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敌生畏的“死亡之谷”

面对敌针对铁路交通的大规模、集中空袭 , 志愿军以高炮数量不及敌用于朝鲜战场飞机总数一半的防空兵力 , 坚持重点掩护与机动抗击相结合 , 共击落敌机260余架、击伤1070余架 , 有力地配合了志愿军空军作战 , 沉重地打击和震慑了敌人 。 尤其是新成川至高原铁路沿线 , 由于高炮部队火力集中 , 射击准确猛烈 , 被美舰载航空兵称为“死亡之谷” 。在敌机活动频繁、保卫目标众多而我防空兵力不足的情况下 , 高炮部队有效地遏制了美军的空袭活动 。 一是统一指挥统全局 。 反“绞杀战”时 , 志愿军高炮部队的4个野战师、3个城防团和50个独立营隶属分散 , 要在大范围内协调一致行动 , 有效掩护铁路线 , 并与空军搞好协同 , 需要集中统一的指挥 。 为此 , 在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的指挥下 , 成立了志愿军铁道兵高射炮兵指挥所 , 统一部署和指挥高炮部队作战 , 并加强与空军指挥所的协调 。 在该指挥所的集中指挥下 , 便于从反“绞杀战”斗争全局需要出发 , 实施统一部署 , 正确分配任务 , 合理区分兵力 , 确保了各高炮部队形成整体对空作战能力 。 二是集中兵力保重点 。 为有效应对敌“绞杀战” , 志愿军及时调整高炮部队的任务和部署 , 按照交通线分布划分4个防空区 , 担负铁路沿线对空作战的同时 , 采取“集中兵力、重点保卫”的方针 , 突出敌重点破坏的桥梁、交通枢纽、兵站等重要目标的掩护 。 特别是为打破敌对清川江以南、平壤以北地区的“三角铁路”的重点封锁 , 志愿军将掩护铁路运输高炮部队三分之二的兵力集中配置在该地区 , 在雷达和探照灯部队配合下 , 以集中对集中的原则 , 仅一个月就击落敌机38架、击伤68架 , 迫敌放弃了对“三角地区”的集中轰炸 。 三是高度机动打游击 。 在我高炮火力集中打击下 , 敌不得不改变战术 , 在“三角地区”以外寻找火力空白区 , 实施机动重点突击 , 对重要路段采取24小时不间断地“轮番饱和轰炸”战术 。 敌变我变 , 高炮部队迅速调整部署 , 采取“重点保卫、高度机动”的作战方针 , 重新划分防区 , 扩大掩护范围 , 重点保卫铁路桥梁和车站等重要目标 , 同时以大量兵力实施高度机动作战 , 广泛开展近战、夜战、游击作战 , 机动灵活地打击敌机 , 以极小的消耗取得较大战果 。 比如 , 高炮第513团 , 在40多天的游击作战中 , 击落敌机37架 , 击伤152架 。 另外 , 高炮部队利用隐真示假的“诱饵”战术 , 通过设置假目标引敌进入伏击圈 , 集中火力进行打击 。信息化空袭兵器 , 打击距离远、范围广、精度高 , 未来反空袭作战 , 必须树立联合防空观 , 通过联合指挥机构统一组织筹划、指挥 , 并将区域防空与要地防空、火力防空与电子防空相结合 , 建立多维一体、军地一体、抗反防一体的防空作战布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