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基于传统努力创新 力助东乡从“输血”到自行“造血”
文/图 羊城晚报采访人员 陈玉霞 (除署名外)
“我从没想过有这样一天,从没想过能走出去、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刚走下时装周舞台的东乡绣娘马色麦,在10月30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人员专访时激动地说 。
让东乡刺绣走出去,让东乡女性发现全新的生活,这是碧桂园精准扶贫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下称东乡县)的一个缩影 。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一支由23人组成的专职扶贫队伍,凭着和东乡大山一样的坚毅之力,探索出可复制、可持续、可造血的“4+X”精准扶贫模式,帮助东乡县229个村提前脱贫摘帽 。他们基于东乡本地传统发展起来的东乡羊、东乡土豆和东乡刺绣三大产业,正把东乡绝大部分百姓领上致富之路;他们对东乡县技术和产业模式的扶持创新、对东乡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等,都为东乡未来的发展奠定相当的基础 。
这支23人的团队,来自广东的民营企业碧桂园集团 。
加强组织培养和技术帮扶,让东乡羊走向全国
2018年5月起,碧桂园结对帮扶东乡,并派驻专职扶贫干部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资源,通过补贴发放籽种、技术培训、养殖共建、建扶贫车间等方式为当地提升产业规模和品质 。目前,东乡已逐步培育出以“东乡三宝”——东乡羊、土豆、刺绣为基础的支柱产业,并在不断发展壮大 。
碧桂园东乡扶贫项目督战组长刘刚告诉采访人员,今年是东乡脱贫攻坚最后一年,碧桂园扶贫团队的力量在增强、投入在加大,扶贫更聚焦、产业更深耕 。
据介绍,今年该扶贫团队重点加强了相关的组织培养工作,例如帮助成立了东乡县养殖产业协会并举办了第一次会员大会,选定了19家产业帮扶合作基地加入协会,“帮他们成立组织,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培训,提升他们的养殖管理技能,培养致富带头人,促使东乡羊走出东乡、走向全国” 。
举办该次大会的场地,就位于东乡县布楞沟村的东乡羊养殖合作社 。位于半山腰的这个合作社,占地约25亩,设有6栋暖棚圈舍,配套了氨化池、消毒室等,是目前布楞沟村养殖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养殖场 。布塄沟村村民马大五德是这个合作社的负责人,从16岁开始养羊,已养了23年 。在养着1800多只羊的现代化羊舍里,马大五德告诉采访人员,养羊最大的资金、疫病和销路三大风险,现在碧桂园都帮忙解决了,这让他扩大养殖规模更有信心 。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碧桂园的扶持下,进行育种工作,如果能实现本土繁殖小羊,养殖户们就不用再到外面买羊、被中间商又赚一层差价了 。”马大五德对合作社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思路 。养殖户马大爷说,今年自己家里养了8只羊,能拿出6只去卖;明年他家的羊舍可以养下40只羊,就等马大五德给他送羊羔过去,“养羊能让家里挣钱,有信心继续养殖下去” 。对养殖散户而言,他们的羊都能被合作社收购作为一种“保底收入”,这让他们很放心 。
“让多个合作社都能拥有母羊育种、为东乡自供羊苗的能力,这是碧桂园产业帮扶中努力帮助他们自行‘造血’获得长远发展的一种方式 。”碧桂园东乡扶贫工作组组长张韬说 。
技术更新亩产翻倍,推动土豆机械化种植
推动土豆机械化种植,也是今年碧桂园东乡扶贫组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们请农科院专家对合作社成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选用最好的种子、传授科学的种植方式,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刘刚介绍 。
在汪集镇沙黑池村,村民牟奴么的院子门口放着三台机器,牟大哥开心地向采访人员逐一介绍这些机器的播种、翻土等功能 。他说机器都是碧桂园送的,还有专门的老师教他们使用机器,并派发了土豆种子,今年是他第一年用机器种植土豆 。“以前我们的土豆亩产是2500多斤,今年全部机械化种植,亩产达到了5200多斤,而且质量更好了!”牟大哥双手捧着大大的土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他说,有了机械化种植,种植、覆膜等速度相当快,打算明年把种植规模从200亩扩大到300多亩 。站在一边的同村马大爷说,自己今年用机器试着种植了两亩,收成五六千斤,“打算明年要种100亩” 。
如今的牟奴么已是沙黑池村马铃薯致富带头人、东兴合作社理事长,他的土豆基地已链接了60户贫困户,带动他们一起致富 。甘肃省扶贫办派驻东乡县汪集镇沙黑池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周生峰说,目前,该村土豆种植约800亩,产量翻倍后,一户起码能有2吨土豆可出售,碧桂园推动的机械化种植功不可没;汪集镇党委书记马克伟表示,在土豆产业发展的同时,沙黑池村也解决了诸多疑难问题,目前该村已通过了县级“脱贫”的四轮检查和州县验收 。
东乡刺绣,“她力量”绣出全新的“妇女天地”
刘刚说,更深入帮扶东乡妇女、把东乡刺绣品牌传播得更远,也是碧桂园扶贫工作组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10月25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时尚设计大师张肇达打造的“天才妈妈X东乡绣娘”公益品牌,登上了2021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 。马色麦、杨梅兰、马兰花等10名东乡绣娘首次走出大山登上时尚舞台,向全世界展示她们手中的万千锦绣和自己的美丽芳华 。
刚从北京回到东乡家里的马色麦,第一时间接受了羊城晚报采访人员专访,对于此次的北京之行,她兴奋地连说几个“没想到” 。笑容灿烂的马色麦今年35岁,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受传统观念影响,原本她只能在家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小孩,甚至连吃饭都不能和家里人同台吃,她的唯一爱好就是刺绣 。2018年,马色麦参加了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马箫箫开办的刺绣培训班,由于绣工出众,受邀加入到扶贫绣坊一起创业 。
推荐阅读
- 搜狐新闻|众管联销售的BWFRP管材产品,成功替代传统材料!
- 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鲁能十宗“最”(二):最悲催的外援 鲁能4号的优良传统去哪儿了?
- 博物馆|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走进嘉定博物馆
- 毛里求斯|“针灸推拿+中医内科”中国传统医学毛里求斯受热捧
- 品牌观察官|小霸王退市、南方黑芝麻“糊了”,传统国货衰落背后的品牌反思
-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观澜丨新旧动能转换,为何要端好传统优势产业这碗饭?
- |轻资产运营会是线下门店“增长瓶颈”的解药吗?
- sanrenxing2016|答疑支招篇:电商运营成本加剧,沦为传统,实体店有机会逆袭崛起吗?
- 猜猜财来|轻资产运营会是线下门店“增长瓶颈”的解药吗?