望·官察室:所以要派出巡视员 , 建立巡察制度?易中天:是的 , 而且有时候也管用 。 因为特派员直属中央 , 往往都是为官清正又精明强干的人员 。 但这靠不住 , 他们也拿低薪 , 你怎么保证他们不被收买?更糟糕的是 , 从汉代开始 , 巡视员总是不断地变成地方官 , 汉代的刺史就是从中央政府的特派员 , 变成了州的军政长官 。 清代的总督和巡抚 , 更是兼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的职务 , 你说他是地方官呢 , 还是巡视员?一笔糊涂账 。廉政瞭望·官察室:为什么会这样?易中天:因为权力不属于人民 。 地方官也好 , 巡视员也罢 , 都不必对人民负责 。 汉唐到宋 , 官员们还有理想 , 有情怀 , 宋代更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 情况要好一些 。 明清两代就只是为大老板打工了 , 天下兴亡不关他们的痛痒 。 你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 , 岂非笑话?再说想要建立监察制度的也不是他们 。廉政瞭望·官察室:是否可以说 , 古代的反腐难免带着最高统治者的个人色彩?易中天:你说得对 , 雍正时的反腐就是这样 。 结果他一死 , 就人亡政息了 。 当然 , 制度并不是哪个人制定的 。 从秦汉到明清 , 也都有监察机关 , 叫御史台 , 明清改叫都察院 , 但所有的监察官员都叫御史 , 可见一以贯之 。 就连条款和程序也很健全 , 几乎可以确保他们行使权力 。 可惜治标不治本 , 因为反腐的目的不是为了人民 。 如果像嘉靖皇帝那样 , 纵容严嵩、严世蕃父子贪腐 , 监察官员又能如何?廉政瞭望·官察室:嘉靖皇帝是故意的吗?易中天:有意无意吧!至少在他看来 , 听话更重要 , 贪点也没啥 。 所以 , 官员的定位 , 权力的归属 , 是大问题 。榜样的作用是有限的 , 不可能代替一切廉政瞭望·官察室:如果说古代对官员的定位错乱 , 归属不明 , 那如此庞大的官僚体系 , 总需要某种东西来维系其运作吧 。易中天:也只能依靠道德教育 。廉政瞭望·官察室:确实 , 尽管有监察体系 , 整个文官体系的支柱仍旧是道德 。易中天:是的 , 至少理论上是 。 这就要有榜样 , 海瑞就是 。 所以 , 他愤而辞官十六年后 , 又被朝廷召了回来 , 还连升三级 , 成为南京政府正二品的最高监察官员 。 首辅申时行给他写信说:“维公祖久居山林 , 于圣朝为阙典 。 ”公祖本是老百姓对知府和巡抚的尊称 。 申时行是长洲县人 , 家乡属于苏州府 , 所以这话说得很客气 , 字面意思也很漂亮:让您老人家长期隐居 , 对于圣朝实在是憾事 。 但既然是圣朝 , 当然无腐可反 。 那又要他做什么呢?廉政瞭望·官察室:相当于把海瑞放在台面上做摆设?易中天:准确地说是做榜样 。 万历皇帝就说:(海瑞)当局任事 , 恐非所长 , 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 , 未为无补 。 也就是说 , 不管怎样 , 榜样还是要有的 。 至于实际效果如何 ,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廉政瞭望·官察室:榜样不该要吗?易中天:怎么能说不该要?当然得要 。 何况要倡廉 , 也必须靠好人 。 只是我们得清楚 , 榜样的作用是有限的 , 不可能代替一切 。 反腐和倡廉是两个方面 , 现实的问题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 包括监察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廉政瞭望·官察室:但是民众对清官的渴望 , 包括对其道德品行的要求 , 比对监察制度建设的关注强烈得多 。 您认为 ,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情况?易中天:简单地说 , 就是民众看不到制度有什么用 , 只知道如果遇到清官 , 自己的日子就好过得多 。 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 , 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 但每个人的遭遇却不一样 。 那么 , 民众除了盼望清官 , 还能盼什么?只有侠客 。 所以 , 中国古代的清官戏长盛不衰 , 武侠小说也大受欢迎 。廉政瞭望·官察室:那您认为 , 如果有了趋于完美的监察制度 , 就有可能走出历史周期律吗?易中天:有可能 , 也必须 。 只是怎么做 , 我答不上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