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深圳40年?财经40人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
每经采访人员:李星 每经编辑:裴健如
“没有改革开放 , 就没有深圳 。 没有深圳 , 就没有比亚迪 。 ”这是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带领比亚迪走到今天的最深感触 。
本文插图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40年前 , 深圳还是一个海边渔村;40年后 ,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 , 深圳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 名列全球金融中心第十一位 。 截至目前 , 深圳拥有多家行业级头部企业 , 如通信行业“标兵”华为、移动互联网巨头腾讯、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比亚迪等 。
“过去四十年 , 深圳以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 勇于担当、不断创新 , 已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 , 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奇迹 。 ”回顾深圳和比亚迪的发展史 , 王传福感慨万千 。
在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快速发展的历程中 , 成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既是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 , 更是受益者 。 在王传福看来 , 经过40年的发展 , 深圳自身的创新氛围更加全面 , 形成了各种产业链、人才链以及完善的制度体系 , 高科技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 。
创业二十五年来 , 比亚迪专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 伴随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成长壮大 , 逐渐成长为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国际型企业 。 “当前 ,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 不仅给像比亚迪这样在深圳发展起来的企业带来机遇 , 也为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企业提供了平台 。 ”王传福认为 。
电池起家 , 成功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深圳40年?财经40人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在成立比亚迪之前 , 王传福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 , 26岁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 就在事业发展正盛之时 , 王传福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铁饭碗” , 下海经商 , 最终带领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代表企业 。
“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巨大的机会 , 让我们可以撸起袖子干出实事来 。 ”王传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公司刚创立的时候 , 没有厂房、没有固定资产 , 也拿不到任何银行贷款 , 发展很困难 。 当时 , 深圳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优惠政策 , 对有技术、有活力、有创新力的企业实施无抵押贷款 , 支持其持续做大做强 。
本文插图
据了解 , 比亚迪初创时主要开发生产镍镉和镍氢电池 。 当时的充电电池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 。 电池行家出身的王传福直接从电池生产核心技术研发着手 , 开发出了“夹具+人工”的人机协作半自动化生产线 , 打破了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制造壁垒 , 总投资仅为传统生产线的几十分之一 , 很快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 结束了此前内地厂商只能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手中购买电芯 , 结合其他元件进行组装生产的低利润模式 。
从生产“大哥大”使用的镍镉电池 , 到成长为电池行业领军者 , 比亚迪只用了三年时间 。
1997年 , 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对很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 但比亚迪反倒抓住机会逆势增长 , 实现了快速腾飞 。 据王传福介绍 , 1997年的“金融风暴” , 使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幅度达到20%~40% , 为比亚迪低成本和技术优势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 , 一批知名跨国企业均转向比亚迪采购电池 。 凭借成本和品质优势 , 比亚迪取得了快速增长 , 销售额首次达到1亿元 。
当时 , 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 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 。 2002年7月31日 , 比亚迪(01211 , HK)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 , 创下当时H股最高发行纪录;2008年起 , 比亚迪开始筹划回归A股 , 并于2011年成功在深交所完成上市 。
推荐阅读
- |2.4亿单身,7700万独居,“单身经济”撑起万亿“金矿”
- 中新经纬|官方重磅答问!全年经济咋走、物价降吗,你关心的都在这
- 半月谈|吸猫成瘾,养猫“致贫”?年轻人催热“猫咪经济”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国家统计局预判猪肉价格:各地持续增加生猪供应 价格将下拉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欧美疫情是否影响中国外贸?国家统计局:中国进出口仍好于全球
- 中国新闻网|国家统计局:中国进出口贸易会好于全球整体状况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10月国民经济“成绩单”公布 餐饮收入月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 经济回暖|机构预测:内外需持续回暖 10月经济复苏进程延续
- 国民经济|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重点来了丨这场高层论坛 为世界经济开出啥“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