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资本持币观望,平台型公司需要更多耐力

AI|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资本持币观望,平台型公司需要更多耐力
图片

图片来源:第五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
今年下半年 , AI行业被誉为“四小龙”的几家企业已全部开启上市进程 。
继旷视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之后 , 11月4日 , 依图科技的IPO申请正式在科创版受理;同为AI独角兽的商汤科技也屡次被媒体报道 , 正考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云从科技 , 也已于今年8月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 中信建投担任辅导机构 。
作为四家企业中较为低调的一家 , 云从科技一直带着“低调务实”“全内资”的标签 。 对此 ,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对时代财经回应表示 , 不认为这是企业能不能发展好的实质性障碍 , 最终还是自己能够坚持初心 , 把事做好 , 能在各个行业或者场景里帮人家解决问题 。 另外 , 纯内资的架构 , 也的确对简化上市步骤有帮助 。
面对外界普遍关注的中美“科技战”问题 , 周曦表示 , “对我们芯片、材料等领域的封锁 , 的确对AI行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 但中长期来说 , 这对我国的AI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 尤其在偏软件的领域中 , 中国是比较领先的 , 我们有很多的数据和应用场景 。 ”
软硬件集成是“大趋势”
依图科技招股书显示 , 软件、硬件、软硬件组合和技术服务四大营收业务 , 营收比例分别为14.82%、23.53%、60.78%、0.87% , 其中软硬件组合的收入占比逐年递增 , 从2017年的10.32%一直上升至2020年上半年60.78% , 已经替代软件成为其第一营收来源 。 相应的 , 软件收入则从55.90%占比跌至14.82% 。
一名AI从业人士向时代财经指出 , 从依图科技过去几年的客户表看 , 公司每年的客户都不稳定 , 实际上反映了行业需求的不稳定 。
招股书显示 , 此次依图科技就是希望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资75亿元 , 将资金投向新一代人工智能IP及高性能SoC芯片项目、基于视觉推理的边缘计算系统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系统项目、高阶视觉智能计算平台项目、新一代语音语义能力平台项目等 。
“图像算法壁垒低 , 但软硬绑一起 , 就会增加客户的替换成本 , 增加自己的行业壁垒 , 华为就是如此 。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
类似的趋势也发生在其他的AI企业中 。
10月25日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 , 旷视机器人产品部总经理王宏玉表示 , 旷视早期业务只做软件 , 但是在和硬件合作过程中会有问题 , 目前移动机器人产品包括单体智能(单个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群体智能 , 群体智能(只做软件)没有什么问题 , 但是和单体智能结合上会难以推进 。
“虽然我们是开放的态度 , 但是有些做硬件的企业不一定希望我们去做 , 因为背后涉及到产品的盈利能力 。 ”王宏玉说道 。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认为 ,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般遵循两条路径 , 一是工具化 , 即用机器来替代人完成工作 , 另一个则是人机协同 。 “如果做单点技术的话 , (AI行业)同质化会很严重 。 但云从是做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 ”其对时代财经表示 。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时代财经 , 人机协同系统是AI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
“人机协同 , 说简单点 , 就是让智能机器辅助人类工作 , 人类干复杂的创新性的工作 , 那些简单重复的可以自动化实现的让机器去完成 。 ”张孝荣表示 , “(人机协同)相当于机器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 也是AI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 它如同自动驾驶一样 , 按照自动化程度分为L1-L5 , 这个人机协同 , 相当于L2L3 。 ”
从人脸识别到人机协同 , 周曦将云从科技的发展思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拥有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单点核心技术 , 即人脸识别;第二阶段是完善AI技术闭环 , 开始深入理解AI行业在终端市场上的需求 。
“这如同打开了一扇窗 。 云从科技发现 , AI技术在交通治理、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都还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 ”第三阶段 , 则是对这些应用行业的理解变深以后 , 云从科技开始广泛深入社会帮助企业、行业做智能化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