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钱学森葬礼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数十万人送行,翌日天降大雪( 二 )
遭到迫害后的钱老在一个月之内便消瘦了30斤 , 他在美国的住所遭到了海关的查封 , 他本人也被关到特米娜岛半个月之久 。 更为重要的是 , 钱老十余年搜集的800多吨书籍以及他全部的学术笔记都被美军没收 , 这原本是他预备带回国内的重要资料 。
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迫害的消息传到了国内 , 国家领导人对此事表示了高度重视 , 并且为此事进行了多方交涉 。 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 , 中方释放了扣押的4名美国飞行员 , 并且不惜以11名援朝战争俘获的飞行员为条件 , 交换钱学森以及他的家人回到祖国的怀抱 。
文章图片
"一生负气成今日 , 旌旗十万斩阎罗"
1955年10月1日 ,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 这一天钱学森以及他的夫人蒋英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 此时距离他提出回国已经过去了6年之久 。 对于钱老来说 , 放弃美国优渥的物质条件并不是什么难事 , 但他面对的是一个一穷二白且疮痍满布的中国 , 要在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制造出属于自己的导弹和火箭 , 又谈何容易呢?
早在1934年 , 钱学森以国立交通大学第一名的身份获取了第七届"庚子赔款"留学生的名额时 , 他的父亲钱均夫就叮嘱过他要努力学习 , 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来报效祖国 。
如今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 但这个人人都吃不饱饭的祖国显然出乎他的意料 , 在当时 , 举全国之力都无法造出一辆拖拉机 , 而美国人的两枚原子弹早已在长崎广岛绽放了巨大的蘑菇云 。
文章图片
此情此景虽然令人伤怀不已 , 但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使得钱学森明白 , 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火箭和导弹 , 否则这一段悲惨的历史将会再一次重演 。 在回国之前 , 美国人已经毁掉了钱老所有的书籍和学术成果 , 他只能够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将那些理论再次复原 。 导弹事业涉及到相当复杂的计算 , 在没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的情况下 , 他们只能在草稿纸上一次又一次地演算 。
1956年初 , 钱学森向当时的国务院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 随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 , 并且担任了首任院长 。
1964年10月16日 , 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67年6月17日 , 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 , 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上了太空 , 伟大的中国人民向太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 "两弹一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已经全面突破了敌对势力的封锁 , 中国人民的腰杆子从此以后真正的硬了起来 , 而这块升起了巨大蘑菇云的土地 , 曾经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 。
文章图片
"两弹一星谱天书 , 青衫磊落士无双"
钱老是"两弹一星"计划的代表人物 , 与他并肩战斗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伟大科学家 , 他们为祖国的军工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 邓稼先、王淦昌、钱三强、郭永怀、于敏、朱光亚、陈芳允、王大珩、彭桓武等等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先辈以及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等仍继续战斗的科学家们 , 共同谱写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的核心精神 , 这些先辈们用他们的一生践行 , 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 十四亿人民在这片热土上得以安稳生活 。
"今日长缨在手 , 何时缚住苍龙?"是伟人的诗句 , 正是这些默默无闻低头奉献的科学家们 , 为祖国铸造了一杆顶天立地的长缨 , 彼时它击破浩瀚长空 , 任苍龙或是猛虎来袭 , 我等亦自岿然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