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荐读|纪念汪辟疆:读书治学,当从目录学入门( 五 )


(六)佛道二家分合无定也 。
现仅以首条为例:
古代目录 , 史书统辖于六艺之中 , 盖以史本出于六艺之《春秋》 , 刘《略》、班《志》六艺略之《春秋》家 , 即为史部 。 观于刘、班以司马迁之《太史公书》及冯商之《续史记》并附入《春秋》家类 , 不复别立部目可证 。 此经史合也 。 自荀勖出《史记》于六艺《春秋》家之内 , 别创丙部 , 李充亦然 。 但改丙为乙耳 。 自是以后 , 虽有王俭仍本刘、班 , 合《史记》于经典之内 , 然至阮孝绪仍出之 。 至唐初修《隋志》 , 而史部确实成立 , 一分而不可复合 。 该以经书只有此数 , 后人注疏 , 亦不离其宗 。 而史书则与日俱增 , 尽附存于六艺之《春秋》家 , 其势不能 。 此史部与经部开合之一大变迁也 。
这段话虽不长 , 但是作者以《史记》一书在书目中的归类为例 , 将史部由经部的附庸逐步蔚为大国的过程与原因说得一清二楚 , 充分显示了 中国目录学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学术发展史的意义 。
就推荐书目而言 , 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则重点体现在介绍一家一书之宗趣 。 作者往往在介绍一书的同时也对该书所属门类的源流作了简明精到的介绍 。 如《读书举要》于 《诸子文粹》、《文选》、《古文辞类纂》三书按曰:“ 窃尝以散文变迁大势 , 可分三期:自三代至秦为第一期 。 自秦至唐元和为第二期 。 自唐元和至清末为第三期 。 ”接着列举了各期的代表作家 , 并分析了各期散文的特点 。 如谓第一期“为古人不得已而著书也 , 本此著书 , 非有意为文 , 故辞义俱美 , 是曰著述文 。 ”谈到第二期 , 指出秦汉以后崇颂扬之体 , 尚骈丽之风 , 极辞采之功 , 多俊逸之韵 。 “降及李唐 , 几于人工骈体 , 辞多意漓 , 为世诟病 , 故一辞害意 , 是曰辞藻文 。 ”第三期 , “崇尚格调 , 以文载道 , 不为言中无物之文 。 ”“末流之弊 , 又在尚格调 , 务空谈 , 掇拾孔、孟、程、朱之绪言 , 抑扬赞叹 , 枵腹者利其易为 , 几于千篇一律 , 故以意害辞 , 是曰格调文 。 ”不难看出 ,这一段话实即一部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简史 。 对我们阅读上述三书 , 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 因为上述三书即为此三时期之代表作品 。 当然对我们了解我国散文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为推荐书目 , 《读书举要》比较注意介绍一书之学术源流与影响 。 其重在揭示一书之源流者 , 如作者在谈到 《汉书·艺文志》时说:“ 本书取材于刘歆《七略》 , 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类 , 学术源流 , 灿然具备;不但开史家之先河 , 实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之要书也 。 ”又如于 《古文辞类纂》提要云:“ 通行古文选本 , 以此书为最雅 。 全书重心 , 实在韩、柳、欧、苏、曾、王一派的古文 。 且隐然以古文正统派自期 。 卷末虽收及词赋 , 不过取备一格 , 与《昭明文选》旨趣迥异 。 ”其重在揭示一书之影响者 , 如《读书举要》对 《尚书》的介绍:“ 此古史也 。 《禹贡》、《洪范》、《吕刑》 , 为后世《地理志》、《五行志》、《刑法志》所本 。 《典》、《谟》为后世纪、传所本 。 外如《武成》、《西伯戡黎》诸篇 , 亦与《纪事本末》为近 。 后世体裁 , 多源于此 , 不可忽也 。 可用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可参阅 。 ”
《读书举要》还着重介绍了各书的内容 , 以便读者了解、阅读与利用 , 如于唐刘知几 《史通》之提要云:“ 此为论史籍专书 。 凡历代史家流别、得失、体例 , 言之极详核 , 于史法尤龂龂 。 ”再如于陈垣的 《二十世朔闰表》的提要云:
本书自汉及清凡二十史 , 各以本历 , 著其朔闰 。 三国南北朝朔闰不同 , 别为标出 。 自汉平帝元始元年起 , 加入西历 , 以中历之朔闰 , 换算西历之日月 。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起 , 加入回历 , 以回历之岁首 , 换算中历之月日 。 卷首附有《年号通检》及《日曜表》 , 用以检对中西回历之年月日 , 及校订史书金石甲子之讹误 , 尤为便利 。 年代学至此书 , 精密极矣 。 治中西史籍及金石学者 , 可置座隅 。 陈氏尚有《中西回史日历》二十卷 , 亦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