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_国际|百强军工榜:“擂台”竞技看点多( 二 )


深知自己的短板所在 , 瑞典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研发计划 , 他们先后与法国合作研发“神经元”无人攻击机 , 与巴西合作研发“爱立眼”预警机 , 与欧洲多国合作研制“流星”导弹……通过提升“跨国化”指数 , 瑞典军工企业不仅能够引进先进技术 , 降低生产成本 , 当国内经济不景气时 , 还能灵活调动国际市场为自身解围、渡过难关 。
同样作为小国 , 韩国也是国际军贸市场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此次公布榜单中 , 韩国4家军工企业登台亮相 。近年来 , 韩国将军售目光转向菲律宾、印尼、泰国等亚洲国家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 , 韩国军工企业不惜采取“薄利多销”方式打起“价格战” 。此外 , 在签订相关采购协议时 , 往往附带了转让技术、建立生产线、提供优惠贷款等“福利” , 市场竞争力节节攀升 。
和韩国一同被列入“新兴军工体”的土耳其 , 根据本国国情需要 , 走出了“引进-消化-仿制”之路 。他们凭借与西方各军工强国的良好关系不断引进新技术 , 相继仿制出“阿尔塔”坦克、T-155“风暴”自行榴弹炮等“物美价廉”的武器装备 , 销量水涨船高 。今年公布的数据中 , 土耳其有7家企业进入榜单 , 阿塞尔桑集团、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军售总额同比上涨21%、42% 。
随着新兴武器出口国销量快速增长 , 军贸市场的范畴也逐渐拓展 。面对全球复杂的反恐形势 , 各国政府用于“反恐”“安保”等用途的装备日臻完善 。警用装备呈现出专业化、重火力的发展趋势 , “国防”和“安保”类装备的技术界限逐渐模糊 ,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执法部门成为国际军贸的重要买方 , 警用装备正成为军工企业抢占的另一片“蓝海” 。
此外 , 当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产品、技术融合越来越深入 , 武器装备中民用规格元器件比例大幅提升 。纵观许多“后来居上”的军工企业 , 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研发机构的重要创新技术首先在军事领域中运用 , 技术成熟后便可快速转化到民用领域 。打破军民技术之间的“壁垒” , 不仅能够让创新技术应用最大化 , 还能通过技术互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防务投入普遍上涨 , 疫情带来全新考验
需求旺盛的“买家”成为军工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早在2014年 , 北约成员国就签署协议 , 承诺将防务投入逐步增长至GDP总量的2% , 并于2019年将防务投入的14%用于武器装备采购研发 。近年来 , 英、法等欧洲国家频繁参加国际军演 , 军工产品的“刚需”被转换成源源不断的订单 。而随着国际安全局势的日益复杂 , 小国为筑起牢固“防火墙”也纷纷“剁手” , 推动2019年军火成交额一路攀升 。
在这一过程中 , 各大武器进口国也认识到 , 引进国外装备固然能解决现实难题 , 但从长远来看 , 将导致国内军工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下 , 诸多核心关键技术不得不受制于人 。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一位企业家曾给出这样的答案:“给客户一个购买的理由 。”察觉到买方需求后 , 主要军事强国纷纷调整军贸出口思路 , 在不断降低武器出口门槛的同时 , 常常连带武器生产技术“打包”转让 。俄罗斯在此方面“快人一步” , 出口附带技术转让的产品遍布陆海空天各个维度 , 包括苏-30战机、T-90坦克、S-400型防空系统等 。军贸市场头号“钻石买家”沙特则组建了沙特阿拉伯军事工业公司 , 业务涵盖地面系统、空中系统、导弹等多个方面 , 并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管理总局 , 为的就是在购买装备时引进技术 , 推动国防工业自主化进程 。
然而 , 防务投入上涨的这股势头并未持续太久 。今年 ,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 , 达索集团等军工企业不得不通过关闭生产线、裁撤员工应对危机 。生产延误、订单锐减、供应链中断……多重因素下 , 不少军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前不久 , 美国雷神技术公司直接宣布削减1.5万个工作岗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