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灭亡的原因,竟是因为太好战?( 二 )

蜀国灭亡的原因,竟是因为太好战?
不光人事 , 在进军路线的选择上 , 曹爽也堪称“神奇”:他选择了骆谷 。 为啥?因为从长安到汉中 , 只有三条路:最凶险的子午谷 , 最平坦的斜谷 , 路程最近但最缺水的骆谷 。 而相比子午谷和斜谷 , 骆谷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水源 , 这就对后勤补给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想当初 , 以诸葛孔明的水平 , 都不敢选择子午谷和骆谷 , 而曹爽却勇敢的不走寻常路!四、王平的选择此时 , 与曹爽对垒的人是王平 。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 , 对这哥们也不陌生 , 虽然他的存在感不强 , 但在诸葛亮时代 , 王平经常和廖化一起 , 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 。 在街亭之战中 , 苦劝马谡的 , 正是王平 。 街亭大战失败之后 , 军容整肃 , 有序撤退的 , 也是王平 。 总之一句话 , 虽然名声不亮 , 但这哥们绝对是个人才!蜀国灭亡的原因,竟是因为太好战?
此时 , 王平的手下总共不到3万 , 而此时蜀汉的主力要么在成都 , 要么在涪城 , 都很远 。 眼瞅着绝对劣势的兵力 , 很多蜀军就开始发怵:要不咱躲躲?或者退守汉城、乐城 , 等待援军 , 打防守反击?可对这些建议 , 王平直接否决乐 , 如果退守汉城、乐城 , 那就等于把阳平关拱手让给了曹军 , 再想反攻 , 那就难了 。 当下的选择只有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王平的想法是:沿途布防 , 扼守要地 , 拖疲敌军 , 伺机反扑 。五、兴势之战对于王平的决定 , 多数人心里没谱 , 只有护军将军刘敏深信不疑 , 对王平的指令 , 坚决执行 。王平命令刘敏 , 沿着山头插旗帜 , 在这秦岭大山 , 山头那真是要多少有多少 。 其实 , 王平这招并不算特别高明 , 不过就是故布疑兵、虚张声势 。 如果此时魏军统帅是诸葛亮、司马懿这一级别的 , 王平这一招很难奏效 , 可偏偏 , 对手是军事外行——曹爽、夏侯玄 。 至于司马昭、郭淮 , 即便看出破绽 , 也装没看见 。面对绵延百里的汉军旗帜 , 不辨真假的曹爽有点懵 , 至于十万曹军士兵 , 那就更懵了——秦岭山脉的山头上 , 时不时就会有蜀军往山下扔石头、扔砖头、放冷箭 。蜀国灭亡的原因,竟是因为太好战?
这可就糟心了 , 不攻击吧 , 谁知道山头有多少人呢?万一是个大部队咋办?攻击吧 , 费半天劲 , 等攻上去人也早跑没了!这种态势下 , 有时候 , 即便曹爽下令攻击 , 曹军士兵也逐渐习惯了磨洋工 。244年4月 , 曹军到达兴势 , 终于走不动了!这也不难理解 , 一方面 , 蜀军牢牢控制着兴势山 , 再不退让 。 另一方面 , 随着战线的推进 , 魏军的补给线越来越长 , 缺乏水源 , 则导致魏军的后勤供应难上加难 。 甚至 , 连负责后勤运输的马、驴、骡、牛都被大面积累死(“牛马骡驴多死 , 民夷号泣道路”) , 这种状态下 , 魏军想继续推进 , 只能说“难”!魏军疲了、累了 , 那就该蜀军运动了 。 虽然限于人数劣势 , 蜀军始终无法发动大决战 , 但是偷岗哨、摸营垒、放冷箭、抄后路 , 这种事 , 蜀军可没少干!魏蜀双方开始了对耗 , 这一耗就是半年 , 转眼到了同年十月 。 这期间 , 大战没有 , 但小仗——不缺 。这种态势下 , 眼瞅着已经是难以取胜 , 曹爽一个叫杨伟的参谋跑过来建议:老大 , 咱撤吧!可是 , 曹爽的铁粉邓飏、李胜却站出来坚决反对撤军 , 这俩哥们的特长就是——辩论 , 极端善于把没道理讲成有道理:这么政治正确的事 , 你杨伟居然敢后退?这通怼 , 把杨伟气得直翻白眼!而曹爽的这次坚持 , 也关闭了自己的安全窗口!因为 , 此时 , 蜀国的援军 , 正在赶来 , 或者说 , 援军已经到了 , 一个反包围魏军的口袋正在形成!戏剧的是 , 最后对曹爽发出预警信号的又是他的死对头——司马懿 , 他写信给前线总指挥夏侯玄 , 提醒他一定要谨记当年曹操在汉中失败的前车之鉴!这一次 , 夏侯玄听进去了 , 作为曹爽的铁粉 , 他也建议大军回撤 。 杨伟的话 , 曹爽可以不听 , 但夏侯玄的话 , 曹爽不能不听 。蜀国灭亡的原因,竟是因为太好战?
魏军终于开始回撤 , 可是费祎统领的援军已经来了——想走 , 没那么容易!不但费祎来了 , 涪城大军也来了 。 此时蜀军的规模 , 已经完全可以和魏军进行大决战了 。直到此时 , 曹爽才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 可是已经晚了 , 甚至连回撤的后路 , 都已经被王平派人断掉了 。魏军开始仓皇撤退 , 拼死奋战 , 曹爽才得以勉强逃回长安 。六、结语这一战 , 魏军虽然没有全军覆没 , 可是也损失了数万人马 , 这是魏蜀交战以来 , 魏国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 也正是这一战的失败 , 让曹爽更加威信扫地 , 为他日后的倒台 , 埋下了伏笔 。 不久的将来 , 曹魏将迎来司马时代 。再看蜀汉方面:单论歼敌人数 , 即便是诸葛亮、姜维也没创造更大的战果 。 创造这一战果的主要推手王平 , 却在历史长河中 , 泯然众人 。 而背后调度和布局这一战的费祎 , 正是凭此战功 , 进封成乡侯 , 不久接替蒋琬 , 成为新一代蜀汉核心 。不过 , 这一战既与诸葛亮无关 , 也和姜维没关系 , 或许正因为此 , 在《三国演义》中 , 干脆就没出场 。注:关于兴势之战的时间线 , 不同文献有不同的记载 , 时间长短相差很大:短的有认为前后延续一个月左右 , 而时间长的则认为前后延续一年有余 。 根据行军路线及战争态势发展 , 笔者认为时间应该在半年左右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魏略》、《晋书》来源;朝文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