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的老公和败走中国的Esprit

陨落的商业巨头EP10出品|清流Plus作者|张生婷 主编|赵妍清流Plus , 资本是本故事书 。一顿操作猛如虎 , 最后便宜两块五 。 大家好 , 我是双十一规则一级退堂鼓选手清流君 。 此刻的清流君正在一边听着《川保久玲大战山本耀司》来防止剁手 , 一边追溯当年潮流品牌Esprit的无限风光 。没错 , 本期《陨落的商业巨头》 , 故事主角就是Esprit 。 很多年轻人或许对这个流行在港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品牌很陌生 , 但说到林青霞 , 相信你肯定不陌生 , Esprit就是由林青霞的老公邢李原 , 带到亚洲并发展壮大的 。我们都知道 , 在北半球 , 越往北 , 山脊北面的日照时间就越短 , 气候也越寒冷严峻 , 对于登山运动来说 , 也更具有危险性和挑战性 。 站在这个立意出发点 , 1966年 , 登山爱好者Doug与Kenneth在一次因为器材不足登顶失败后 , 在旧金山的一个小渔港创立了户外运动品牌北面(the North Face) 。 1968年 , 北面开始品牌经营策略 , 并推出了全新品牌Esprit , 瞄准的是年轻女性对于时尚和简单款式服装的需求 。善于发现并抓住机会的人 , 才能坐着都有落地桃子吃 。 1971年 , 21岁的邢李原跨入成衣业 , 在一家织造厂学做生意 , 也就是在这家工厂 , 他结识了北面创始人Doug 。 1972年 , 邢李原抓住这个机缘 , 成为Esprit香港原料采购代理商 , 成立思捷远东有限公司 。但是 , 做代理商 , 说到底也只是“喝汤” , 在险恶的市场上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经营自己的品牌才能吃上“肉” , 才能做大做强、问鼎高峰 。 成为代理商短短两年后 , 邢李原就开始盘算吃“肉” 。 1974年 , 他和Esprit创办人各出资一半 , 成立了香港分公司 , 拓展Esprit在亚洲地区的业务 , 开始在攀登人生巅峰的路上打怪升级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 , 作为中国内地和世界经济沟通的桥梁之一 , 香港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 , 经济发展也是一路腾飞 。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 , 赚到机会财的邢李原 , 再次凭借自己敏锐嗅觉闻到了“肉”味 。1981年 , 他在香港铜锣湾开设了第一家Esprit零售店 , 这也是Esprit全球第一家零售店 。 之后 , 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内地也相继开设了零售店 , 把Esprit品牌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 而彼时的Esprit , 可以说是美国精神小伙最喜欢的服饰品牌之一了 , 从这一点来看 , 邢李原已经站到了比美国Esprit还高的地方 。强者恒强 。 1993年 , 邢李原带领Esprit亚洲的业务和资产在港交所上市;1995年开始 , 邢李原先后买下澳洲Esprit、欧洲Esprit , 并更名为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1996年 , Esprit创办人夫妇离婚之后 , 邢李原买下美国Esprit63%的股权 , 2002年回购了剩下的37% 。 至此 , 邢李原“一统大业” , 完成国际化布局 。 1998年年底 , 思捷环球在伦敦实现二次上市 。再回到亚洲业务来看 , 1992年 , Esprit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1994年 , 得益于邢李原与林青霞结婚 , Esprit屡次被新闻提起 , 张国荣、陈百强也曾下场亲自带货;1997年香港经济在金融风暴中迎来凛冬 , 邢李原不仅减缓扩张速度 , 反而趁香港店面租金大跌 , 快速扩张 , 开了好几家大型的Esprit品牌店 。 印证了前面说的 , 善于发现并抓住机会的人 , 才能坐着都有落地桃子吃 。依旧是1997年 , 思捷环球与华润集团合资组建华润思捷 , 在中国大陆开展Esprit品牌服装的零售业务 。 据报道 , Esprit是国内第一个实行VIP制度的品牌 , 也是第一个实行产品系列化陈列和使用靠墙高架货架结构的品牌 。 昂首阔步挺进大陆市场的Esprit , 不仅为内地带来了一阵时尚的春风 , 其创新管理模式也为内地企业提供了新的品牌经营门道 。彼时 , 港派服饰潮流正在内地兴起 , 再加上自带美国和欧洲血统 , 被视为时尚风向标的Esprit业绩一路疯涨 , 一时风光无限 。 可以说 , Esprit当年行业称雄的时候 , 还没有Zara、H&M和优衣库什么事儿 。也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市场 , 还没有受到快时尚的抢食 , 而中国内地品牌也还在起步发展中 , 再加上电商也尚处于萌芽时期 , 给了Esprit行业称雄的机会 。 2003年 , 邢李原以18亿美元的身价首度登上《福布斯》全球10亿美元富豪榜 , 名列第310名;2008年财年 , 思捷环球达到顶峰 , 收入超370亿港元 , 纯利64.5亿港元 , 并创下逾1750亿港元的港交所服饰股最高市值 。越过山丘 , 才发现悬崖把你等候 。 在2008年到达顶峰后 , Esprit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 就像《川保久玲大战山本耀司》的歌词——“永远怀念兴发街那间Esprit” , 这个品牌称王称霸的风光逐渐伴着往事随风而去 。那邢李原呢?不得不说 , 算盘还是要数邢老板打得响 。 从2002年开始 , 邢李原就先后多次配售思捷股份 。 据此前报道 , 市场最开始对邢李原的减持还是持负面看法的 , 但由于此后思捷业绩一路疯涨 , 股价在邢李原持续减持下居然越配越高 , 甚至一度高达133元 。 2006年 , 邢李原先后辞掉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位 , 继续减持股份 , 公司也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到了2010年 , 邢李原抛光了自己的股份 , 连同以往多次减持 , 套现近214亿元 , 干净利落地脱离思捷的利益关系 。公司掌门人隐退 , 加上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 , 再加上快时尚品牌的来势汹汹 , 被视为时尚风向标的Esprit开始找不到方向了 。 病急乱投医 , 2012年 , 历来被模仿的Esprit开始回头向后浪学习“Zara化” , 急冲冲地加入了快时尚的转型之路 。 不仅西瓜没捡着 , 芝麻和玉米也都丢得一干二净 。时尚是一阵风 , 吹来吹去你看不懂 。 2018年 , Esprit终于想起自己在时尚品牌上的骄傲 , 不再放纵 , 重新进行产品定位 , 强调Esprit不是快时尚 , 也不是廉价品牌 。 但大哥已经不当大哥好多年 , Esprit已经被时尚市场边缘化了 , 净利润一路跌跌不休 , 回天乏力 。2019财年数据显示 , 思捷环球收入129亿港元 , 其中亚太市场收入11亿港元 , 仅为巅峰期的不到四分之一 。 今年在疫情之下 , 各项数据更是丑到没法看 , 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收入跌幅也达到了41% 。而从今年1月开始 , Esprit的中国门店及品牌官网先后开始大规模的打折清库存活动 , 其天猫旗舰店也从4月份开始加入打折阵营 , 并表示会员项目将于2020年5月31日终止 , 为Esprit退出亚太市场奏响了前奏 。俗话说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Esprit如此潇洒地退出亚洲市场不是有点可惜吗?实际上 , 早在2019年12月 , 思捷环球间接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万成资源 , 已经与慕尚集团达成协议 , 共同牵手在中国大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 思捷环球公告显示 , 中国业务过渡到合资经营模式预期于2020年6月30日完成 , 作为过渡的一部分 , 思捷环球将关闭若干店铺或者将余下中国店铺的资产转让予合资公司 。 这也就能解释Esprit在中国的大撤退为何能走得如此“绝情” 。但是 , 就在大家期待Esprit老树发新芽的时候 , 7月30日 , 思捷环球单方面宣布与慕尚集团终止合作 , 并申索5000万元的违约赔偿 。 对此 , 慕尚集团表示不接受思捷环球在函件中作出的任何指控 。 双方的合作陷入迷雾 。风波还不止这一起 。 今年7月3日起 , 维他奶创办人孙女罗琪茵从7月3日起大手增持思捷环球股份 , 持股比例此前由4.93%增至12.89% , 成为思捷环球最大股东 。 7月8日 , 罗琪茵便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 , 提出罢免现任首席行政官和首席财务官的执行董事职务 , 上演了一出“逼宫”大戏 。 7月13日 , 思捷环球获得罗琪茵场外增持1亿股 , 增持后 , 罗琪茵持股比例从12.89%升至18.18% 。“逼宫”大戏后续如何上演还未可知 , 思捷环球未来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如何开展也不甚了了 。 而从思捷套现离场的邢李原 , 后续似乎并未再有其他动作 , 看起来是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