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英语

英语之于中国 , 一直是一个五味杂陈的存在 。自洋务运动始 , 英语就一直是刚需 。 我七十年代第一次从老司机们那里听见的汽车零件名称 , 也是英语译音:考尔(点火线圈) , 哈佛(半球形万向节) , 考克(闸伐) 。 之后才明白 , 这么叫也是没辙 , 因为当时汉语里没有现成的词可用 。英语还是晚清青年获取资讯的重要工具 。 晚清的报纸分三类:官报 , 民报 , 租界英文报 。 官报千篇一律 , 小官报抄大官报 , 大官报抄各路能臣的奏折或圣旨 。 为数不多的民报 , 也只敢流于风花雪月 , 以夹缝里求生存 。 唯租界英文报纸享有治外法权 , 不受大清新闻审查 , 什么都能登载 , 于是英文报纸就成了晚清热血青年的最爱 , 这也促成了晚清的英语热 。岁月如流 , 转眼就到了二十一世纪 。 当第一次看见马云在达沃斯论坛用流畅的英语谈笑风生地演讲时 , 我有一种时光荏苒的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