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化油溪桥:用“积分”攒出一个美丽乡村

:原题为_新华网|新化油溪桥:用“积分”攒出一个美丽乡村。
新华网长沙11月6日电(刘扬 刘昱)十来位老人在湖南省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彭育科家里热闹地讨论着什么 。 现年80岁的彭育科对这一幕很熟悉 , 用他的话说 , 不用听也知道他们在讨论怎么给村里发展出谋划策、怎么帮邻里解决纠纷、怎么引导新风气 , 而且这样的讨论往往会持续到饭点 。
在彭育科看来 , 想要理解老人们对村里事务的热忱 , 有两个“支点” , 一个是村里以前的面貌 , 另一个是“积分” 。 这个地处湘中的小山村是典型的石灰岩干旱区 , “天晴一块铜 , 下雨一包脓” , 缺水缺电缺路 , 水稻搭配红薯果腹 , 收入靠外出打工 。 反映到数据上就是200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约800元 , 村集体经济负债4.5万元 , 山多地少、土层浅薄、资源贫乏 , 是省级深度贫困村 。
湖南省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 。
2007年 , 彭育晚当选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 , 和村两委班子一道开始了与贫困面貌、基础薄弱、产业空白、落后乡风等的斗争 , 也开启了油溪桥村美丽蝶变的序幕 。
尽管时隔多年 , 苏术初对村里的变化历历在目:2008年村里提出封山育林 , 13年没砍过一棵树;2009年村里建成了饮灌一体的水利工程 , 旱田变成了水田;在村规民约和管罚措施的约束下 , 打架赌博、大操大办、乱扔垃圾等陋习淡出了视野……
【新华网|新化油溪桥:用“积分”攒出一个美丽乡村】这些变化既反映了油溪桥村的发展 , 也为村里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 “制约乡村发展的因素 , 除了资源、资金外 , 还有治理举措和发展模式的问题 , 这需要在人和产业上下功夫 。 ”彭育晚说 , 以党员制度化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 , 激发干部群众参与乡村发展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 。 顺势而为 , 油溪桥村布局了乡村旅游、四季水果、小籽花生、田鱼、甲鱼等五个产业 。
到2014年 , 油溪桥村整体脱贫摘帽 。 封山育林、禁渔护河、美化村庄、文明乡风等举措落地开花 , 2017年油溪桥整村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 “穷根”拔了 , 但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项目和产业建成之后如何管理的问题、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经济和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等 , 摆在了彭育晚和村两委面前 。
油溪桥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四步”工作档案 。
“2018年我们着手探索‘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 ,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户主档案袋 , 将村民的‘山、土、力’、遵守村规民约和参与村里建设等逐项赋分 , 打分到人、量化到户 。 ”彭育晚介绍 , 目前油溪桥村已经引入7家公司 , 村集体以30%的资源入股比例参与公司利润分配 , 为村组织作用发挥和积分兑现提供资金保障 。 “让村民变股东”建立起了乡村、企业和村民的全方位利益联结关系 , “让村民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 又是分享发展成果的主人” 。
在村民彭术生的《油溪桥村农户积分卡》上 , 详细列明了加分条款42项、减分条款42项 , 如婚丧从简加50分、垃圾分类不清扣2分、耕地抛荒扣20分等等 。 上个月因未参加村里议事会被扣了4分的事 , 让彭术生耿耿于怀 , “我们的积分是累计的 , 得分越多意味着在分红和村里其他发展成果的分配上份额越多 , 在村里也更有面子 。 ”
2019年 , 油溪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1万元 , 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 。 群山深处的小山村也是面貌一新 , 原来的秃山变得郁郁葱葱 , 一畦畦水田错落有致 , 沿路蜿蜒村舍干净整洁 , 油溪河绕村流淌回响着游客的欢声笑语……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 , 我们将在如何更好更实更细地运用积分制上发力 , ”彭育晚说 , “激发村组织的创新活力和村民们的内生动力 , 建立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 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