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眼中的上海
任何朋友都了解 , 我对江南狂热的痴迷 , 曾经六下江南 , 似乎总是有意无意的回避上海这座城市 。 提起上海 , 心中总是布满一层阴影 , 总觉得欲说还休 , 对这座城市有一种骨鲠在喉的感觉 。 当然 , 作为在世界上有如此权重的城市 , 再是回避也不可能 , 曾经忍不住的在上海转了三四天 , 当然 , 从踏入上海的土地伊始 , 心中五味杂陈 , 莫可名状 , 用异乎寻常挑剔的眼光 , 来抚慰心中酸溜溜的心态 , 也许 , 只有北京土著们才能读懂吧 。在北京 , 同众多的北京土著聊天 , 注意 , 我没有用北京人这个词 , 而用了北京土著 , 因为北京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 而“土著”才能代表我们这群祖祖辈辈扎根于北京的一群“遗老遗少” 。 我们这些土著们 , 不约而同对上海都有着相同的心态——敬而远之 。 就好像一群大老爷们关起门来讨论隔壁老王的媳妇漂亮 , 心中既羡慕嫉妒恨 , 又带着些许愤愤不平 , 然后最后用“他媳妇估计不能生育”来诅咒一番 , 达到心理平衡 。 北京和上海 , 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二元城市一模一样 , 都是互相看不顺眼 , 但又无可奈何 , 比如悉尼VS墨尔本 , 纽约VS洛杉矶 , 出于对故乡的热爱和自信 , 以及对方的某些过人之处造成的对这种热爱和自信的冲击 , 确实有一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微妙之处 。北京人和上海人 , 天生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自豪感 , 这种自豪感深深根植于心 , 融于骨髓 , 最终凝练成一种自信的气质 。 也许北京和上海天生享受了国家最多的特权 , 以至于这两地的人们都习以为常 , 认为自己的幸福是天经地义 , 这种盲目的自信和自豪 , 确实另许多外来人感到不快 。 但是北京人和上海人的表现方式却大相径庭 。 上海人以冷漠著称 , 对乡毋宁的歧视流露于外 , 在大街上问路不说上海话 , 立刻居高临下 , 用鼻孔看人 , 然后爱答不理 , 摆手离开 , 看到别人无助的表情 , 心中立刻自信爆棚 , 甚至外国人问路都摇头作罢 , 气得老外在节目里抱怨:People are not friendly here;而北京人恰恰相反 , 北京人遇到外地人问路 , 会手舞足蹈的讲解路线 , 唾沫四溅的问长问短 , 甚至带路走一遭都有可能 , 很多人误以为北京人古道热肠 , 其实北京人的歧视是隐形的 , 北京人在给你热情指路的同时 , 心中暗道:怎么样 , 你不是北京人吧 , 口音真怯(土) , 到了北京还得听我的吧 。 表现出的热情 , 让北京人感觉 ,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恩赐 。 面对老外 , 北京人更是鞠躬哈腰 , 不会说英文 , 也要在地图上瞎比划 , 感觉自己说十遍“往西走 , 拐弯就到” , 老外就能懂了一样 。 其实上海人的自豪 , 有些咄咄逼人 , 而北京人的自豪有些阴险狡诈 。 真是蛮有趣的一种状态 。北京人天生爱咋呼 , 动不动就会大惊小怪 , 蔡明的《马大姐》真是把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诠释得细致入微;而我眼中的上海人 , 似乎非常云淡风轻 , 遇到事情都是浅浅一笑 。 北京人热爱八卦 , 街坊四邻有点事 , 立刻传开 , 并且又怕别人说自己八卦 , 降低了自己的档次 , 都会眼珠一转 , 看着四下无人 , 悄声对别的老太太说道“李姐 ,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 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啊 , 你可别往外说 。 ”不吐不快但是做贼心虚;而上海人通常会守住底线 , 说起八卦来也不会这样低眉顺眼 , 虽然也乐意知道别人的八卦 , 但是没有北京人那么爱打听 。 在澳洲的许多上海朋友造访我们家 , 都会被我们家的说话方式笑的前仰后合 , 把我们家定义为《我爱我家》的拍摄现场 , 而我造访的上海家庭 , 就会让我觉得家庭对话少了些许抑扬顿挫 , 似乎激情不足 。当时周立波是说过一个段子 , 说上海老太太们在一起锻炼 , 会高兴地说自己的股票又涨了 , 而北京老太太们在一起锻炼 , 会高兴地说拉登被美国枪毙了 。 对政治的把握和热爱 , 确实让两座城市的人民性格迥异 , 这样是上海能成为中国经济桥头堡的原因之一 , 北京安守他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也就算了 。 其实北京和上海在政治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 上海人对政治不闻不问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而北京人虽然热衷政治 , 但是遇到政治大事则立刻缩了回去 。 北京人见惯了朝代更替 , 城头变幻大王旗 , 谁上台也得给我窝头吃 , 真正上街闹事的几乎都是外地人 。 北京人和上海人 , 都是以生活为第一要务的 , 打砸抢的暴力事件 , 还是由外人去做吧 。当然 , 就因为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 , 让北京土著颇不舒服 , 非要把经济中心也戴在北京的头上不可 , 尤其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 , 更让北京人怒不可遏 。 北京也要建CBD , 也要建高楼大厦 , 也要建华北第一高 , 本以为非常现代 , 老一辈的北京土著还在说“上海穷着呢 , 弄堂里早上还都刷马桶呢 , 臭不可闻 。 ”结果北京人不情愿的到了上海 , 立刻被真正的高楼大厦吓得目瞪口呆 , 淮海路、徐家汇、外滩、浦东 , 到处都是鳞次栉比的大楼 , 而北京也只有一个大北窑 , 北京人心中的阴影面积 , 想必非要用微积分才能求得出来了 。 在上海面前 , 北京人感受到了一种虚落 , 一种自信失败后的自失 , 明明知道技不如人 , 但是碍于情面还是要比拼一场 , 最后真正落败后 , 仍然心有不服 , 最后只能骂道“还不是上海帮执政搞得 , 当时牺牲了北京 , 全建设上海了 。 ”其实若是没有北京的制约 , 上海早就超英赶美了 , 上海总是被北京绑着 , 一旦北京松绑 , 上海立刻一鸣惊人 。 当初建国之时 , 上海许多专家来北京“支援北京建设” , 这些北京人不愿提及 , 估计不care历史的上海人 , 也淡忘了 。 其实北京人心中也有一道隐痛 , 就是除却了“首都”这个光环 , 北京什么也不是 , 顶多沦为西安这样的非主流二线城市 , 连旁边的天津都比不过 , 所以北京人死守着首都这个荣耀 , 而上海人无论沧海苍天 , 都会站在当今中国食物链的顶端 , 比拼物质财富 , 上海不遑多让的赢了 。北京人总是会讥笑上海人小气 , 而上海人也会讥笑北京人好大喜功 。 北京人到现在 , 都没有普及AA制 , 对朋友挥金如土 , 似乎是一种道德水平的评判标准;而上海人处事精明 , 讲究公平公正 , AA制是最不伤和气的规范了 。 北京人大大咧咧惯了 , 看不惯上海小家碧玉的情怀 , 处处我行我素 , 追求由内而外的自由 , 在大街上提着拖鞋 , 穿着跨栏 , 扇着蒲扇 , 才是一种逍遥;而上海人绝对不会这么不注意形象 , 大街上争奇斗艳 , 形容举止处处小资 , 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由外及内的自由 。 北京人吃饭 , 还是以去老字号为荣 , 而上海人则主张中餐西吃 , 崇洋媚外 , 老字号什么的只是乡毋宁的去处了 。 很多上海人对我说 , 看中央台的春晚都觉得很土 , 去过北京之后 , 也觉得北京的建筑 , 似乎搭配的哪里不对 。 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性格之差 , 一个是对内外放而对外保守 , 一个对外开放而对内内敛 , 真是人性光谱中的两级啊 。说了那么多一个北京土著对京沪两地的性格吐槽 , 也终于可以说说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感受了 , 最能体现的一个字 , 还是美 。 上海的美是姹紫嫣红 , 火树银花 , 浓厚的富贵荣华 , 这和北京古色古香的韵味完全不同 。 陆家嘴 , 是我当时的下榻之地 , 也给我很多的感慨 。 坐在三栋陆家嘴最高摩天楼环绕的井底抬头望空 , 豁然开出了一片人眼的天 。 这地界儿楼多 , 上海的“三高”呈品字形站在陆家嘴的中心地带 , 气势算是蛮恢宏的;乌云压顶时 , “三高”的很大一截儿是掩在云里看不见的 , 高层上班的人们自是腾云驾雾的体感;但 , 这体感不会给你快感 , 应为这里上班的人们都是相当紧张甚至神经质的 , 因为你不能辜负了在中国最伟大金融区上班的使命和荣誉 。 否则 , 让你卷铺盖走人发落到上海的下之角区域 , 即使缺乏自杀的勇气 , 也是羞于和亲戚朋友解释的 。白天的这片区域有种鸡叨碎米的忙碌感 , 人们之间话不多 , 表情也相对凝重 , 中午吃个饭也是排队后的狼吞虎咽 , 下班不说披星戴月也是和朝九晚五搭不上任何关系 。 但 , 这里创造价值!银行、交易所、基金、地产商、律师行、会计师行在各种交易间穿梭往来膨胀出各种令人咂舌的数字 , 由此体现着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风范 。这里汇聚了极多的各国年轻精英 , 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基本的技能就是中国人不能只会说中国话 , 外国人不能只会说外国话 , 否则就有可能让危机感萦绕 , 在陆家嘴 , 似乎得到了国家化的公平 。喜欢看上海男人吵架 , 绝对君子动口不动手 。 当时遇到两出租车刮蹭 , 两位白衬衫、白手套加蓝领带的司机在39度高温下暴吵;堵车走不掉 , 只能抖擞精神观赏 , 算是对人文的学习吧;尽管听不太懂 , 但从嘴里出来的也肯定不是“你好”“对不起”的客气话;听到各种“册那”“侬脑子瓦特了” , 弄得我相当紧张 , 担心马路血案溅在眼前;谁知唾液在马路上互喷了二十多分钟 , 自是没有任何武斗的迹象 , 直到闪烁着红蓝灯的车到场散了各方闲杂人等算是息事宁人;路上就一直在想这个事儿 , 只对骂不打架该是文明跨进的一大步吧 。上海人自诩上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尚之都 , 上海人对台湾人都轻蔑的叫“台巴子” , 很解气 。 对此 , 我的意见是有一些的;我管窥蠡测 , 在电视上左顾右盼到底什么是上海的时尚 , 其实上海是一座具有极强跟风性的城市 , 传统的不是很中国 , 崇洋的亦不是很精髓;总之 , 缺乏中国文化和基于中国文化对夷物加以吸收消化后的创造;但上海确实在学习和进步 , 不见丝毫倦怠!北京不一样 , 她是有底蕴和积淀的城市 , 同时是接受潮流的城市;北京的砖头可以讲述千年故事 , 北京的潮流也让Armani、Apple、Real Madrid们必须驻足;因此 , 才有了紫禁城和国家大剧院的辉映 , 才有了在Court Yard眺望明月悬于故宫角楼的神气;北京的时尚是用来教化人的 , 属于你喜欢不喜欢都必须来的那种 , 不由得有种帝都人的骄傲了 。当然 , 北京人嘴里的上海才是真正的美 。 我总觉得自己是个江南人 , 对江南饮食不加隐晦的称赞 , 上海本帮菜更是我的大爱之一 , 当时在上海逛城隍庙 , 简直就是对我味蕾的最大犒赏 , 现在还记得当时吃南翔小笼包的幸福 。 上海街头的美食 , 不免都带了南方特色 , 什么“生煎”“酒酿”“包脚布”“大馄饨”“腌笃鲜”“炒年糕” , 怎么都那么接地气?除了服务态度令人发指之外 , 城隍庙真的让我流连忘返 。 我在京城也总是寻找好吃的上海菜 , 终于在国贸背后的胡同里找到了一家“阿文汤包馆” , 只可惜京城百姓大多吃不过清淡可口的上海菜 , 所以生意一直带死不活 。 布里斯班的北京菜馆 , 开业不到一年就倒闭了 , 而上海菜接连开了三四家 , 也屹立不倒 , 尤其是市中心的上海菜馆 , 很受老外欢迎 。 当然 , 一旦外国人频频光顾 , 其味道一定难以正宗 , 不过可以见到上海菜确实比北京菜更加国际化 , 喜欢“响油鳝糊”总比“京酱肉丝”的人多吧 。上海是伟大的城市 , 这里的人民和城市水乳交融 。 上海是中国的怪物 , 但不能没有;她代表中国 , 又完全不能代表中国;作为城市和国家 , 她们相互依偎着 , 又相互容忍着;人是不能饿着肚子扯淡的 , 吃饱喝足一言不发也是无聊的 。 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海纳百川和独领风骚 。 北京和上海的争斗一直会延续下去 , 北京人和上海人也会一直暗中龃龉下去 , 但是奇怪的我 , 我在澳洲最好的朋友 , 大多数都是上海人 。 套用马克思的一句话:移民真是万能的 , 它能让冰炭难容的两个人互相亲吻 。
推荐阅读
- 委内瑞拉危机中的特朗普
- 污染|北京今日空气污染过程持续 建议减少户外活动
- 这个曹孟德还是你心中的那个曹阿瞒吗?
- 北京日报客户端|打通物流瓶颈“最后一公里”,全球首条智能空轨落地青岛
- 光明网|深夜突发!已致7人死亡
- 成都全搜索|儿子生日,他再也无法赴约......
- 米国大选中的可爱老头
- 大选中的可爱的老头
- 京张高铁|北京将建成的大桥,连接张家口,京张高铁穿过,当地有福了!
- 电子版|北京发布今冬首个供暖“升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